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版開版至今,一直都未曾有過活動,雖然在一年多前,曾經提到要辦一次讀書會的活動,但因為版主事務繁忙,一再黃牛之下,這活動就不了了之了。
為了活絡閱讀版的人氣,以及讓好書的資訊可以在意慾上面的會員們相互交流,因此閱讀版決定在三月十一日舉辦第一次的讀書會活動。
為了讓活動能夠依閱讀版的主題來進行,目前限定報名參與的人數為十位,有興趣參加的會員們,請在這個討論串下直接回覆報名即可。
另外之前網友lenvalentine建議舉辦好書交換的活動,因此活動當天,願意進行好書交換的朋友,也可以將要交換的書籍清單列在報名的回覆裡面,然後當天可以一併進行書籍交換的活動。
這次的讀書會,我們進行的方式,以每一位參與的會員分享一本好書為主,所以如果已經確定要分享哪一本書籍的人,可以將書名先公佈。至於還沒決定的,可以當天再跟大家一起分享。
我們活動的時間約為三到四個小時,每個人有10到20分鐘的時間來分享自己的心得,並會進行書籍交換的活動。
另外活動場地選在Edia咖啡館,由於是營業場所,所以每人基本消費為150元,這一部分也先跟大家說明一下。另外咖啡館本身只有提供輕食,由於時間從中午十二點半開始,因此中餐部分請大家先自理,謝謝~
詳細的活動資料如下:
時間:2006.3.11(週六) PM 12:30
地點:Edia 台中市公益路155巷90號 04-23025168
下圖由apaul繪製
有關Edia的報導:
Lemonade's edia cafe
某日台中一日遊,在用玩餐後,duncan帶我們來這家他常提到的cafe。地方不是很大,但是很cozy,進入店裡便聞到濃濃苦苦的咖啡味,放的音樂是我最愛的.. 感覺很讓人 relax
SWEET OBJECT 芸記囍膳 Blog Archive Edia Cafe
傍晚前坐在EDIA。
兩杯單品咖啡。
半份老闆相送的手工餅乾。
(本來要點、老闆抱歉說只剩半分、相送。)若是在平常的咖啡店裏,點心和咖啡一定混著吞食入腹。
有一點賭氣的意思。
反正咖啡入鼻之後大概也就這樣,已經習慣不期待有什?表現。
這是會一開始就要餅乾的緣故。單品不在menu上,價格是時價(就是在海鮮店裏一定貴翻、通常會被坑的價錢)。
問好選項,從中選擇吉利馬札羅。飲咖啡,只要豆有所值,煮出故事,我不會過問價錢,既然用牛奶和糖漿蒙混過關的咖啡都能掏出NT120……。
用完餐後,去一家氣氛很好的咖啡店"EDI"。
店不大,不過感覺挺好的,有很多書與CD。
企鵝呱呱叫: 10 Places of My City - Taiwan - Taichung
第3愛:EDIA咖啡
台中的咖啡館,品質一樣是冠全台。這裡指的是一些小小的咖啡館,像EDIA、歐諾、州比、歐舍、過去式的棲樓。其實原本最愛棲樓,但已成為傳說,所以就變成EDIA囉!EDIA好在:看不完的書、翻不完的漫畫、聽不完的音樂、舒服到不行的環境,加上全台灣最好喝的Espresso,超愛敗家款待顧客的老闆,你說你說,不愛上這家咖啡店要去哪家?
這家店叫Edia艾迪亞,除了咖啡香,角落擺著一座電子紅酒櫃,架上有各式書籍雜誌,空氣裡總飄著好音響流瀉出的Jazz,每次我們總愛到玻璃櫃與吧台上探探,又有什麼漂亮或好玩的杯盤擺飾小玩意。 老闆自己也是barista,我們從台中第一家義式咖啡店Ono歐諾開始跟著他,直到開自己的店,直到後來Edia成為咖啡饕的最愛變得經常一位難求。
Edia咖啡的老闆希望能將音樂與咖啡結合,呈現出一種空間、一種感覺予顧客,這兒的咖啡是以義式的咖啡為主,甚至還有續杯半價的服務,實在是非常划算哦...
