Facebook在台灣爆紅之後,腦子動得快的廣告業者很快的發展出Facebook行銷的服務。不只是Facebook的行銷議題火紅,連在台灣很熱門的噗浪-Plurk,也成為各企業爭相經營社群行銷的平台之一。

網客聖經-成功擄獲人心的社群媒體行銷

今年九月份出版的網客聖經,就提到了許多社群行銷該注意的現象,其中對於Groundswell(書中翻譯為:網潮)的狀態,有許多案例的描述。

前陣子應邀到某企業演講時(網潮與企業部落格),才剛分享了我對Groundswell的看法。Groundswell是指輿論或群體意識快速的發展,而我認為簡單的來說,網潮帶給我的心得,就是「不要得罪鄉民,也不要認為言論可以輕易被抑制或改變。」而且有一個很重要的認知,網潮不是法律議題(理性議題),是行銷議題(群眾心理的議題)。

驗證這個狀態的實例有很多,例如著名的Streisand effect史翠珊效應),後來衍生成了這種現象的專有名詞,這大概是芭芭拉·史翠珊意想不到的吧!在演講的時候,我舉國內前陣子的Kiki屋事件當作範例,沒想到昨天在噗浪上又看到最新的範例,實在是意想不到。

我以為會在噗浪臉書,或推特上面經營社群的人,應該會更為小心翼翼,畢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沒想到一時情緒性的發言,馬上廣為流傳,這實在是行銷人員拿來提醒自己的實例之一。

Streisand effect on Plurk

事情是這樣的,知名部落客酪梨壽司帶著日本夫婿大白回台灣,在品嚐台灣小吃時發了一噗春水堂珍珠奶茶少冰卻多冰的文,之後又發大白心中的台北珍珠奶茶排行榜一文。這時春水堂的網路社群行銷人員,出來指正:「響茶不是原創珍奶...畢竟壽司也算是相當有影響力的人物(怎麼有網路媽媽的口吻)還是不希望有些事實被混淆。」

=> 深入閱讀...

2009-12-30  -  duncan Email  -  5336  -  資訊工程, 網路行銷 - 讀者回應

就目前網路行銷的領域來說,關鍵字策略是行銷工作上很重要的一環,不論是做網站本身的優化(SEO),亦或是採購適合的關鍵字廣告,如何選擇關鍵字都是一件重要的議題。

簡單分享一下我自己個人對於關鍵字策略的擬定,以及網路行銷應用間的一些想法。我主要想探討的是在行銷議題間的策略,而非SEO方面的技術,對於SEO方面有需求的,或許可以參考一下坊間眾多的SEO排名服務。

在傳統媒體的廣告策略上,我們通常都會先考量曝光的管道跟媒介,然後鎖定適當的消費族群,估算廣告成本所能帶回的效益。同時也會製作適合這媒體播放的廣告內容。在行銷議題上,有些人會參考Heinz M Goldmann所提出的AIDA(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and Action)模式,原先這是應用在業務人員的推銷技巧上,但是引用到網路或傳統媒體的廣告行銷策略上,到也蠻適用的。

所謂的AIDA簡單說,就是先吸引注意(Attention),接下來引起興趣(Interest),然後刺激消費的慾望(Desire),最後使顧客完成交易的行為(Action)。在傳統媒體方面,我們通常會先鎖定消費族群,例如一間汽車經銷商,想要推銷剛出款的休旅車,那可能會鎖定廣告的媒體。如果是電視媒體,那麼必須選擇適當的頻道跟節目,比方選擇旅遊頻道、運動頻道或是財經頻道來進行廣告播送。這樣可以確保看到的使用者中,消費對象能佔有較高的比例。

同樣的如果是想在雜誌媒體曝光,那麼可能會鎖定汽車雜誌、時尚雜誌或是財經雜誌,這部分的讀者裡,消費者比例也較高,較能得到消費者的注意力,廣播也是類似的概念。

當轉換到網路上來,選擇的行銷管道可能是入口平台的Banner或彈跳視窗型的廣告,選擇哪一種入口平台,就是一種考量。不過現在的策略,應該都是著重在流量高為主,散彈打鳥總是會有一、兩隻被打到吧!除了入口平台外,關鍵字廣告也是近年較有廣告效益的一種方式,應該說與一般網路廣告比較起來,關鍵字模式是廣告商能夠控制預算,也比較能分析廣告實際帶來效益的一種方式。

說到關鍵字廣告,選擇什麼樣的關鍵字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了。這就跟開店沒兩樣,開店的原則首先當然是先考量有人潮的地方,不然開在一個沒人知道的地方,那麼店的服務再好,也沒人知道。所以關鍵字選擇通常的重點都會落在熱門查詢,然後配合所謂的關鍵字包圍策略,來擬定要購買或自己優化的關鍵字。

=> 深入閱讀...

