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服務的地方,與台灣或歐洲多數的中小企業一樣,公司裡頭的成員並不多,組織結構簡單,但大多擁有某一方面的技術,而在工作上利用電腦來作為主要工具的機會,也就比一般大型的企業要普及的多。但因為小公司的資本並不多,當我們要導入所謂的知識管理,或是將工作流程電子化,也就沒有那麼多的預算投入這一個推導的計畫裡。
以往在軟體公司服務時,主要就是專門在提供幫企業導入電子化的服務,不管是SCM、ERP、CRM或是KMS,成功達成效益的,往往不到五成,大多數的企業投入了資金在系統上的建置,結果不管是客制軟體或是套裝軟件,執行後的結果大都是差不多的。造成這些問題的成因其實很複雜,系統分析、專案開發、客戶端的人員或是溝通問題、導入時遭遇的阻力......等等,往往都會影響一套系統執行的成與敗。
我覺得最有趣的現象是,往往在幫客戶建構電子化系統的軟體公司,自己內部的系統卻是最鬆散而毫無架構可言的。因為所有的工作都是業務導向,大家都在忙著解決每一個客戶端的問題,所以相對的自己公司的系統平台就不是那麼的重要,反正軟體公司沒有太複雜的流程,最複雜的就屬於軟體開發的專案管理了,硬要與企業的生產流程比較的話,考慮的因素真的是簡單了許多,雖然兩者是不能這樣相互比較的,哈~
因為現在的公司沒有太多資源可以使用,所以我們在架構自己的訊息平台時,都盡量先以Freeware(自由軟體)為考量,想辦法導入這些軟體平台應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裡。我認識的朋友有一半跟我從事相關的工作,這些人大多都有微軟情節,我常開玩笑說:「不知道微軟到底怎麼豎立了這麼多的敵人?」我只記得真正開始學習電腦時,還在用DOS 2.1,轉眼間就變成了XP了。除了微軟的OS,中間還用過IBM的OS 2,然後工作上用過Unix跟Linux系統,至於Mac完全沒碰過,哈~
我一直都認同使用者付費,儘管微軟的Bug超多,也是用了這麼多年了,而其他自由軟體我也喜歡用,基本上不偏食啦!我覺得只要是系統都會有一樣的問題,不管是封閉式的微軟亦或是百家爭鳴的Linux,都是一樣的。就企業體系來說,其實需求的東西很簡單:「便宜、好用、穩定、易維護與管理」,這就能滿足企業運作的需求。不過不管是哪一家的東西,基本上都很難百分之百滿足所有條件,也因為市場自由運行的機制,所以就呈現了目前的狀況了。
在我們內部使用的知識管理跟工作平台上,在1998年時我使用的是留言版的功能。透過這簡單的一個WEB介面的程式,同事可以將工作報告、會議記錄、專案討論利用HTML的編排,張貼在留言版上。之後出現了討論區的Freeware,於是就開始利用討論區來區分每個部門跟單位的權限,這樣能夠討論的東西就更多了,不管是內部公告、公用表單、各項專案、行銷計畫、主管會議......等,都可以透過討論區的功能來進行溝通跟記錄。但這個最大的缺點在於使用的介面不夠直覺,而備份跟還原的手續比套裝軟體複雜,這也是最麻煩的地方。
同時如果需要一些額外的功能,就得自己動手修改,動手修改還算是小事,但軟體版本更新之後,每更新一次,就得重新修改一次,這才是最煩人的地方,所以若是沒有太大的漏洞,或是更好的功能發佈,通常就不跟著作版本的同步更新,不然幾乎每兩個月得跟著更新版本,資訊系統的開發成本根本無法控制。而這也是企業使用跟個人使用最大的差異,通常自己用都好處理,但二、三十個人依賴這個在工作時,又是截然不同的局面了。
前兩年Blog的平台很流行,尤其在去年更成為媒體的焦點,我跟朋友們都不太聊解為什麼它會成為焦點,對於我們來說它也不過是個平台,並沒有特別引人注目的地方。但仔細的觀察之後,它最大的優勢就是方便易用,而且能夠在不同的平台上互通有無,這都是以往的軟體所沒有的功能,這也難怪會有這麼多人開始使用Blog來作各種的應用。
我們公司則是利用Blog來作為內部知識分享的平台,我們日常的工作依不同的部門跟不同專屬性的工作,各自有自己的討論區版面,來進行工作上的溝通跟記錄。但討論區本身的架構性不強,雖然每一個版面都有置頂的功能,但是往往經驗累積下來的有用資訊,還是得用手動的方式再整理一次,所以後來決定討論跟執行的部分,透過討論區來運作。而執行後的成果與經驗,就整理到Blog上面,成為公司的圖書館與資產,這也是我們應用Freeware的方式。
共同編輯的功能在我們工作裡應用的機會也很多,像是專案討論、行銷企畫、會議記錄、備忘錄......等,這些都會用到共同編輯的功能。以前工作時使用的是微軟家的產品,利用SharePoint Portal Server跟Office的功能來作專案開發的工作,到目前我還是覺得這個方式在工作上最有效率,而不管是後端的管理、維護跟備份也都是我習慣的方式。不過這一整套軟體部署下來(Server System + Office) ,光是以十個user來計算,三十幾萬跑不掉。對於小企業來說,十多萬還有辦法支出,一次投入三至五十萬,就真的多了一點,所以現在改以Wiki的模式來嘗試應用在協同工作上面。
我是去年在Edia喝咖啡時首次聽到Silje Nergaard的歌聲,當時一聽到店裡播放Nightwatch(夜夜守候)這張專輯時,就陶醉在她的聲音裡面,欲罷不能。後來我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到At First Light(第一道光)跟Nightwatch(夜夜守候)這兩張專輯,我一直想找機會跟大家推薦,但一直忘了這檔事,今晚睡不著覺,又聽著她的專輯,才記起了這件事。