美麗特色:高級杯具、音樂與咖啡之結合、續杯半價
Yilan美食生活玩家 - Yilan作品區 - 留戀台中咖啡味兒 (2003.10.21)
然後是在綠園道旁、饕家間口碑絕高的「Edia」,卡布其諾咖啡細緻如綿的奶泡下,那咖啡滋味溫婉著悠長著如風般細語輕輕拂過……。每一回,都令得原本只想小酌一口而已的我,卻像是喝了酒一樣,醺然的迷醉裡,一杯飲盡了,猶然繾綣著依戀著低迴再三不忍捨。
前幾天Edia剛好重新粉刷過,室內做了一點小小的變動。而原本的可愛的小椅子,也由紅色重新換成藍色的。踏進來的時候,有那麼一點新奇,但卻又如此的熟悉,這種感覺真難以形容。如果你也喜歡喝咖啡,那我真的建議你,有機會一定要來這邊試試看。
本次活動名額已滿,謝謝大家熱情參與。
讀書會的活動未來會不定時舉辦,如果有機會也會透過線上的方式一起來進行。
這次來不及參加的朋友,只好等待下一次的聚會嘍!
另外活動結束之後,我們會對這一次的讀書會內容作個整理,然後在閱讀版上分享給大家,敬請期待~
以下是這一次活動參與的人員名單:
主辦人:hsuanwei、apaul
版主群:faf、小奈
參與會員:
1.頭又呆又大
2.kk
3.lydia
4.blueric
5.pocketchicky
6.dophle
7.valkyrie0092
8.小米
9.careycheng
10.Liv
大會報告...那個電話還沒給我的,請PM給我~版主還有我已經有電話的就不用了。
另外已經確認當天要分享哪一本書的人,可以先將書籍資料PO上來,這樣我可以先進行前製作業,謝謝大家~
另外週六12:30-12:45之間報到,請大家準時參加哦!
P.S.
補充說明一下,
還有幾個人陸續詢問有關讀書會的事,
這一次是頭次舉辦,
為了顧及整個活動的流程,
以及場地的關係,
開放給會員參與的人數是十位。
我們後續還是會辦相同的活動,
所以有了這一趟的經驗之後,
下一次應該會更好的。
前參與的名單都已經確認了,
不論是否有人臨時有事不能出席,
都不再遞補。
另外有意願將自己的書本在當天分享出來的,
可以帶到會場,
因為參與的朋友並不在同一個區域裡,
所以書籍的交換在實作上有些困難,
Anyway,
想分享的朋友可以將書帶著哦!!
有任何的問題,
可以找我或阿波,
我會將我們的聯繫電話PM給大家~
---------------------------------------------
Apaul:
閱讀版第一次的讀書會,也是我第一次協助舉辦的讀書會。
這次的讀書會有點傖促,有些事前準備不是很充份,所以當場的流程有點混亂吧……歹勢啦!
看來往後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這該說是好事咧!(硬要狡辯……)
不過,大家相處一起的氣氛真的很好,也讓我品嚐很多人讀書後所烹調的心得,大開眼界。
自己的身上在這個下午沾了點書味,和咖啡香。
活動結束後,不知覺的想起小學生在學校嘻戲的情景……好像和讀書扯不上邊嘛!
apaul繪製
不管如何,我想畫下來表達出自己的心情。很愉快的一天。
謝謝大家。
延伸閱讀:
ellen's cafe
最近跟一些朋友互相分享有關Blog與網路行銷方面的一些心得,儘管去年一整年Blog引起了很大的風潮,但不可諱言的在這些新技術或新應用發展的同時,還是存在著一些落差,也或許這算是網路上的一個特性吧!
