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這篇「零售業苦哈哈,為何Amazon、阿里巴巴都搶開實體通路?」文章,其中講到四個重點,在新零售的趨勢,將其節錄如下:

探究新零售4大趨勢
1. 消費者想用各種管道跟企業互動
2. 消費者期待在不同管道有一致的體驗
3. 後台數據幫助企業更瞭解消費者
4. 用社群累積品牌熟客

我覺得跟我所觀察到的一致,所以甚有感觸。沒想到剛讀完這篇,馬上就遇到一個實際案例。

我們家算是有情門的愛用者,家裡的餐桌餐椅、梳妝台的椅子、書桌的雙人羅德列克沙發、客廳的單人羅德列克沙發,以及本來要買給小孩寫功課的凌波移動桌,都是購自於有情門。

前陣子老婆研究室買了一個沙發,目前還缺一個桌子,但因為空間不大,所以想買個可以當桌子,也可以當椅子的幾凳產品,假日有出門都會順便逛個家具店,但找到現在還沒看到適宜的商品。

昨日看到有情門有一組「好幸福條幾 」又上架了,之前忘了哪時有看到這款商品,但當時很快就售完,昨日看到後 Pass 給老婆,由老婆詢問。

老婆先透過官方的 FB,詢問這款商品的售價。(不知為何,這個 FB 就關門了)結果官方傳了一個很長的訊息,大意是這個 FB 只經營品牌形象,想要報價請直接聯繫門市。(11月份後,有情門上線了新官網粉絲頁也換了一個)

這實在是一個很愚蠢的行為,跟我前陣子提到香港喜來登飯店,以及香港洲際飯店的案例類似。當時提到我到香港已經習慣入住喜來登飯店,原因是有一回我食物中毒,當時已經退房,後來逛街逛到一半真的不行了,趕緊回飯店求助。

飯店無條件開放了我原本的房間給我,讓我待到晚上搭機離開為止(不收費),同時還幫我找了醫生,到飯店來看診。

當時已經是待在香港的最後一天,怕身上現金不夠,還是透過飯店刷卡付費給醫生的(回台後可以申請健保補助,看醫生是四千多台幣,健保支付了三千元),對於這件事一直銘感於心。

也因為這個案例,那一次之後,我出國都選比較好的酒店,因為危急時可以提供一些額外的服務。後來有一回芊霏發燒,也是透過香港喜來登的安排,掛了隔壁棟很高級的門診,所以對於喜來登的服務,我一直都是很滿意的。

而年底老婆要出差,因為飯店對於小孩入住都有不同規定,我們是兩大兩小,所以特別先詢問飯店對於小孩入住的政策。

喜來登回應的速度頗快,但內容卻是要我把需求重新發送一次到訂房的 Mail。而喜來登對面的洲際飯店回覆稍慢,但卻是直接跟我要 Mail,並且在我提供後就很積極與我聯繫,並建議我房型。

我們往返的 Mail 共有十七封,在洲際積極的處理之下,最後我預定了還沒住過的香港洲際飯店。

從我這個例子來看,喜來登的服務也沒有不好,但一有比較的對象,當另一個飯店的業務與行銷整合做的比較好時,就會搶走訂單,而且訂單的對象還是原本的忠實客人。

有情門的案例也是如此,都已經有客戶上門了,你卻以你自定義的方式來回覆客人。你的定義理應是要將公司的品牌推廣出去,甚而帶來訂單,今天訂單可能要來了,你直接要客戶去門市,那這個互動的管道不如不要有。

客戶不會去理解公司在行銷或市場上的定位,也沒有必要去理解。公司的定義成功了,市場就會活絡,同樣公司的定義不貼近消費者,那市場也會有所反應。

我可以理解公司的粉絲頁可能是行銷單位或外包商來處理,這些單位的權責不包含報價,但一個比較好的作法,是留下客戶聯繫資料,不論是電話、email都好,然後由內部通報,讓對應的權責單位來處理。

所以我覺得好一點的方式,先詢問客人住在哪一區,然後轉介該區的業務主動聯繫,上了門的客人才不會因此流失,更何況會主動上門的,更要好好把握。把單子往外推,真的不是做生意的方法,也不是好的行銷模式。

在跟有情門客服的互動中,我深深感受到有情門客服,跟我們家這種類型的消費者存在很大的落差。有情門專注在經營一種氛圍,透過這氛圍跟產品做一個正向的連結。但這些氛圍或許會吸引消費者的關注,但可惜互動過程中一直強調氛圍跟文化,這讓我體會到了:「有情門很在意的是消費者懂不懂他們的理念。但身為消費者的我卻只是在意,你懂不懂我這個消費者的需求。」

