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保山這一區除了旁邊的Marketplace有美食街之外,附近街道上的餐館看起來並不多。不過這邊的會津屋章魚燒很有名,還有網址哩!時間已經近晚上七點,我決定回到梅田的地下街覓食。

這一趟出發前我就擬定了美食計畫,不過回到梅田的地下街之後,因為不熟悉環境,所以只好邊走邊尋找目標。梅田地下街串連了七個車站,同時與不同的大樓間都有進出口,因此錯綜複雜,初來乍到很容易便會搞不清楚方向。有時走回地面反而比較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哩!旅遊書籍裡關於梅田.曾根崎這區的美食介紹還蠻多的,只可惜我完全搞不清楚我在哪裡,或許迷路也是自助遊的一大樂趣吧!

一開始看到的都是類似美食街的餐館,有賣拉麵的、咖哩飯的、義大利菜的,看了都沒什麼興趣,後來在一棟大樓的邊邊看到了好幾間餐廳的廣告招牌,沿著招牌走去,發現了Beer Restaurant這間餐廳。這餐廳很大,重點是它的菜色很齊全,應有盡有,於是就決定在這邊用餐啦!

頁數: 1 2 3

2005-10-16  -  duncan Email  -  11139  -  浮雲遊子 - 讀者回應

旅行的第一天跟最後一天時間通常會被切割的比較零散,因此怎麼安排這兩天的行程就成了最主要的問題。因為時間比較短,所以將行程訂在我居住的這個大阪區裡。之前有提到大阪的電車交通網以JR環狀線以及地鐵中央線還有地鐵御堂筋線所構成,整個JR環狀線裡來回的交通時間都不超過一個小時,因此只要是在電車周邊的景點,都可以排進行程裡。

將行李安頓好之後,我決定先去天寶山的港口村。今年四月去箱根時,最後一天因為要趕搭前往東京的浪漫號電車,沒參觀到湖邊的水族館,心裡一直覺得很可惜。這次在旅遊書籍上看到大阪港旁有海遊館,就決定這次的行程一定要來參觀。從大阪梅田出發要前往天保山,我選擇搭乘JR環狀線從梅田上車,然後到辯天町再轉搭地鐵中央線,在大阪港下車,整個交通時間大約二十分鐘左右。

在大阪港站下車時,已經是下午三點,這邊看起來沒什麼遊客,我心裡不禁納悶,這裡真的有景點嗎?有可能是因為我去的時間不是週末假日,因此人煙稀少,不過隔天去京都時外國遊客就很多了。從車站下天橋到地面時,右手邊有一間小型超市,旁邊有間賣章魚燒的小店,今天的午餐就是這一份章魚燒了(八顆三百日圓)。這裡的章魚燒跟我在台灣吃到的材料不太相同,台灣的是嚼勁十足,這裡口感比較鬆,但真的是相當的美味,不知道是我太餓了?還是本來就很好吃,哈~

由大阪站走到海遊館大約五分鐘,遠遠就可以看到那一座「世界上最大級的大觀覽車」。在大阪、神戶這兩個都市裡,總感覺到處都是摩天輪,我居住的Hilton旁邊也可以看到一座摩天輪,而在JR環狀線上還可以看到另一座摩天輪,其中還有HEP FIVE這個卡在建築物中間的摩天輪哩!不過跟那個穿梭在建築物裡的雲霄飛車相比,摩天輪的結構應該是小巫見大巫才對。

頁數: 1 2 3 4

2005-10-15  -  duncan Email  -  14692  -  浮雲遊子 - 讀者回應

這是工作上所發現到的故事,在說到提包包的這一件事之前,先說說幾年前我看過林清玄所寫的「大茶壺與小茶壺」,這是在說一個關於泡茶的故事,而書中裡所要傳遞的精神,也間接的影響了我對於工作的看法,以及對於其他同事的要求。

文章裡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從那時候,我就知道泡好喝的茶不一定要好的茶葉,不一定有什麼特別的技術,只要有細膩體貼的心和對待人的善意,再普通的茶裡也有無盡的滋味。許多喝茶的人都不免會執著於用小壺喝茶,認為這才是「功夫茶」,用大茶壺或大茶杯泡茶的人是不會喝茶的,這是一個錯誤的見解。一個人用蓋碗也可以泡出好茶,而大茶壺裡也有特別的滋味。... ...泡茶的人比泡茶的技術重要,喝茶的心比茶葉更重要。』