2008-10-09  -  duncan Email  -  5792  -  小公司當伯特, 網路行銷 - 讀者回應

我一直以為「網路行銷必修的十堂課」(How to Win Sales & Influence Spiders)這本書有機會成為網路行銷類的暢銷書,因為光是我自己就買了20本,其中有十一本從博客來購入,有一本從政大書局(台大店)買入,另外八本則是在好幾家誠品書店裡買來的。

網路行銷必修的10堂課

為什麼會分批買這麼多本呢?因為當時覺得這本書寫的真的很不錯,所以一次買了好幾本回來,送給我的同事們,請他們拿回家研讀,有機會再進行讀書會,大家一同來討論書裡面所提到的觀念。之所以買來送給同事,是因為我覺得推薦同事買這本書,會實際行動的人一定很少,與其這樣還不如我花一點小錢,買來強迫大家閱讀,這樣效果應該會好一點。結果雖說是小錢,月底結帳時才發現也將近要六千塊了。只是很可惜的是,我們的讀書會還沒舉辦,我就已經轉換到RD單位了。

對於網路重度使用者來說,一開始看到這一本書時,可能覺得書中的內容很淺,既沒談到太多的技術細節,也不完全是一本行銷系統的書籍。我一開始買這本書,完全是因為衝動,當時在誠品尋找許多工作上要用的參考書,我稍微翻閱了一下,覺得可以拿來整理成內部教育訓練的教材,於是就放進我的書單裡,在櫃臺一起結了帳。直到我在假日在辦公事裡加班時,仔細翻閱了一下,才發現裡面有許多的觀念,的確可以應用在實務面上,我自己也做了一些相關的實驗,發現效益真的很不錯。

對於網路各項服務不太熟悉的人來說,閱讀這本書的感受可能會平淡無奇,包含沒使用過網路書籤、不瞭解部落格生態、不清楚SEO與SEM、不熟悉付費廣告的策略,那麼一開始閱讀雖然文章寫得很淺顯,但離實際應用面可能還是有很大的落差。有關這部分的現象,我也在周遭的同事與好友間驗證過了。至於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可能會忽略書裡所分享的觀念,先入為主覺得這些我也知道,而失去了進一步跟作者經驗相互交流的機會。

書裡所舉的例子,很多不太符合國內企業行銷的生態,但案例的舉出,提供了我們舉一反三的機會,讓我們進一步去看待所謂的網路行銷這件事。Anyway,網路行銷一整個的流程與循環,並不只是著重在置入性報導、曇花一現的網路活動、網站的SEO作業、惹人厭煩的種種Spam、或是關鍵字廣告而已。對於網路行銷這方面的議題有興趣的話,也許可以將「網路行銷必修的十堂課」買回來參考看看,獲許它有機會成為暢銷書也說不定。

延伸閱讀:
網路活動的起始與結束

企業部落格有感

企業部落格續篇

Google Analytics與行銷成效分析

2008-10-02  -  duncan Email  -  4217  -  書的迷戀, 網路行銷 - 讀者回應

關於這個主題很早之前就想寫了,只是工作一忙起來,主題就列在我的文件清單裡,一直到最近參加了幾個活動之後,才又想起了這一件事。

這兩年在跟廠商談行銷案的推廣與配合時,不論是B2B或是B2C的廠商,對於Blog的風潮或是網路討論區的口碑效應,通常都很感興趣(從去年開始奇摩知識家已經成了眾公關公司,與SEO公司的新載體了)。從業務端的角色來說,這應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不需要提供太多的範例,廠商自己已經認同了這種置入性行銷的方法,對於銷售來說已經成功一半了。

但對於我這種企畫端的角色來說,實在是相當的痛苦。我去哪裡找來各式各樣的網路寫手,可以來進行所謂的口碑宣傳跟置入性行銷的工作。

身為一個長期在網路上抒發心情與分享生活的族群之一,我能理解置入性行銷的存在,而擔任網路企畫端的工作,我也知道市場的走向跟需求,不過我始終對於這方面的議題有些冷漠,操作得當可以幫客戶帶來好的效果,但操弄過了頭一方面損失了客戶的形象,一方面也會賠上個人的聲譽。