近五、六年來使用網路的服務時,偶爾就會感受到這些落差。我所感受到的落差是多方面的,例如Email分享,往往有個有趣的主題從某一個人開始傳送,這一封mail可能累積到了某個程度之後,會大為風行。而過了好幾年之後,事過境遷它都還一直存活者。例如誠品的防盜門事件亦或是某些愛心捐贈器官、尋人啟事之類的,都有這些現象存在。
除此之外,某些訊息在轉述之後失去了時間特性,例如某些商店的優惠之類的,但這訊息仍可能出現在網路上任何一個角落里。而某些技術性的資料,也都存有這些現象。對我來說,我把它定義為是一種「落差」。
在媒體跟網路不發達的年代,我們要取得資訊只能透過傳統的方法,所謂傳統的方法可能大部分是依賴學習環境、圖書資訊亦或是前輩所分享的經驗。而在現在的年代裡,資訊的流通無遠弗屆,它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大家可以依自己的需求與興趣,使用自己的方法來取得我們想知道的東西或資料。也因為這樣,沒有一個人可以容納所有最新的資訊,除了Internet 之外,可惜它並不是個生命體。
因為這些特性,所以才產生了我所定義的落差。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這種落差很有趣,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一開始他們沒有交集,但因為Internet的關係,慢慢的會產生一些聯繫。這有點像是電影「衝擊效應」的劇情。
以前我看到某些過時的資訊又出現在某些網站上時,心理會有種落伍了的感覺,但想想很多事我也都很晚才知道,這種心態實在不是很好。其實這些資訊的重點往往不是在於哪時候知道,而是知道時他對我們有幫助,不論是累積我們的經驗與知識,亦或是立即性的幫助,我想這都已經足夠了。
從行銷來看落差這一部分,也蠻有趣的。一般以行銷的模式來說,都得定義預期的效果,以及一個活動的生命週期。而網路上的特性,往往可以讓內容性的資料存活很長的時間,如何讓這些網頁能夠一直散佈,並帶來回饋是我最近在研究的課題。
說回到與朋友討論跟分享彼此的心得時,我覺得最困難的部分,是在於怎麼將自己所累積到經驗值迅速的傳播出去。例如Blog與一般網站的差異在哪裡?它的串連、引用、聯播是如何來進行的,而這些的意義又是什麼?Blog跟一般網站對搜尋引擎的排序上有何不同?如果今天有個案子想透過Blog來行銷,是否有個標準流程可以迅速上手?
上面這些都是與不熟悉這一塊運作模式的朋友討論時,所衍生的問題。由於我知道的也僅只能算是片面的技術與資訊,因此這一部分如果能透過Wiki的方式來讓有志一同的人一起來把它完成就太好了。
上面這些其實都不是這一篇的主題,只能算是借題發揮而已,因為這一篇對某些人來說,應該也是很落伍的,哈~說回RSS閱讀器,RSS是Blog與其他網站串連或分享資訊的一個XML格式,在1999年時產生了RSS 0.9,之後又產生了不同版本的格式,但它的用意都是相同的。
因為有這個格式,所以也衍生了專門的閱讀器,我個人認為它使用的方式跟以前使用news group很像。我最早使用的就是我今天要推薦的Sharpreader,當時應該是0.9.0.3版吧!之後我用過Yahoo!Widget其中的一項外掛RSS閱讀器,當時Konfabulator還沒被Yahoo併購。
我自己的Blog是使用Newsgator在進行聯播的,所以其實我都是用這個在閱讀我訂閱的文章。另外之前介紹過目前搜尋引擎也都提供數位儀表版的功能,有些人喜歡用My Yahoo!,有些人喜歡Google,現在Windows Live也出來了,操作介面的選擇其實有很多。
而從推廣的角度來說,我個人覺得Sharpreader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的操作模式很直覺,與我們以前常用的AP類似,而它的選單功能很少,介面簡潔,安裝也不囉唆,超級好用。所以我大力推薦Sharpreader~