我不過就是要求一個商品的訊息,然後收到一堆詞藻華麗堆疊的敘述(例:「價值」言之鑿鑿看似具體更是無形。取決在於認同與共鳴,這也是有情門會極力邀請顧客與門市服務人員互動,與門市空間互動的主要原因。因為我們希望傳遞的是~生活空間產業而非家具買賣業。服務的完成不僅僅在於商品的賣出,而是未來保固維修服務諮詢的溫暖與貼近。),結果沒有解決我的問題,我都誤以為我回到校園,在上國文課或是跟學伴通信的場景。

有時候我都會覺得,公司花了很多預算、心力,在營造一種氛圍,或是品牌的建立。但往往就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就會得罪原本的客戶。這樣的作業,不覺得真的很蠢嗎?

這兩個案例對造這篇文章,更能理解原本的零售市場,在網際網路興起之後,能把握到特性進行轉型的,就有機會勝出,而無法理解消費者需求,商品又不具獨特性或獨佔性,勢必會被市場淘汰。

我將上述個人的意見,寄給有情門的客服,後來收到了回信。

=> 深入閱讀...

2017-11-16  -  duncan Email  -  3012  -  網路行銷 - 讀者回應

這週Facebook跟噗浪上看到最多的推薦連結,就是黃哲斌所寫的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離職也是有重如泰山、輕如鴻毛之別的,這篇文章帶起了許多的漣漪,應該是屬於重如泰山的等級吧!(之後又補了一篇:我不是天生牛逼 也不愛搭噴射機

黃哲斌:「我越來越難獨善其身、越來越難假裝沒看到,其他版面被「業配新聞」吞噬侵蝕的肥大事實,新聞變成論字計價的商品,價值低落的芭樂公關稿一篇篇送到編輯桌上,「這是業配,一個字都不能刪」。然後,它們像是外星來的異形,盤據了正常新聞版面,記者努力採訪的稿件被擠壓、被丟棄。記者與主管被賦予業績壓力,不得不厚著面皮向採訪對象討預算、要業配,否則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不配合報社政策」。」

這篇文章裡的主軸,所說的就是假新聞之名的廣告。除了這篇之外,剛好上週有另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踹共] 最濠洨網路電子書行銷教父湯華 Tom Hua 即將來台巡迴詐騙。因為我也沒聽過Tom Hua的名字,於是就追了一下這個事件的後續報導,同時也上網搜尋了一下,又發現了一些新聞稿的存在。

其實新聞包裝成商品來銷售,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只是報社這樣做,連電視新聞也都有一樣的產品。而網路媒體、平面媒體與電視媒體還相互串連,有的還推出了三種曝光管道的包套產品,整個結合在一起。最厲害的是,這些都包裝在新聞裡來曝光。所以現在我看新聞頻道的樂趣又多了一個,就是去發掘這是不是一個置入性的行銷新聞。之前最大的樂趣,其實是去找這個時段跟上個時段有哪些新聞不同,哈~

岔題一下,除了新聞廣告化之外,新聞報導本身的正確性也有很多問題。例如:
拾獲貧婦2萬元 不理哀求 女堅索3成
撿錢索報酬挨批 女喊冤「我做好事」
三成謝酬案大和解! 李婦:警察搞不清楚狀況
當事人的朋友說法

到最後連學校都出來發聲名稿,還組成專案小組北上找真相。這一系列新聞完全看不出到底什麼是真相,但一開始的報導就有錯誤,不得不質疑新聞報導面的真假。一般人遇上新聞一面倒,應該也是沒輒吧!

回歸主題,除了新聞之外,部落格圈子裡寫置入性的行銷文也不少。本週的案例是[??]假推薦真廣告之都是我朋友(O.S.我推薦過的東西,也還真的都是我朋友哩!這下子一堆人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裡面提到收到公關公司的來信,只要發篇文章不需要試用或體驗,就有稿費可領。我只能說,名人代言大多也都是這樣,會真正去使用商品且幫商品背書的人並不多吧!只是提到部落客也做類似的事,有些人就很難接受了。

也許是我本身工作的關係,工作上我並不是非常排斥這樣的行為,因為公司與客戶都會有相關的行銷需求。只是如果以個人的觀點來看,我認為適當的披露,才是比較正面的行銷手法。上述的這些現象,都是因為市場的需求,以及市場的生態,演變出這樣的文化。只是身為一般的閱聽人,應該要有能力去判斷這些假推薦文或假新聞。