在工作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合氣道與中醫理論的影響,我認為多數的狀況是互相牽扯在一起而環環相扣的。在我那幾乎荒廢的實驗性質討論區裡,陸續都還有網友加入,一個月前有個網友看到兩年前拍的一些合氣道的分解動作,回覆了一些他的看法,他認為藤平光一老師(十段)的著作裡動作才是正確的。我自己對於技法的心得,與以前不太一樣。我認為技法本身沒有對跟錯,當然就練習的角度來說,一定要統一的標準範本,但就實際上的應用來說,我們所謂的自由技法是不拘泥於動作跟形式上,而是針對當時「力」的反應來加以應變,而這也是我覺得武術最迷人的地方。

這好像籃球時,在球隊裡教練一定會要求每一位球員勤練基本動作,包含運球、傳球、上籃、投籃、卡位、隊形、場上的基本概念......等等,而投球、運球、卡位都有一些技巧,也有標準化的動作。但等到球員已經具有一定的水平,例如職業球員,沒有人動作是一樣的。這也是我說到最終,動作沒有所謂對錯的原因。

說回合氣道的練習,在練習過程裡除了基本動作的訓練跟要求之外,聽力以及對於力的流動的掌握,算是技法上的一大課題。每一個變化都會影響到相對應的動作,所以基本技法看起來就這麼幾個,但變化卻很驚人。

至於中醫,強調的是均衡的概念。而中醫的醫理是圍繞著陰陽與五行的相互關係,它還有局部與整體的概念,所以有些醫療方式針對某一個局部來治療,例如耳針跟腳底按摩都是從局部來觀察整體。也因此當我們聽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頸項尋裂缺,面口合谷收」的口訣時(腰背疼痛時扎針的主要位置在膝蓋的後方,痛的地方跟治療的地方表面上看似沒關係,但在經絡上是有關連的),就不會覺得訝異了。

那關於這泡茶的故事、合氣道、中醫還有我對工作的概念有什麼關連嗎?我的心得在於,很多事物彼此之間是有一些關連的,當我們從表面上來觀察,好像完全沒關係,或甚至不明就裡。但仔細的去體會,就能發現他們彼此串連在一起的地方。合氣道跟中醫講是一回事,練習與實際上要當一位醫師,背地裡需要很多的付出與努力,才有辦法進入某一個層次跟階段。這些是從表面上看不出來的。就好像我的中醫老師姜醫師跟我說過一句話:「人沒有照著書本生病的」。同樣沒有人會照著技法上套好的動作來找我們的麻煩的。

所以不要輕忽每一件小事,當然不是什麼東西都搞的很嚴肅,而是小地方其實隱藏著許多大道理,只不過在某些時間點裡,我們不明白罷了!

提包包的故事也跟上面這些概念有關,我們工作上經常會與建築師配合,而其中幾個案例業主所選擇的建築師是日本的知名的倉持光男。上週我們公司參與專案的會議,就親身體驗到大師的風範。我們內部開會檢討時,就將這個例子提出來勉勵幾位新進的同事。當然我們這些比較老的,也順便吸收一下他人的風範。

我們內部在分析為什麼業主寧願花兩倍以上的錢來請日本的設計師,而不願就近選擇我們國內知名的大師呢?其實我們國內知名的建築師很多,並不輸給其他國家的設計師,但在某些方面,態度上就是有差異。我們與倉持先生開會時,不管是資料的審查,或實地會勘都非常的仔細與專業。不管大小細節都一一檢視,而他本身的動作給人一種很自然的感覺,無形之中就是讓人感受到那一種專業。

而有幾個例子我們是與其他有名的設計師配合,這些知名的設計師比較偏重於形象的包裝,包含自己的用車,與其他單位配合的態度等,明顯有很大的區別。一相比對,就發現專業度的確是不一樣。

而整個過程裡,倉持先生旁邊都有一位助理,這位助理是負責幫他提包包、拍照做會議記錄等雜項事物的。聽業主說,提包包的並不是一般的小弟,他也是領有執照的設計師,而他跟在這大師旁邊至少要三年以上,才有機會參與真正設計上面的工作。這好像在看以前的武俠電影,裡面師傅老是叫徒弟做雜事,而徒弟卻總是暗中埋怨師傅不教他真正的功夫,而他不知道功夫是在這些雜事裡累積而成的。

這就是我們公司裡流傳關於提包包男人的故事,而我們老闆希望我們新同事也都能體會這個故事的真正含意。

很多事件之所以能夠完成,或是有那麼一點點的成就,其實是從很多地方累積而成的。只要能夠用心,很多事都會有成果的。小地方往往會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發哩!

