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寺是這趟來京都最嚮往的一個景點,搭乘公車從站牌下車之後,沿著五條阪往清水寺的方向邁進時,心裡就一直在想著,著名的清水舞台到底有多麼的壯觀呢?快到達清水寺的三門前有個小小的彎道,轉過彎道之後就可以看到壯觀的三重塔。
門前四處都是絡繹不絕的遊客,其中有許多人用著閩南語在交談著,一眼望去就可以認出是來自台灣的同鄉。1992年之後大陸不斷在進行經濟改革,這趟來日本發現大陸團體的遊客比台灣團要多出了很多,這一部分也讓我思考了很多,看來我們的經濟要多加油才行啊!由於大家都忙著在門口前拍照,為了避開人群,拍下了這樣一張照片,不過我一直覺得很不滿意。我用的10-20mm的鏡頭太廣,一不小心就會把路人給抓進畫面裡,但避開了人構圖上又不甚滿意,當時應該再多停留久一點的。(我大概已經在門口等了十分鐘了)
另外這一張是從邊邊的角度拍攝的,畫面乾淨了許多,可惜仁王門的屋頂從這個角度來看被蓋住了。清水寺是在西元798年所建造的,也是平安時期的代表建築。後來曾多次遭祝融肆虐,它與金閣寺、二條城並稱為京都三大勝景。在1994年時,它也名列了世界文化遺產之中,來到了京都而沒來看看清水寺的話,就相當可惜了。
清水寺的腹地廣大,總面積有十三萬平方公尺,若不是先看過旅遊書上的介紹,我會以為從仁王門這邊就等於是寺廟的主體建築了。清水寺位於京都的東山區,它的山號是音羽山,所以也稱為音羽山清水寺。這邊供奉的是千手觀音,關於這個還有個故事:相傳當時大將軍田村麻呂還沒有出名之前,在音羽山這邊打獵時遇上了在這裡修行的延鎮。這師傅請大將軍不要望開殺戒,而田村麻呂也承諾了。後來田村麻呂發跡之後,為了要安置觀世音菩薩像,最後選在音羽山建立了清水寺,這也是清水寺的由來。
要進入清水寺必須先從仁王門開始,經過了西門、鐘樓、三重塔之後,再經過田村堂才能夠進入本殿。在普門閣前的轟門入口處有個售票口,在這邊購買門票之後,就可以進入正殿,看到最著名的清水舞台了。我去的時候門票一個人是五百日幣,它的門票跟金閣寺、銀閣寺的不太相同,印製的還算精美。從入口進來之後,可以看到青龍雕像與淨水用的水池,這邊的習俗是要先淨手與淨口,其實我也是回國後查詢資料才知道的。
週二時聽Novia說了他們公司全體同事參加企業成長營的一些趣事,其中有兩個活動我有比較深的印象。第一個活動是大家要利用一些竹籤來排列出一個指定的圖形(細節忘了),如果排不出來可以舉起右手,那其他已經完成的同事就可以提供協助,但協助的時候不能夠說話,只可以利用拍手或點頭來表示「錯」或者「對」。活動進行的時候可以發現每一個人的特性,Novia說排不出來又死不舉手的,大部分都是公司的主管,哈~而有些人完成之後,會很熱心或很雞婆的關心其他同事的進度,不管那個人有沒有舉手或需不需要幫助。有些時候這些狀況,反而造成了其他人的困擾。
另一個活動是大家用布把眼睛蒙起來,然後要排成一個X字形,之後更進階的要大家排成一個「中」字。帶領活動的老師詢問大家需不需要遴選一個領導者,來協助大家排成這兩個字形。一開始大家都不作聲,於是就開始了群體決策的方法,大家亂成了一團,始終沒辦法達成任務。接下來決定選出了三個領導人分別來帶領大家達成目標,但有領導人時,其他人又開始提供意見,於是還是亂成了一團。最後順利達成了目標,但整個過程裡也看出了每個人處理事情的方法。有一些人一開始總是不置可否,但要他聽命令行事時,偏偏意見又特別多。至於平常就擔任主管的,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聽從別人指導的方式,總是要提供自己的意見來讓領導的人參考。
這兩個活動我聽了有很多感想,企業成長營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它並不能大幅度的改變一間企業的文化跟觀念,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卻是受用一生的經驗。而通常一間公司會開始有改變跟成長,也都是積沙成塔,從少數的幾個人產生變化開始引起連串的作用。雖然我沒有參與這個活動,但我也從朋友的轉述裡有了一些感想,這些想法也會帶給我一些改變。
