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歲末年終的時刻,前兩天看到新聞在報導哪間公司的年終獎金高達十個月之類的,心裡就很羨慕,哈~有時候我都會思考,我們工作也沒比別人偷懶,也花費了很多的時間跟精力在工作上,為什麼收入無法像電視上報導的一樣呢?

今早要出門時,聽蔡詩萍的節目裡說到,今天經濟日報第五版Jack Welch(傑克‧威爾許)有兩篇專欄很值得閱讀,拜網路資訊之賜,一進辦公室就馬上查到詳細的資料。由於是在聯合新聞網查詢到的,所以用「Furl It」Copy了一份下來,在文末也用轉載的方式,以免過了一個月後,這兩篇專欄文章就查不到了。

由於專欄裡提到的兩件事我都遇過,因此帶給我的啟發也特別深。以前我總認為公司差沒關係,只要遇上一群好同事,也幸運的碰到了好主管,那這一份工作對我來說就是OK的,所以之前在Arcnet服務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情形。而之後在其他家公司服務而又離職,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人的管理上面。我遭遇的狀況跟文章內的有一點點差異,就是我的主管大部分都已經是老闆,所以不管怎麼做他都不會離職的,而我在公司裡也不會有機會爬到那個位置,哈哈哈~

每到年終時我大部分都會檢視一下一年來執行的專案跟工作的成效有哪些,而哪些部分是可以作為下一個年度的參考,順便擬定一下年度計畫表。Outlook的行事曆其實是一個很好用的記事系統,它本身是行事曆的格式,但又擁有搜尋與排序的特性,因此分析一整年的行事曆,可以看出很多端倪。

每個人對於AP都有不同使用的方式與觀點,就像每一個人對於Blog使用的方式都不一樣,我看到今年部落格大獎的評語裡有這兩段話:

『「部落格」雖在2002年即有團體引進台灣,然事隔兩三年後。才在今年因為媒體的介紹而逐漸獲得重視。或許是因為在象徵性的「元年」之初,使用者還停留在熟悉部落格的基本操作、簡易的「版面化妝」和「外掛機能」的調整工程之氛圍中。對於擅用工具來蘊生部落生態圈的多樣化,進而創造出迥異於以往的網路表現,都還仍相當的貧乏。例如運用地理空間資訊技術,將部落格和社交網路躉集於單一之介面呈現,或是透過標準交換機制,讓散佈在各地的群組力量架構起共有之部落格空間等,至少,在報名參賽的部落格之中,我們還無法看見能讓評審舉手驚呼的具體做法。』

『部落格究竟可以和生活做怎麼樣的結合?可以應用在生活的那些層面?從這次參賽的部落格中,看到絕大部份的部落格還是停留在日誌、遊記、貼圖的運作模式,事實上,只要更用心的經營,部落格不但是一個方便溝通的管道,更可以成為知識管理中心,甚或是投資理財的工具!然而,如何做到導入商業模式,卻又不失部落格原本分享互動的本質,是成功最重要的關鍵。』

有一部份的觀點我蠻贊同的,在Outlook上面也有類似的狀況,有些時候我們都覺得日常瑣碎的事情很多,往往瓜分了我們完整執行一個專案的時間性跟連續性,但卻又不知道瑣碎的狀況是如何造成的,而又有什麼方法可以來改善這個狀況?

[全文:]

我自己是透過Outlook的記錄來觀察我日常工作的狀況,例如以前當PM的時候,我發現一早上班的電話最多,所以剛上班的那一個小時我都盡量處理瑣碎的事物,讓繁瑣的動作集中在一個時間內來處理。而做SE時,我也習慣去分析那些東西最容易出錯,藉以找出原因,減少惡性循環的機率發生。

在專案上,除了使用Microsoft Project來控管之外,我也會透過Outlook的記錄來判斷專案執行上有無異常,由於Outlook的使用方便,閱讀也很迅速,從行事曆裡面就可以找到很多經驗值,不一定要再調閱結案的檢討報告或是原本的專案檔案。

年度檢討報告裡Outlook更是一大幫手,從行事曆裡面就可抓出幾個今年執行的專案,同時也可以點選出記錄在裡面的檢討報告。透過這些資料大約花兩個半小時,就可以提出一篇大約十頁的報告,真的是蠻方便的。不過前提是今年所有的資訊都得記錄在這裡面才行。

一般人若是公司沒有導入訊息平台,也沒使用PDA的習慣,大概還是用一般的郵件管理程式比較多。我自己使用Outlook已經有七年,用的真的很習慣,同時也幫助我完成了很多事情,跟大家推薦一下這個軟體。

P.S.
看完今年的行事曆之後,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今年一共去了香港兩次、上海、廣州、達拉斯、休士頓、東京、箱根、大阪、京都、神戶各一次,希望明年可以有機會突破,哈哈~不過搭飛機的次數可以少一點就更好了。

『事實上,弱公司的好上司換人的風險特別大,因為他們特別注重保護手下不受公司更大問題的衝擊,可能因此筋疲力盡或在內部政治中遭到鄙棄。無論如何,他們早晚都會離開。』我不知道一直以來我在同事眼裡算不算好主管?但我卻對這一段話的感觸特別深啊!