參考資料:
大茶壺與小茶壺
http://www.wwwart.com.tw/tea/tea_08_11.htm

日本建築師 引領世界新風潮

日本人的衛生習慣讓他們免於SARS?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content/055/055062.asp

理性建築師做正常建築
http://www.ccabbs.com/visit/visit_yubo.html

2005-10-14  -  duncan Email  -  2041  -  小品散文 - 讀者回應

我在交大的網站上看到一篇李家同教授所寫「五年五百億 能打造一流大學?」的文章,心裡有些感觸,也整理了一下我對於百大學府的想法。

上海交大的高等教育研究所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進行了學術評比調查,並且整理成「全球大學學術排名」的資料庫。而它評估標準是有拿諾貝爾獎的加分,有知名的大師再加分、有上SCI期刊數目的加分,研究被高度引用的也加分... ...透過這一類學術的成就來進行評等。果然是「學術評比調查」啊!

李教授文章提到的一段話我覺得很有趣:『首先,何謂世界一流,或者世界前一百大學,究竟誰能有絕對的權威來作此排名?教育部官員私下會說將來就根據上海交通大學所做的研究報告。這實在是天大的笑話,因為我們政府一直不肯承認任何大陸大學的學籍,如何能將他們一所大學所做的報告作為政府決策的重要根據。我們應該問的是:那份排名所使用的參數權重,是怎樣決定的?這些權重決定了排名,我們為什麼輕率地接受了這種權重?』

兩年多前我重回校園進修,今年順利的跟學校的老闆說再見,這一次回到校園裡對於學校的教育學程,才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會跟思考。以前唸書時,是因為聯考分數就是這樣,於是選了個當時算是比較熱門的科系「電機」,然後就依學校的安排,開始了一系列的課程。

前兩年共同科目比較多,專業的課程比較少,我對於電機這個領域只能聯想到台電公司、馬達跟水電工程,之後正式加入了計算機與單晶片的課程之後,我才知道電機涵蓋的領域範圍很廣。只是我畢業之後從事的是資訊工程的工作,跟電機沒什麼太大的關係。之所以想回校園進修,就是感到在資訊工程的領域裡不夠紮實,當然一方面也是想要有更高的學歷,以及重新體驗學生的生活啦!

而進入資工所之後,對於學校裡所開的課,以及授課的內容,也經常會思考課程的實用性與整體的架構面是否完整。我們資工所規定的必修課程在架構上可以算是基本功,像是作業系統、資料庫系統、計算機網路、演算法,這些都是很基礎的東西。另一門是人工智慧,這部分的領域我就不熟悉了。

我能意識到這是基礎的架構是因為我已經在這一個領域裡工作十年了,很多都是因為工作上的經驗累積而來,因此才建構出這些課程的安排與內容的價值。不過我們選修的課程實用性就差很多,這不是說課程不好,而是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並不符合目前多數產業的需求。

研究所的課程是這樣,那大學的學程雖然是分四年來進行,但架構上就更沒有組織性,且也不符合市場性的需求。也因為這樣,才常聽大家說產業與學術界應該多交流,這樣才能讓教育的體制與業界串連在一起。因為並不是每一個學生畢業後都要繼續朝研究的方向邁進,很多人都得面臨到現實的考量點。

總結,以我自己的觀察來說,我發現大多數學校的課程,跟社會上的應用與需求其實是有那麼一段距離的。說回五年五百億打造百大學府,我認為這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教育是百年大計,也是許多事物的根本,花大錢不一定就能讓某幾所大學進入一百名,而且進入了一百名,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實質上的影響嗎?

這不禁讓我想到另一件事。我很喜歡打籃球,在球場上會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穿的很隨性,甚至赤著腳穿個非運動型的短褲就跟大夥一起廝殺,但若看輕了這些人,往往會吃大虧。有的人球打的真的不怎麼樣,但行頭倒是很齊全。球鞋是四、五千塊的知名廠牌,球衣是一整套的,連帶的襪子甚至是現在很流行的指環或塑膠手環,一應俱全。但這些人球技好的很少,到很像是球場上的Model。

國外的一流學府能在評鑑上名列前茅,不是只是因為錢多而已。有些牽扯到整個學校的文化、興學的觀念,很多因素的整合之下,才能完整的呈現這一所大學的風貌與學術價值。就我所接觸與蒐集到的資料,我並沒有看到比較完整的計畫,只看到需要特別預算來達成這個目標。