而我不禁想起前幾天看到商業週刊的一篇文章「跟彼得.杜拉克學5個管理習慣」,其中有幾段也讓我思考很多,同時也自我反省一下,文章節錄如下:
『知識工作者的效率,跟聰明才智、個性無關,聰明人容易把熱鬧和忙碌當成「創造」,忙了半天卻一事無成。「但所有組織都有一群人,笨拙但做事穩重,工作非常有效果。」
杜拉克觀察許多有效率的知識工作者後發現,他們能發展出一套以目標導向的工作方法,他最後發現,最重要的是「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Doing the right 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 things right)」
杜拉克認為,要成為有效率的知識工作者,只要不斷練習,就能進步。他認為,「效率是一種習慣」,要成為有效的經營者,只要練習五種基本的管理習慣,就能達到效果:有效的管理時間、釐清自己對達成組織目標的貢獻、瞭解自己的特長以達到最佳效果、設定正確的問題解決順序、綜合上述原則有效決策。 』
當人們擁有了某些領域的專業跟地位之後,不管它跟外界的對比,只在一個封閉的區域裡面,其實是很難看到自己的問題的。也因為這些盲點,在上面說的兩個活動裡,企業的管理階層不輕易的請求支援,同時也會認為自己的意見對於他人永遠都有參考的價值。也許這是一種專業的傲慢吧!
我不禁思考,有些時候我也會有傲慢、驕傲、偏見與執著之心,不論在某些經驗或是某些專業領域裡。如果我想要不斷的成長,我就得不斷的拋棄我自以為是的專業與經驗,就如同上篇文章裡的這段話一樣:
『思考原則的威力在於,找出企業自己都沒有察覺的根本錯誤。像許多企業的目標,常放在解決過去的問題,或是把現在的能力調整得更好,杜拉克卻認為,這麼做,卻是設錯了目標,因為今天的資產,可能明天就變成負債,企業該瞄準的是未來的機會,對於過去既有的能力,應該隨時都有拋棄的準備。
對決策過程,杜拉克也有跟一般人不同的看法。一場會議中,所有人都一致同意某個方案時,在一般公司或許代表決策無懈可擊,在杜拉克眼中,卻是個警訊。他認為沒有反對意見的決策,過程少了對替代方案的討論,也沒有對現有方案的缺點檢視,最容易形成問題,一旦情況有變,執行策略就會打亂,影響效率。』
所以想要學習更多的東西,我都應該更謙虛從更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生活裡的事物。
P.S.
跟彼得.杜拉克學5個管理習慣
在台灣,家家戶戶都有鐵欄杆,外國朋友看到照片時,有時都會問說:「那個是監獄嗎?」想想也挺有道理的,我們把小偷隔絕在外,其實換個角度想,也很像把自己關在家裡。
對面的天台上是個小型的空中花園兼曬衣場,每一回想要拍這個畫面時,衣服老早就收起來了。這一回天空很漂亮,還好衣服還沒收,看著這個畫面,都會想起童年的一些生活,不知不覺,日子似乎離得越來越遠了。
2/19(週日)那天晚上拍的,這一天大家似乎都注意到天空有點不一樣哩!網路上的攝影論壇,有好多版本的天空哦!我只拍到這一張,因為接下來就飄起了毛毛細雨~
搞不清楚是真花還假花?
準備拿來當KODAK T-MAX 400的對照組,下次要來測一下T-MAX跟Kodak BW400CN(可機沖)的差異,T-MAX要用手沖每次都得多等一天,唉~
滷肉飯、豬腳跟沙茶炒高麗菜很好吃,不過一個人吃份量多了一點,一共$110。
http://www.flickr.com/photos/duncanchen/tags/%E3%81%A8%E3%81%A8%E3%82%84/show/
ととや日式居酒屋
地址:台中市健行路766巷2號(靠近科博館植物園)
電話:04-2203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