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在Google實驗室(Google Labs)上發現了一個新的功能Google Related Links(在November 2, 2009發佈,但Search Engine Watch在2006就有相關報導Google Related Links Now Out; Challenges Yahoo's Year-Old Y!Q Links),稍微測試了一下,發現這個未來可能會開放給使用者的功能(目前需提交mail申請使用),就是網路上號稱可快速提升網站流量的工具。

Google Related Links

簡單來說這應該是一個主動推薦相關內容的服務,類似這樣的機制(Recommendation System)在Amazon很早就出現了,之後在許多新聞媒體裡,也都會有這樣的機制存在,只是他們表現的手法不太一樣。有的是出現在頁面內容的最下方,有的是直接出現在文章內容的關鍵字連結裡,有的則是以標籤雲的型態出現。當然在Blog的系統上,也都有這些套件存在(隨機文章、歷史上的今天、相關推薦)。甚至也有一些公司利用這樣的概念,在提供搜尋的服務,例如碩網科技的WiSe搜尋+ 。因此,這個功能不能說是創新的研發(不知道2006年開放的機制是長怎樣?),但它的確可以提升網站的流量(限縮在自己的網域裡)。

Google Related Links

說明一下這個提升網站流量的方式是如何達成的,簡單來說這是增加使用者在網站的黏著度。多數的網站的瀏覽者,也許有七成以上的比例,是從直接點擊以外的管道而來,包含搜尋引擎、外站連結...等等。一般對於某個主題有興趣的人,看完了某篇文章或內容,有些會直接離開,有些則會持續逗留,如果能夠以使用者進來的「因素」,做為其他內容的推薦參考,當然有機會減少退回率,增加使用者的黏著度。

[全文:]

Sitebro

這個方式可以增加Page views,但不見得能增加Visits。除了某些Blog提供類似的套件外,目前也有網站提供類似的服務,像是SiteBro或是SiteTag,都是這一類想法的應用延伸。有些還跟Link Farm的概念結合,將一個群組間的相互關連組合,然後彼此拉抬這個群組內所有網站的流量,所以都會號稱這種服務可以提高流量。

Site Tag

至於我自己,到目前為止都還是用手動的方式在做這一件事,所以要將手動變成自動,其實是很難的一個技術。每回討論到這個話題,都會讓我想起當初我的碩士論文,本來是想做Recommender Systemsm的,後來老闆說這個題目太難,所以轉做CMMI的導入。如果想要增加網站的黏著度,可以試著使用類似的外掛,或是自行開發相關的關連/推薦式系統,都會有一定的成效,當然前提是網站本身要有足夠的內容才行。

購物網站裡我最喜歡Amazon的recommendations,至於新聞類網站-Nownews奇摩新聞的延伸閱讀、最多瀏覽、推薦新聞、熱門新聞這一類的推薦也是我很常使用的功能,有興趣的人不妨深入研究看看相關的應用。

延伸閱讀:
Pandora

Google Related Links 探究

Google Related Links試用以及使用技巧

相關內容連結 Google Related Links(2006)





2010-01-28  -  duncan Email  -  2997  -  資訊工程 - 回應(1)

回應管理, Pingbacks:

回應來自: tproller [訪問者] Email · http://www.tproller.com
站長您好:
我是TPRoller系統管理員
TPRoller是一個新成立的網站
以結合聯盟會員整體的力量
來提昇聯盟會員網站流量為目標
註冊會員完全免費
目前已完成上線測試
如果您希望有更多網友造訪您的網站
您可以來TPRoller逛逛
參考本站提昇流量的方式

初期因會員人數有限
因此感覺不到流量有顯著的提昇
但隨著會員人數的增加
您將可以明顯感覺到網站的瀏覽人數增加了
若您覺得不錯
TPRoller歡迎您加入
目前日流量有5000人的台灣正妹蒐搜站已經加入
http://ttt460.pixnet.net/blog

祝您站運昌隆
TPRoller網址: http://www.tproller.com
全文連結全文連結 2013-12-09 @ 17:56

讀者回應:


你的Email位址將不會顯示在這個站點.

您的URL將被顯示.

允許的XHTML標記: <p, ul, ol, li, dl, dt, dd, address, blockquote, ins, del, span, bdo, br, em, strong, dfn, code, samp, kdb, var, cite, abbr, acronym, q, sub, sup, tt, i, b, big, small>
Enter this code:
authimage

(換行會被轉換為 <br /> 標記)
(將你的姓名及Email及網址記在Cookie中)
(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寫訊息給你(不會顯示你的Email).)

上一篇文章: Google Social Search-便利功能或隱私權爭議下一篇文章: 香港街景-[每日一圖]201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