延伸閱讀:
威爾許專欄》好公司遇壞主管 先忍著
■編譯.劉道捷

問:替好公司的壞主管工作好、還是替弱公司的好主管工作好?
答:我們旅行世界各地時,碰到這個問題好幾次,對聽眾的回答歧異之至也深感驚異。因為我們認為這個問題簡單之至,如果你必須抉擇,一定要為好公司服務。

原因如下:如果你的確待在好公司,上上級最後會看出壞上級,請他們走路,這樣做要花時間,可能要等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你可能因為任事有成,得到提拔。總之,每個人事業生涯中都會碰到這種事,為陰晴不定、卑鄙下流或才具平平的人效勞。

即使你沒有因為「忍辱負重」而升級,你的堅忍還是會得到報答,你會留在好公司,換比較好的新上司,或是調開、碰到好機會。請記住,你在好公司的經驗、跟精明同事的來往,都有價值,好公司的名聲會讓你在未來的事業生涯中加分,你需要這種好評。

現在想想另一種情形。毫無疑問的,好上司是夢寐以求的最好經驗,好主管會讓工作變得有趣、有意義、溫暖,變成難以形容的所有好處。好上司可以讓工作場所變得像另一個家,大家像家人一樣。有時候,你甚至會覺得像是找到失散已久的老友,或是像得到「父母」的允准一樣。

弱公司、好上司的情形似好實壞,上司最後都會離開,不是高升、離職,就是調職,總有一天,好上司會離開你。事實上,弱公司的好上司換人的風險特別大,因為他們特別注重保護手下不受公司更大問題的衝擊,可能因此筋疲力盡或在內部政治中遭到鄙棄。無論如何,他們早晚都會離開。

換句話說,你在弱公司裡替好主管工作的美妙感覺都不長久,你的主管會離開,公司卻還在,你無可奈何,會陷入其中。替聲譽平平或不好的公司服務後,要找新工作不容易,就像你已經遭到玷污一樣。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個問題可以簡化成長短期利益的選擇,在好公司替壞主管工作,即使短期間可能十分難過,長期而言,壞主管離開後,你至少有機會前進。

替好主管工作短期內當然十分愉快,即使公司垮了,還是這樣。但是愉快會反撲,你的上司會離開,留給你的是二流的名聲和愉快的回憶。

總而言之,在事業生涯上幫幫自己的忙,要找回憶,到別的地方去找。

【2005/12/19 經濟日報】


威爾許專欄》被併購 別感懷美好往日

一位高級經理人在紐約市一場研討會中問:我服務的小公司最近被全球性大公司買下,情形變得讓我難以忍受,新老闆為了讓我們像他們一樣,毀掉了當初我們值得別人併購的優點,我喜愛原來的公司,卻想離開,我該走嗎?
答:你的話透露了一切,你說:「新老闆」和「我原來的公司」,聽來像併購史上所有被併公司的禍患一樣,你抗拒改變,但如果你不改變,你大概待不久。

併購的確是痛苦的煎熬。你們公司被人買走或併入另一家公司時,即使是「平等的併購」,都絕對可能像死亡一樣。原有的工作關係完全解體,你的所有成就大概都會被人忘記,前途茫茫,整體而言,被併公司員工通常都極為難過。

但是你必須面對現實,好公司併購時,買方會覺得很好、很興奮、很樂觀,夢想新買的企業帶來的所有機會(他們畢竟付了很多錢來買),機會之一是在併來的公司裡找到人才。事實上,精明的併購者會想:「我們剛剛得到一大堆可以選擇的好手。」

新東家從合併的團隊中挑選最高明的人才時,會注意兩點,就是才能和決心。但是,別忘了,他們希望每一個人身兼兩大優點。

光有才能還不夠。我們從自己經歷和觀察的幾百件併購案中,知道企業總是選擇留用和擢升「信徒」而不是造反派,即使造反派比較聰明,也是這樣。

沒有一個併購者想留用一直感懷「美好往日」的員工,不管這種人多有見地都一樣。

底線是併購公司的經理人認為,如果你不贊成、就是反對這筆交易,即使你自認可以掩飾反對之心,新老闆還是能夠感覺到你的負面情緒,如果是這樣,不久之後,去留之權可能再也不會操在你手中。

改變很難,但是改變在企業界無可避免,你最好好好擺脫過去,過去已經過去了。設法喜歡你的新老闆,接受新組織的價值觀與作法,不管未來如何,都要擁抱未來。

如果你真的不能接受新公司,那你最好離開,造反派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過去不會回來,懷念往日代表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2005/12/19 經濟日報】





2005-12-19  -  duncan Email  -  3734  -  小公司當伯特 - 讀者回應

回應管理, Pingbacks:

這篇文章還沒有 回應管理/Pingbacks ...

讀者回應:


你的Email位址將不會顯示在這個站點.

您的URL將被顯示.

允許的XHTML標記: <p, ul, ol, li, dl, dt, dd, address, blockquote, ins, del, span, bdo, br, em, strong, dfn, code, samp, kdb, var, cite, abbr, acronym, q, sub, sup, tt, i, b, big, small>
Enter this code:
authimage

(換行會被轉換為 <br /> 標記)
(將你的姓名及Email及網址記在Cookie中)
(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寫訊息給你(不會顯示你的Email).)

上一篇文章: Sunday 3 PM下一篇文章: 工作與行事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