除了「假推薦真廣告」跟「假新聞真行銷」之外,也有行銷案例出差錯的,當然這個還是跟我們所提的業配有點關連。這個案例可參考Sony相機與Mobile01事件懶人包,以及品牌經營步步為營:Mobil01中Sony開箱文事件分享。簡單說,就是Sony的消費型相機廣告,所宣傳的實拍照片,其實是Canon單眼拍的照片。原本Nownews上面有報導,後來就被河蟹了。所以說,河蟹是不分共產跟民主的~

最後提供一些線索,讓大家看看消費新知的新聞,是否符合了業配新聞的特徵。P.S.補上一則跟上面這些不太有關連的事件,因為我也是受害者,所以要發洩一下。Books.com.tw 博客來網路書店[滿千再85折活動緊急延長公告]這件事是博客來舉辦了單日八五折活動,我在當天晚上上去買書時,選書都沒問題,但到了最後要結帳時,怎麼都無法結帳,之後更無法登入,號了三個小時放棄。隔天結帳時沒注意已經改為九折了,就這樣被貴了208塊,同時白白浪費了我的睡眠時間。可見我也是個貪小便宜之人啊!網友Roger Wu舉的例子很有趣,轉貼在這邊。

Roger Wu:有一天你去買東西, 發現有打折, 所以多逛了一些時間, 多買了一些東西, 然後結帳讓你等三個小時, 最後告訴你, 不好意思, 時間到了, 剛剛打折的都恢復原價, 很抱歉, 請期待下次活動喔!!
大家作何感想?

我是懷疑博客來的誠信有問題, 我只看到促銷手法, 根本沒有應變措施, 這麼大的公司難道大家都新來的嗎? 大家辦活動沒有經驗嗎?

年底辦尾牙打出廣告說今年摸彩50台賓士, 全球的員工都回台灣參加, 然後飯店坐不下, 最後HR或者福委宣布, 進不了飯店的全部不能參加摸彩, 誰叫你這麼晚來排隊...
請問如果你是在外面排隊進飯店的, 你做錯了什麼?

我只覺得博客來的處理方式邏輯大有問題, 誠信大有問題, 這是荒唐且不負責且不尊重人的行為!!

我的抗議不是為了區區兩三百塊的折扣, 我是抗議這種自以為施小慧的傲慢態度!!

這篇文章一樣是用來自我提醒用的,工作上負責網站開發、網站經營、網站行銷,以及品牌宣傳,還真是越來越難混了。至於閒閒沒事當個部落客,常會收到公關邀稿,有時也不知該高興還難過(難過的是都沒有我喜歡的東西)。最痛苦的心裡拉鋸是,我該不該也來賣屁股呢?哈哈~

P.S.
最近最有趣的一個邀約,其實是想來借我家拍MV的,只是我家現在變成牧場了,不然我就有機會拿到歌星的簽名了耶!哈哈哈~

2010-12-17  -  duncan Email  -  1853  -  網路行銷 - 讀者回應

新春開工才沒幾天,就覺得時間的壓力逼人,就有的專案還在趕工中,而我已經同時展開下一個專案的系統分析工作了。在新專案往下展開之前,我們參考了許多同質或異質性網站的功能、商業模式,以及技術面的應用。同事昨天分享了一個線上雜誌社群的網站polyvore,昨晚回家忍不住又花了一點時間研究之後,發現有些可應用的商業模式,將想到的點子分享一下。

polyvore

簡單歸納我個人對於網站企劃以及網站開發的四個問題面:技術面是一個問題、功能面是一個問題、應用面是一個問題,而商業模式是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所謂的技術面,是指利用哪些技術或平台來開發網站;功能面與應用面則是要用哪些創新的想法,提供哪些新的服務給使用者,才能創造流量跟累積使用者,其中我認為的功能面比較偏向UI設計,應用比較偏向於服務的屬性;至於商業模式則是要如何將流量與使用者轉換成實際的營收,有了營收才能永續經營。

polyvore這個網站非常有趣,它結合了社群、線上商店以及時尚的元素,提供簡易的介面,讓使用者可以從它自己的資料庫裡,或是從其他的網站,拉取喜愛的元素,編輯成類似時尚雜誌的頁面,秀出自己對於時尚潮流的品味,有關網站的介紹可以參考文末的延伸閱讀。

這個網站在社群與技術面都有一些新的應用,從登錄開始,可以使用Facebook的帳號直接登入,這一類有著Open ID概念的登錄應用,許多網站都有導入,所以應該不會太陌生。而在網站裡所產出的Set,也可以同步輸出到Facebook或Twitter上,另外也提供嵌入碼的輸出,讓使用者可以張貼在自己的網誌裡。一樣這些功能也不是頭一次出現的應用,只是跟網站本身的服務相搭配之後,讓服務的本身更社群化了。

