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覺得這一篇百看不厭,當初教我閱讀的老師,大概想不到這對我的影響有多大吧!這一篇很長,自己寫翻譯要一點時間,先翻到第四段,其他慢慢再來翻~
學記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影響人們去思考,去追求善良美好的事物,只能算是建立自己的一點名氣,並不能感動所有的人。親自跟賢德的人學習看齊,體念以前的聖人德行,這樣雖然能夠感動群眾,但卻不能真正的教化人民。一個真正的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風俗習慣,就一定要從教育來進行。(孔子曰:「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通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此則君子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就算是質地再美好的玉石,如果沒經過仔細的琢磨,那只是塊石頭,無法成為有用的器皿;人老說自己是萬物之靈,如果不願意學習,那怎可能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所以古時候的好皇帝,在建設國家跟管理人民方面,一定將教育視為最優先、最重要的工作。《尚書‧兌命篇》說:要能自始至終都常常想到學習。就是在點名教育跟學習非常重要的意思。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如果有一道好菜擺在桌上,不去享用它,肯定不知道它的美味如何;雖然有至善的道理,一樣的若不去學習,也就無法體會它的美好跟可貴。所以才說:真正學習過後才會知道自己的學識不夠,教導別人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的學識還不通達。因為知道不夠,才能時時刻刻自我反省,努力的學習。知道有困難不夠通達,然後才能自我勉勵,發奮圖強。所以說: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尚書‧兌命篇》說:教別人的同時能夠收到一半的反饋,教學相互成長,就是這個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進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學。
以前的學校,設立在家中旁邊的小學校稱為「私塾」,而一黨中就設有「庠」(五百家為黨),一個遂中會設有「序」(一萬兩千五百家為遂),一個國之中則設有「太學」。每年都會有新生入學,隔年考試一次。入學一年之後,考經文的句讀,辨別志向所趨;滿三年考察學生是否尊重專注於學業,樂於與人群相處;滿五年考察學生是否博學篤行,親近師長;滿七年時考察學生在學術上是否有獨到的見解,及對朋友的選擇,這時候可以稱之為小成。到了滿九年時知識通達,能夠觸類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違背師訓,就可以稱之為大成。這時候才能夠教化人民,移風易俗,然後附近的人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都來歸附。這是大學教育的方法與次第。古書說:螞蟻時時學習銜泥,然後纔能成大垤。就是這個意思。
B+W的UV拿到了,將CPL換下來接上UV之後,在室內拍覺得還不錯,10-20mm真的有一種很誇飾的效果。
我的書桌前有一個布告欄,本來是要用來張貼一些注意事項的,現在都是張貼一些有的沒的。
現在家裡用到布告欄的機會不多,倒是我的辦公桌前,似乎很需要一個布告欄。
兩週前,我接到一個新任務,這應該算是插件吧!這任務是要做出一份成品,主要是要配合公司行銷與業務推廣使用。說它是插件也不是很正確,因為這一個工作早在六月底就已經提過要執行,只是因為一直有其他的專案在進行,所以延到了九月。而就在兩週前決定要立即執行,所以分派到我的手上來。
原本這任務只需要兩個人就可以完成,但由於時間只給五個工作天,考慮了每一個人手上的工作項目後,決定由三個人來分工合作。我這邊負責整個專案進度的進行、工作的協調、以及對老闆的報告。甲設計師擔任執行企畫,進行文案與圖片的整理。乙設計師則擔任設計包裝的工作,負責產出印刷稿,以及進行報價跟最後輸出的作業。
這應該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從文案生成到進行製作之後,卻一直有狀況發生。首先第一次工作會議老闆有參與討論,當時沒有很明確的定義出想要的風格,而我們這邊確認的是這一份成品的目標,以及預定的市場。會議討論了一個小時左右後結束,於是我們開始展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