我一直有個願望,希望我的Blog訂閱清單可以突破999個,目前大約只有這個的十二分之一吧!當然前提是這999都是我喜歡閱讀的,不然隨便訂閱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如果沒試過RSS閱讀器的人,不妨下載這個試試,而訂閱清單呢!可以到UDN的RSS頁面來測試,就先拿線上報紙當測試的題目吧!你可以下載OPML包,一次匯入後再把沒興趣的砍掉。如果使用上有任何的問題... ...那可以用Google搜尋一下,至於我......最近可能不太有時間協助處理類似的問題了。
離開了清水寺之後,準備往祇園前進。我對祇園的印象,大多來自日本漫畫。關於地理上的知識,說來慚愧我都是從閒書上所得來的。還記得國中時期對於地理課,實在是頭痛到不行。像是哪一個區域產什麼?那個地方是什麼分水嶺之類的。而最痛苦的呢...就是鐵路。哪一個地方到哪個地方的鐵路,不論怎麼背誦,應付完考試之後馬上自動Format,連資源回收桶都派不上用場。
長大之後,開始有機會體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因為親身體驗加上有了濃厚的興趣之後,反而會主動去研究不同地區的地理文化,很可惜我們基本的教育是強迫式的,這是我成長後最深的體認。剛提到對於地理知識,現在大部分是來自於閒書,像是對於大陸地區的地理,大部分的印象都是源自於武俠小說,其中金庸的作品影響我最深。而我對於西安的印象則是來自於黃易的「尋秦記」與「大唐雙龍傳」。除此之外,我對於美國的印象則都來自於NBA,只要有NBA球隊的地方,我就會有基礎的印象。
現在更方便了,第四台有專業的旅遊頻道,只要一打開電視,隨時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風情。而藉由網際網路,也可以輕易查詢到許多的資料,我想這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說回正題,要前往祇園的路上,會經過老店林立、古意盎然的石板小徑。我從清水寺門前的清水坂開始往祇園邁進,途中經過了三年坂(產寧坂)、二年坂、一念坂、維新之道、石屏小路一直通到了八坂神社,慢慢散步過去,東買買西看看之下,大約走了八十多分鐘。
在三年坂的這一小段路有點陡峭,在這裡有個恐怖的傳說,傳言如果在這邊不小心摔倒了,那麼在三年之內一定會發生大災難,另一說是絕對活不過三年。知道這一則說法之後,走這一段路還真有點心神不寧啊!其實若是在石階上摔倒,應該也不用等到三年,有很大的機會馬上跟大家說Bye bye了。不過走下了這一條長階梯之後,路就平順了很多,感覺上也就沒那麼恐怖了。從下方往上看,感覺還蠻漂亮的。
說到三年坂這個傳說,我心裡就不禁想,那接下來的二年坂不就更慘,滑一跤還得比三年坂少活一年呢!在三年坂與二年坂這邊,是很熱鬧的商店街,路邊都是各有特色的商店,販售著許許多多的小飾品。
這是我這一陣子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起因跟工作的企畫以及我學長那邊的運動行銷計畫有關。
我的工作除了原本的系統管理之外,也負擔了公司網站與行銷企畫的部分。我們公司的屬性應該比較偏向於傳統產業,而剛好我們的作業模式大量的使用了電腦運算的技術,包含場景模擬、工程設計......等等。
其中我們最需要的是工程專案,因為這是我們主要的支柱。而其他進口產品的銷售亦或是設計案例,都在工程之後,並非我們最想要的獲利來源。要怎麼行銷我們的專業跟產品,才能真正帶來客源,這是我目前最主要的工作項目之一。
