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Sydney Aquarium的建築物裡,附設了一間咖啡館,名稱就叫做Aqua Cafe。這間咖啡館就位在售票處跟出口之間的空間,就算不進水族館也能在這裡悠閒的享用一杯咖啡與甜點,同時看著達令港的優美景色。在雪梨的時候,我們通常是早午餐當做是白天的正餐,若下午飢腸轆轆時才簡單吃頓下午茶。在Aqua Cafe裡可以悠閒的喝杯咖啡,而且在寒冷的冬季,咖啡館裡有立式的暖爐,讓我們暫時遠離冷冽海風的吹襲。
[構思]
在室內與室外光線反差大的場景,在測光上需要多做些考量。一般來說選擇以室內光源來測光,室外的場景通常會過曝;若是以室外的場景來測光,那麼室內的環境就會有類似剪影的效果。如果採用矩陣測光,通常拍攝的結果都會傾向於其中一邊,主要取決的原因在於是否有較強光源場景的存在。我所使用的Nikon相機,具有D-Lighting的功能,他的主要效果是能夠在高反差的環境中,拍出曝光適宜的照片。在這兩張照片中,我有開啟D-Lighting的功能,但我想要的是剪影般的效果,只是透過D-Lighting可以呈現暗部的細節(尤其是桌椅的部份,人物就利用剪影來表現),不致於讓室內的環境整個全黑。我想表現的是室內外,明暗之間的對比,呈現出外面陽光普照的好天氣。儘管外面冬陽耀眼,但氣溫一點都不熱烈啊!
[設備]
Nikon D300 &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上一回要參加芊芊爸舉辦的假日Playgroup活動,結果不巧遇上了陰雨天,活動延期。雖然當天我們還是到了科博館,也辦了家庭卡,不過沒能看到一堆寶寶群聚的畫面,就覺得有點遺憾。今天的天氣很好,很適合小朋友出門玩耍,上一回因雨延期,這一次活動就圓滿成功了。
D700到貨之後,我又補了一個GPS定位器。原本想買Nikon原廠的GP-1,不過看到副廠PHOTTIX的PHOTTIX GEO ONE GPS評價很不錯,加上價格只有Nikon的三分二,還多送了電子快門線,所以我就決定買PHOTTIX GEO ONE GPS,今天試用之後超滿意的,以後我就不用手動定位了。
今天操作的心得,一開始開機時GPS定位需要一些時間,大約是45秒左右,之後就快很多。一個場景拍攝下 來,可能會有某些照片來不及定到位,不過若是願意等個5到10秒,應該都是可以定到位。我今天維持一般的拍攝習慣,對焦後就直接按快門,沒有特別去注意GPS上面的燈號。(綠燈是定位,紅燈表示 還在找衛星)回家檢視之後,發現定位率有到95%,今天拍了將近兩百張照片,成果很不錯。
接著就分享一下今天Playgroup活動的照片花序吧!
今天我的Nikon D700送到家了,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將功能選單跟我的D300同步,同時也下載了照片調控檔案,一併複製到D700上面。
用於 D3X、D3S、D3、D700、D300、D300S 相機和藝康軟體的人像模式額外的照片調控 – Windows
用於 D3X、D3S、D3、D700、D300、D300S 相機和藝康軟體的風景模式額外的照片調控 – Windows
D700跟D300真的很接近,不只機身幾乎一樣,就連選單的差異也很少。D700除了光學觀景器只有95%的畫面覆蓋率和0.72倍的放大倍率,這一點略遜於D300的100%畫面覆蓋率和0.94倍的放大倍率之外,其他都優於D300。而且垂直手把跟D300的MB-D10共用,所以新機一到,我就將MB-D10改裝在D700上面。使用上跟D300沒什麼差異,只是變成了全片幅,對於淺景深場景的掌握得更為小心了。
話說Lydia在Plurk上發了一噗,寫道:「買單眼相機,真的是一條不歸路。還好,我家只有一個人會買。而且,他很認真在鑽研。」引發了眾多好友們的討論,所以我也加入了討論的行列。不過買新玩具之前,是有跟老婆討論過的~
話說古早時代玩底片機時,最花錢的是沖印費,當時相館鼓勵你去洗相片,所以每次只要有沖印(不是只有沖洗哦!還要真的印出來,因為以前沒底掃的),每洗一卷就加送一卷底片,我還曾在台中市的藍天,每沖洗一卷底片就加送二卷新的底片。
之後在工作時,因公司有買數位相機,當時想拍照時,就都借用公司的Nikon Coolpix 950,包含我2000年一個人去東京自助遊時,就是利用950做記錄的。在2001年時,我買了生平的第一台數位相機Sony DSC-P1,當時它可說是一款潮機,引領了數位相機的流行風潮。而Sony也從P1系列之後開啟了數位相機生產線的發展歷程,到現在出門在外,都還可以看到路人拿著P系列的相機在拍照哩!