所以我不反對置入性行銷,但支持所謂的披露原則。也因為有自己的堅持,所以我不太願意拿自己私人的空間,去作為工作上營利的工具之一。但我的個人空間還是有著商業行為,不論是推薦獲利或是廣告獲利,老實說我還蠻喜歡推薦兼獲利的模式,差別只在於這的確是我真心想推薦的東西。

我自己的單位除了幫客戶包裝所謂的行銷方案之外,自己公司的入口網站也經常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來進行宣傳跟行銷的工作。礙於許多的因素,我總覺得所謂的網路活動,經常都是才開始就已經結束了,或許活動起始的時候號召了許多的人來參與,但只要獎項一公布之後,似乎活動的生命週期也跟著結束,網路活動的生命週期太短,似乎無法好好發揮所謂的長尾效應。

舉幾種網路活動為例,邀集大家參與跟推廣與集氣的,最後抽出獎項;亦或是請資深或高人氣寫手進行置入式行銷,幫忙撰文寫些推廣或使用心得;請使用者設計或分享某一個主題,最後評選來得到某些獎品;線上參與活動然後抽獎選出得獎人選。大抵上網路活動,約有這幾種通用型態。

我們幫客戶設計過幾種置入性行銷的活動,只可惜活動的設計本身,往往就需要兩周到一個月的時間不等,這麼長的時間包含了活動主題的企畫、頁面的設計,程式的套版,有時會加上電子報行銷的搭配,同時也得跟客戶端溝通。如果有要邀請寫手幫忙推廣的話,還得先洽尋適當的人選,看看對方有沒有興趣參與。

以客戶跟公司的立場,當然希望所有的評論只有正面而沒有負面,廣告嘛!就是不管什麼樣的東西都要包裝的美美的,不然找我們廣告幹嘛!這是一種是事實,所以越高明的廣告,會包裝的越精緻,而對於使用者來說,只能自己判斷東西的好與壞。

=> 深入閱讀...

2008-09-15  -  duncan Email  -  4268  -  小公司當伯特, 網路行銷 - 讀者回應

上一回提到我自己對於「企業部落格」推動這件事的經驗與想法,但總覺得有些東西沒有定義清楚,所以僅以此篇補充一下我額外的想法。

首先就我個人的經驗,推動企業部落格不過是這兩年的事,當然部落格這平台也出現沒幾年。而真正在執行這一件事的人員,從伺服器的硬體與軟體、Blog的平台建立、內容的產出、後續的行銷工作,通通只有我一個人的人力配置與支援。

當時推動這企業部落格的起步,最主要有兩種想法:一個是做為對外網站行銷曝光的輔助、一個是做為內部知識管理的平台。我所服務的公司並沒有多餘的預算採購整套系統,當然也沒有足夠的開發人員來成立一個專案小組,進行內需系統或對外系統的開發,也因此我所有的考量,都以最節省公司的資源與經費為前提。

我所執行的案子裡,其實是擁有自己的主機、網域名,以及修改後的公用程式碼。雖然這與工頭遇到的狀況不同,但我能體會在中、小企業裡,推動一項專案時,所需考量到的狀況,遠非「理想」兩字可以論述或進行的。所以除非你也面對相同的環境,否則高調的說些理想狀態或標準程序,對我來說只是不切實際,且無法執行的一種提議而已。

在我推動「企業部落格」這項專案時,其實想法很多。一方面如我上一篇所敘述,我所使用的這個平台,具有高度的曝光能力,自從我建立了公司的部落格之後,從Log檔的分析資料來看,有關公司營業項目的關鍵字,點閱率比沒架設時高出十倍以上,而其排名亦從數十頁之後,躍升到前兩頁(以Google的結果為調查分析樣本),而這點擊的數量甚至與我們購買Google AdWords的統計相距不遠。所以若光是看所謂的搜尋排名,光是使用Blog這件事,就已經算是成功了。

舉我個人的例子來說,昨天我才剛發佈一篇「英國百年哈洛氏嘉年華」,隔一天後使用Google查詢這個標題的關鍵字Yahoo!查詢結果),我這一篇已經排名第一了。還超前主辦單位的官網頁面,實在是喧賓奪主。不過這就是我所提到,這個平台在搜尋引擎上曝光能力很強的原因(其實最強的是Wiki平台,但這不在此篇討論的範圍)。

Google排名範例

=> 深入閱讀...

2006-12-05  -  duncan Email  -  7538  -  小品散文, 網路行銷 - 讀者回應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