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發單位裡開發新專案時,因為某一部份工作上的交集,有機會接觸到一個架構在Web應用面上的系統。而這個系統的設計,基本上是預計在企業端裡來推導的,我想大概這一、兩個月,就會有這個系統的相關新聞發佈出來了。

一剛開始我們小組嘗試導入這系統,做為我們研發團隊溝通協調的一個平台,不過剛開始使用時一直遇上網路通訊端的Bug,所以只試用了約一週之後,便恢復成原來的作業模式,好方便我們工作繼續執行。

我在剛安裝時,對於這個系統的訴求,並不是很明白。這套系統結合了Web端常見的應用與平台,包含部落格、討論區、書籤、投票機制、檔案分享、影音分享、搜尋服務......等。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集Web 2.0多項子功能於一身的大雜燴。功能看起來還OK,只是系統似乎較為平民化,我不太能想像這套系統應用在企業端的工作協調上。

從E化到Web化

不過最近我在工作上有了一些新的體會,我對於所有的事物,都抱持著質疑的態度,或許這是天生個性使然,儘管表面上我沒有任何的反應,但接觸到新事物或新觀點時,我會立即跟我所知的東西,做個邏輯上的推演跟比對,或是馬上多做些功課,確認這項新的事物跟點子有其價值存在。

從E化到Web化-2

早期我對很多我工作上的東西,直覺的反應很快,思考一下認為不可行的,或是沒有什麼發展機會的,我大概直接就拋棄,不會多花時間在這上面。當然這樣的態度有時候會得罪許多人,尤其是當點子是自己老闆提出的時候。

被老闆跟周遭同事點過多次以後,我才換了另一個角度。接受了「創新來自於荒謬」的想法,遇到新的議題時,我大多都會在回家的路上,或是夜深人靜時仔細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因為這樣的改變,讓我對於事物的思考有了更多元的面相。

[全文:]

說回這個Web化的平台,我覺得它很像平日在用的平台,與一般企業軟體截然不同,所以難想像它導入所謂企業工作上的應用。但仔細思考兩、三週之後,我才發現也許從這個角度來出發,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應用。而所謂的平民化或軟體平台的嚴謹性,其實是個比較級的說法,對不同屬性的企業來說,嚴謹性的定義與要求都不同,所以這套平台其實很有發展的淺力。

簡單來說,傳統的作業大都是單機模式。好一點的企業或許會導入各種管理與知識系統,例如EIP、CRM、ERP、KM、Workflow......之類的平台。有些企業還會將不同的平台相互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內部系統,不過多數的公司在進入E化的這個程序時,經常得面臨許多的挑戰。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我想應該是系統如何導入的問題。這不僅僅只是User Interface的問題,而且還包含了所謂的Workflow Management。老實說要做到所謂的工作管理或流程管理,真的相當困難。

所謂的Web化,其實不是像目前常見的,將User Client從原本的Application改成由Browser來執行這樣而已。這邊所提到的Web化,是將企業內部的每一台電腦,都視為是一台提供Web服務的主機,而所有能透過Internet模式來傳輸的檔案、表單、應用服務,通通都可以在這個Base上來執行。這樣說起來似乎很模糊,簡單來說,就像是P2P的聯繫模式,而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單機上工作的型態不變,只是透過這樣的一個平台服務,讓企業內部的每一點都能串連起來。

當然這樣的服務架構,還是少不了伺服器的角色。伺服器本身會進行所有資料的備援,同時擔任端點解析,以及Proxy的角色,而這也符合了行動式工作的需求。不管到哪一個端點,透過哪一台端點的主機,都能夠隨時作業。

Google 文件

這樣子形容,似乎還是很難想像,舉個例子來說,就像是Google現在提供線上文件、試算表、即時通訊、簡報......等服務一樣,再串上一個近日推出的Chrome,透過這個使用端的應用程式介面,在無法連上網路時還可以進行所謂的離線編輯作業。這就是原本在單機上作業的模式,導入了所謂的Web端。而我們所說的不只是這樣的服務而已,而是平時我們運用檔案管理的所有活動,通通都能夠Web化,相信這樣的應用應該是很有發展性。就好像之前很難想像影像編輯軟體可以線上化一樣,現在這倒已經是個很平常的應用了。

Adobe Photoshop Express

而Web化的另一個說法,其實是將Internet的應用,複製到Intranet上面;同時也將原先Intranet的應用,跟Internet串連在一起。這樣的發展趨勢,也已經走了一陣子了。只不過在企業端的應用難以普及,我想使用者介面跟使用上的教育訓練,是一大問題。

描述了一大堆,看起來一整個模糊不清。簡單的來說,Web化這一個概念的深入發展與延伸發展,應該會是一種趨勢。而當越多的人,越來越熟悉Internet種種應用介面的操作,若企業端的管理平台,也跟Internet上的介面相同時,我想推導上應該會更容易。隨著世代的交替,應用端的發展,早已脫離了我剛接觸電腦時的那個年代,而這也不過才短短十多年的時間。

Anyway,以此文記錄下這個時間點我對於企業端應用模式發展的想法,所謂的企業應用其實都存在著一定的數位落差。功能好不見得會是個成功的產品,也許如何應用才會是能否生存跟推導的關鍵。接下來我的研發工作也許跟這方面會有些交集哩!

延伸閱讀:
Bluehouse Demo

IBM揭露雲端策略 Bluehouse開放免費試用

討論區、Blog與Wiki在企業裡的應用

數位儀表板

iGoogle

RSS閱讀器推薦(2007)

RSS閱讀器推薦與雜感





2008-09-26  -  duncan Email  -  2996  -  資訊工程 - 讀者回應

回應管理, Pingbacks:

這篇文章還沒有 回應管理/Pingbacks ...

讀者回應:


你的Email位址將不會顯示在這個站點.

您的URL將被顯示.

允許的XHTML標記: <p, ul, ol, li, dl, dt, dd, address, blockquote, ins, del, span, bdo, br, em, strong, dfn, code, samp, kdb, var, cite, abbr, acronym, q, sub, sup, tt, i, b, big, small>
Enter this code:
authimage

(換行會被轉換為 <br /> 標記)
(將你的姓名及Email及網址記在Cookie中)
(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寫訊息給你(不會顯示你的Email).)

上一篇文章: 中村樓-[每日一圖]2008.09.26下一篇文章: 週末夜之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