以產品來說,我們擁有獨特性的產品,雖然在其他商店也可能看到一樣的商品,但我們同時擁有好幾大品牌,這是其他店家比較難與我們競爭的。但進口商品的部分大部分單價都很高,而它還需要後續的施作部分來配合,因此會受到區域性的限制。例如我們在台中,會來看我們商品的客人,有九成以上都是這個區域的客戶。
為了打破區域的限制,並增加產品的銷售量,我們在今年擬定了新的行銷計畫與方案。在這一部分,我們特別選出較不易受到物流過程損傷的產品,且不需太多技巧來施作的產品,讓客戶可以從網路上直接下單,收到商品之後可以自行安裝。原先這在九個月前就想進行了,但因為種種因素當時被迫中斷。而這短短九個月內,競爭的商家從原本的四、五家演變到現在將近有二十家,這也是我們該自我檢討的部分。
撇開商品部分不談,我們最想開發的是工程專案,而工程專案跟設計專案之間,是緊密關連的。企畫單位要如何來輔助業務部門做這方面的開發呢?我原本的想法比較單純,就是凸顯我們的專業、服務、流程與案例。
對於從沒有接觸過的客戶來說,案例是最容易建立公司專業與能力的方法。也因此在一般公司網站的News項目,通常都會看到一些業務訊息:「XXX選用了我們的產品」之類的。要主打工程專案與設計專案,我們從公司的網站開始,最先要處理的是專案項目與產品項目,這兩個項目都是客戶所關注的焦點。
問題點也就出在這一部分。我認為網站的特性就在於它是24小時在運作,隨時可以提供服務。同時它具有串連,多媒體表達等特性,既然要從網路上來輔助公司開拓業務,就應該好好善用網路的特性。因為這個思考角度,我規劃把已經結案的精選案例做個完整的包裝,呈現在網路上。
以公司的角度來說,對於我們的案例比較保守。一方面我們不希望網站上的圖片被其他人盜用,也不希望我們的設計觀念變成了競爭對手簡報或網站的來源資料。因為這些因素,我所提議的完整包裝,就與公司的立場大相逕庭,所提出來的規劃經過大幅修改後,已經不是我當初計畫的那個模式了。
這之間的差異點其實沒那麼多,我們在包裝這些精選案例時,也都考量了這些問題。維護公司的權益跟利益當然是最重要的考量點之一,但我認為有些東西不是別人想盜用就能夠盜用的。專業性的價值與累積,並不能單單從幾張圖片,或幾段文案就能代表的。我們一方面要凸顯我們的東西讓潛在客戶知道,一方面又怕競爭對手Copy,而到最後防別人Copy的動作遠比實際上行銷或爭取業績來的多,這行銷單位基本上就很難做事了。
上週到道館也跟學長談到了運動行銷方面的問題,學長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將我們練習過程的動畫、圖片與流程公佈在網路上,而最重要的是我們討論累積而成的訓練方法。我的想法是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是核心價值,問題對於競爭對手來說,這些可能什麼都不是。我們應該把精神放在不斷的進步與推廣上,別人想追想Copy的,如果侵犯了我們的權益,那就依法律途徑來解決,至於在後面模仿的只要我們不斷進步,那他就得苦苦追趕。
在網際網路裡面,其實很多觀念與作業模式,都不再是Know How。舉例來說,我雖然在公司裡服務,但我的專業並不在公司的工程項目上,而我一樣可以利用雜誌、Google去查詢到很多的專業知識,經過融合之後成為我自己的東西。這些過程是其他人所沒辦法模仿的,而現在大家都很容易能取得資源,只是看自己怎麼來利用而已。
如果只是靠封閉的知識,一小段時間內的經驗法則,要來支撐一個事業的成長,在這個世代裡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了。世界在改變,資訊流通的方式也在改變。我們對於Know How的定義,也應該加以變通了。Patent可以限度的保障我們的利益,然而不斷的創新與精進,這樣的能力才是真正的Know 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