上個月看到蔡詩萍的文章等待,為了凝視美好,裡面一段描述著:
『我想起剛剛在董橋散文裡,讀到一段作家蘇珊‧桑塔格談攝影的文字。
攝影,當然是一種凝視。對生命、對周遭世界的凝視。舉凡能激發自己生命意義感的事物,我們總有將之入鏡,留住永恆的念頭。我自己不太照相,有女兒後,卻很愛為她拍些照。每每透過相機凝視女兒時,我心,便宛若一湖山水,靜靜坐化成一幅潑墨,自己心安理得,連帶周遭的人,亦覺我和藹可親得多。
......
生命中,肯定很多美妙的等待。像我等待她媽咪步入禮堂前的徬徨,像我陪她媽咪入院待產的興奮,像我手執錄影機等待女兒躍進世界的焦灼,像我站在一堆父母裡等待女兒團體舞蹈的得意;相較於這些,此刻,夜半起身哄女兒尿尿,就顯得太瑣碎而不足以稱之為美妙鏡頭吧。
我呢,卻常為這些不曾入鏡的畫面,深深著迷。只因為,這些畫面必將隨女兒的長大,消失於我們的互動過程裡。
......
光影迷濛中,她溫婉如晨曦。我走出房門,一直想,這美好的畫面,哪裡拍得到呢!』
(以上這些段落引用自蔡詩萍的等待,為了凝視美好)
因為怕吵了Zoe的睡眠,晚上我都用無線耳機看電影,昨晚看羅賓漢的時候,Zoe一直精力充沛,所以我就把我的耳機給她帶上,讓她嘗試著進入她老爸的世界裡。我的童年就是在書籍跟音樂裡度過的,而這是我僅存最美好的童年回憶。
在這邊回顧一下,這一年來的美好畫面吧!
這幾年在外流浪時,拍了不少萍水相逢的人物照片,很感謝這些陌生人,交織了我對於旅程的回憶。每一回夜深人靜,坐在電腦前檢視這些照片,總會把我的思緒帶回那一年、那一段的美好時光。我一直希望能有個機會像Apaul一樣,有地方展出我自己的作品(Apaul作品集台中個展-四季旅行)。在這個機會還沒來臨之前,就允許我偶爾做做夢,在自己的Blog整理這些年來,我自己很喜歡的照片。
對於「陌生人」這個主題而言,一直都是我很喜歡的攝影主題。我喜歡觀察別人的情緒、互動,也擅長預測可能會出現的畫面,只能說這算是一種天生的直覺,在觀察到他人的同時,我大概可以預想接下來可能發生的畫面,也因此拍到了許多可遇而不可求的畫面。儘管經常會出現某些畫面的預感,但光憑預感很難記錄下當下的那一幕,畢竟時間、場景,以及人物都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元素。所以每一次旅程中的攝影,如何記錄下讓我感動的那一幕,就成了我不斷努力的目標。
這些年來的體驗,慢慢讓我了解情感、構圖、光影,以及人物之間,相互組成的元素。我嘗試用我自己的理解,去記錄下我所感受到的每一刻。喜歡攝影的人多少有一些執著,也因為這些執著讓我慢慢的發掘,不同視角所呈現出來的世界。跟大家分享這些年來,我所喜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