在說明這個網站的簡易使用方式之前,以下的兩個Set,是我測試後的成果(Set排版的很醜,因為只是實驗用途可以參考就好)。上面這一個是我以「居家生活」為主題,製作的一個物品分享的Set。下面則是我以我心目中小女孩的穿著,應該說是我心目中「我女兒衣服的搭配風格」微主題做出來的Set。看不懂這到底有啥好玩的?還是這哪來的商業模式有感,且聽我娓娓道來。

居家生活Set




Zoe衣服搭配風格Set



=> 深入閱讀...

2010-02-25  -  duncan Email  -  8236  -  資訊工程, 網路行銷 - 回應(3)

網路的變化在近幾年已經大福改變了我的生活型態,前幾天在Plurk上看到Bruce寫說他去了一趟誠品,結果不小心就買了好幾張cd回家。我回說現在我只要上上網,不管是線上購物還是網拍,隨便點一點都會有莫名的包裹送回家,這個才恐怖呢!

7-11開運年菜客服體驗

話說今年我們家多了新成員,往年過年時因為我們人口簡單,加上近幾年過年時間我幾乎都在國外度過,所以對於年夜菜這件事也不怎麼講究,總之可以拜拜就好。但今年有了小朋友加入,哪都不能去,也沒時間準備拜拜的東西,於是我就想說要上網預購年菜,順便在過年假期時發表一下我的年夜菜初體驗。

7-11開運年菜客服體驗

在我還在研究各家推出的年夜菜套餐時,7-11的人員到我們公司推銷,我們員工購買的話有九二折的優惠。回家跟家人討論了一下,我就先上7-11的官網,將我想訂的菜色列印下來,再統一交給我們同事,選擇他店取貨的方法預定了今年的開運年菜。

7-11開運年菜客服體驗

這裡發生了一個比較大的烏龍,我從頭到尾都不知道我是跟哪一間7-11門市訂購的。因為是員工團購,加上我們是一個很大的集團公司,我也不知道真正的負責人是分公司的哪位同事,所以我只記得年菜取貨的地點,以及我是最後一天遞送的時間取貨,印象中應該是除夕的前兩天。而我身上只有這一張發票,其他什麼憑證都沒有。

=> 深入閱讀...

2010-02-09  -  duncan Email  -  6802  -  網路行銷 - 回應(4)

有些時候從垃圾郵件的標題,可以得知那個時期流行的事件,這就跟搜尋引擎提供熱門關鍵字列表一樣(Yahoo!奇摩搜尋榜Google搜尋透視Google Zeitgeist 關鍵字搜尋排行榜Google Trends),從網友關注的查詢裡,可以迅速知道目前有哪些訊息或事件正夯。所以在The Search(搜尋未來)這本書裡,作者John Battelle曾說過:Google Zeitgeist是一種人類意圖資料庫(the Database of Intentions)。

Facebook網路行銷的真相

說回垃圾郵件的議題,最近我的垃圾郵件裡,最夯的主題都是Facebook網路行銷。對於垃圾信的厭惡,我實在不想再提了,早期有PChome的垃圾信議題,之後就連某些書店、雜誌或出版社,也都會在一週內密集的發送好幾封不同類型的電子報,對於這些原本應該是正常的郵件,對我來說就跟垃圾信一樣,避之惟恐不及。所以行銷的過與不及,實在是不好拿捏的一件事。

有些行銷/公關公司腦筋動的真的很快,看到一股潮流的興起,馬上會想盡辦法將它變成金流,創造新的產品跟營收。剛說到這陣子最夯的是Facebook行銷、而在這之前還有Blog行銷(Blog寫手置入性行銷)、微網誌行銷(Plurk、Twitter)、關鍵字SEO排名、奇摩知識+行銷、EDM行銷...其中我覺得EDM行銷真的很厲害,從我開始有第一個mail帳號以來,這一類的垃圾信在任何一個階段裡從來不曾缺席過。

Facebook的網路行銷,基本上跟所有網路行銷的模式沒有太大的差別,網路廣告首要的是流量、之後如果是關鍵字媒合,或是產品屬性跟瀏覽者類別媒合那是更好。所以包含SEO關鍵字排名服務,關鍵字廣告、Blog置入性行銷文,多數都是集中在流量跟閱覽者屬性的這個部分。

=> 深入閱讀...

2010-02-02  -  duncan Email  -  5821  -  資訊工程, 網路行銷 - 讀者回應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