這些經費是廣泛撥到所有的學府,還是重點的打造兩、三所大學?不管怎麼做,若只是審核然後給錢,這都只是表面上的功夫而已。就算再多個十名諾貝爾得獎者那又如何?花五百億去塑照一個DEMO版,對我們的環境跟生活沒太大幫助,只不過又產生了一些感覺是菁英的人出來而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覺得這是很有道理的。但有關教育的這些規劃,是需要長時間來進行與慢慢調整的。我看過許多實驗室浪費的情形,也親身體驗國科會計畫的狀況。學校一方面喊沒有錢,但實際上我們在唸書時大家的觀念則是能用就盡量用,如果是像這樣,這些錢只不過換來一堆報告、數據跟發票而已。

有沒有百大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有沒有知名的學術學者是台灣人對我來說也不重要。一個人的榮耀並不能讓所有的人民生活的更美滿,我寧願將焦點擺在對整體社會有一點點的貢獻上面。花了那麼多錢,只是打造出個DEMO版而已。

相關資料:
五年五百億 能打造一流大學?
http://www.pac.nctu.edu.tw/news/news_detail.php?Cp=1&NID=6601

2005全球大學排行榜
http://hotnews.cc.nthu.edu.tw/view.asp?ID=1054

特別:世界大學排名綜合報導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1619

請速挽救沉淪中的大學教育
http://sci.nctu.edu.tw/index.php?now=comment&page=show.php&article_id=35

2005-10-14  -  duncan Email  -  1882  -  小品散文 - 讀者回應

日本的大眾運輸向來就以準時出名,其中電車雖然說不上分秒不差,但也很接近了。從關西空港到大阪梅田,車程差不多一小時。電車從機場出來之後,會與JR環狀線接軌。我在「大阪關西電車自由旅行」這本書裡,看到作者陽春龍先生提到日本電車的規劃,都是先規劃環狀線,然後再來發展縱向與橫向的系統,如此形成一個很綿密的交通網。因此在大阪只要能掌握JR環狀線跟縱向的御堂筋線與橫向的中央線,基本上就能走遍大阪知名的觀光景點。有些人看了書本上介紹後,會發現有些關西的交通PASS卷,這是專門販售給外國旅客用的。以我個人的經驗發現,如果我們採較深度的旅遊模式,買了一日卷、二日卷亦或是三日卷,有時候反而是不划算的。因為時間上無法跑太多的景點,仔細的分析之後,反而是支付各線路單程的費用比較划算。當然每一個人對於景點的活動能力都不太相同,如果卻定會使用多次的大眾運輸系統,那買一日卷的確是比較划算的。

從機場往大阪車站的路途中,可以看到許多傳統的日式房屋。沿途上透天的房屋比公寓來的多,而整個城市給予人一種舒適和緩感覺,這與東京的步調截然不同,而我回程時搭的是巴士,看到的景致又與電車上看到的不太相同。巴士的路線是沿著大阪灣來行走,而電車則看不到港邊的景色,因此建議可以嘗試一下不同的交通工具,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致。

電車在新今宮與JR環狀線接軌,接著順時針繞了半圈之後,沒多久就到了大阪梅田站了。從月台出來時,我實在分不清楚該往哪一個方向前進?當電車要駛入大阪車站時,印入眼簾的是Granvia飯店,外觀相當的古典,非常有特色,不過我選擇的是Hilton。大阪車站的北口有一間大型的網咖,基本上它看起來比較像咖啡館,但可以使用店內的電腦上網,也可以用筆記電腦透過無線網路來上網。我是在最後一天搭巴士要往機場時,才發現這裡有網咖。看起來北口的地面上似乎比我居住的這一端來的熱鬧。我住的這一區熱鬧的是在錯綜複雜的地下街。

居住在大阪的日本人似乎相當的熱情,當我們找不到正確的出口時,我們請求路人協助,儘管一開始接觸的路人甲小姐不懂英文,但她還要我們稍等,幫我們找了會基本英文會話的路人乙先生來協助我們。而路人乙先生怕我們迷路,又特別帶我們到了出口,本來他還想送我們到對面的馬路,後來我們看到了Hilton大大的招牌,跟他再三道謝後,才往飯店邁進。

基本上從月台出來之後,從一樓出來,需過一個很大的馬路,Hilton就在車站的右前方。從地下街走的話,也可以發現指標,非常好認。剛抵達的這天,沒發現車站大廳有這個沙漏時鐘,這是離開的那天發現的。我記得來的當天這個區域是封起來的,之後我一直在地下活動,所以也不知道這是新的還是舊的地標。而從我居住的Hilton這邊望過去,這就是大阪車站。建築物的上半部是Granvia飯店跟大丸百貨,而後面與下面就是車站跟月台。

頁數: 1 2 3

2005-10-14  -  duncan Email  -  13229  -  浮雲遊子 - 回應(4)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