去年四月我去美國時,MD裡錄的也是這兩張專輯,她的聲音陪著我去了美國跟日本哩!而現在每一回我聽到這專輯時,都會想起旅途上發生的事情,在夜晚裡聆聽這歌聲,真是一大享受啊!如果來杯紅酒就更好了~
我看到誠品網路書店賣的價錢比較便宜,如果一般的唱片行買不到的話,可以到誠品網路書店選購,另外又發現一張Port Of Call專輯,要趕緊買張回家才行,哈~
P.S.
博客來的介紹比較完整,不過看來誠品網路價比較便宜,哈~看來半夜聽著Nightwatch(夜夜守候),肯定是會守候到天亮了~
How am I supposed to see the stars | Nightwatch
I don't want to see you cry | Nightwatch
There is no tender way to say it's the end
And so win or lose
I am forced to choose
Between a lover and a loving friend
Let me hear you say
How you curse the day
You opened up your heart to me
That you ever invited me in
Tell me I'm the loser and you win
I don't want to see you cry
I beg you try
Not to let the pain I'm causing reach your eyes
I don't want to see you cry
Aim your words like spears
Don't break me up by breaking down in tears
Hide your pain but when push comes to shove
Don't keep your pride
Locked deep insid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my love
Don't sigh my name
Give me all the blame
Call me heartless call me cruel
And accuse me of dealing in lies
Just don't let my leaving cloud your eyes
I don't want to see you cry
I beg you try
Not to let the pain I'm causing reach your eyes
I don't want to see you cry
Aim your words like spears
Don't break me up by breaking down in tears
Dreams come... dreams go
Some fade... some grow
Dream on, dream on
You've got no dream on
After I've gone
1.Hong Kong, China
2.Hong Kong, China
3.Over the Pacific Ocean
4.Dallas, United States
這一陣子我經常扮演著陪罵的角色,所謂的陪罵就是陪著同事被老闆罵。今天下午又發生了一樣的事件,我實在厭倦了一再重複的事件,而我卻無能為力去改變現狀。
自從我負責全公司的管理工作之後,不知道為什麼,只要有人出狀況,發生重複的錯誤,我就得跟著承擔。這很像是在上演電視新聞一樣,都是同樣的事件吵過來吵過去,問題其實很簡單,一再犯錯的人,給了N次機會都還不能改善,那還有什麼話說呢!幹嘛一個人的錯,每每都要全公司來承擔?
我掛著管理的頭銜,結果連懲處的權力都沒有,只有建議的權力,這樣有辦法管理嗎?而且老是出錯的這個人,連老闆都無可奈何了,為什麼期待換成我就有能力整治呢?我又不是老闆。
照這樣下去,我永遠都是能力不足,因為我得不斷幫不適任的人背黑鍋,看來我應該早點自我了斷,去找那個我能貢獻一點點能力的地方苟延殘喘才對~真的很幹~
我使用的這個Blog平台b2evolution在2005.11.25時發佈了最新的測試版本Phoenix Alpha(1.6),我用的是2004.9.22發佈的Paris(0.9.0.11)。在這段時間裡Blog的程式被我東改改、西改改,雖然看到了之後有新版本不斷釋出,可是我實在不想為了新版本不斷的來回修改我已經變更過的程式碼。
這一次發佈的1.6版本,多了一些功能,也修正了大家一直在討論的一些問題,於是我利用一些時間先作了些測試,然後找時間陸續來改裡面的程式,我看到一個Skin很有趣,於是修改中的版本就先用這個版面來作為區別,這版面看起來像極了Google的介面,感覺挺有趣的,哈哈~
這一個新版本要更新,我看大概要等農曆年過後了,對使用者來說換了什麼版本可能一點差別都沒有,但對我來說新版的後台介面真還不錯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