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終於有機會拜訪Bruce的咖啡館,巢nido正式開幕之後,就一直想找時間來,無奈上台北的機會有限,加上之前北上時Bruce剛好有事沒開店,這一回就帶著陳金寶去踩踩新開的咖啡館啦!

nido-巢

巢 nido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553巷22弄10號1樓
電話:02-2753-4402
營業時間:2:00PM~12:00AM(每月6/16/26日公休)

nido-巢

這一回因為帶著陳金寶,所以我們在不同地點間移動都是靠小黃,這週末我們可是貢獻了大台北地區不少的計程車費哩!說來計程車司機也是很神,一早我們先趕到台大生命科學館報到,司機雖然不知道生科館在哪裡,但是我們下車的地方,就在鹿鳴堂跟生命科學館中間的小路上,真是厲害。去巢nido的時候,我把住址抄成533巷,但根本沒有533巷,結果司機還是把我們送到了nido的巷口,只能說開小黃的確要有專業啊!

巢nido

這一回我點了耶加雪夫的手沖咖啡,Lydia則點了紅色非洲灌木茶,都非常好喝哩!另外我對於店內的提拉米蘇真的是讚不絕口,不管是配茶或咖啡都非常適合,如果點了飲料別忘了多點個甜品來搭配一下,享受一下午后或夜晚的悠閒時光。另外店內很特別的飲品是咖啡搭配茶的組合,目前一共有瓜地馬拉+白桃烏龍、蘇門答臘+玫瑰鐵觀音,以及肯亞+茉莉綠茶這三款組合,很可惜這一回因為腸胃不適沒能多喝一點咖啡,不然實在好想點來試喝看看。另外店內使用的茶具都是KK家的作品,這就要提到連我家的求婚戒指也是KK幫我選的,哈哈~

巢nido

說回Bruce的咖啡館,這應該是個夢想成真的故事,我們還開玩笑說,甜品魔人自己開店應該對於店內的許多東西都很要求吧!礙於沒太多時間寫Blog,關於這個夢想成真的故事,就請大家看看延伸閱讀裡其他網友的文章吧!這一次去很可惜沒拍到地下室的空間,在台北地區有想要探索咖啡館的朋友,有機會不妨到nido走一走吧!

=> 深入閱讀...

2010-05-03  -  duncan Email  -  4117  -  美食雜記 - 讀者回應

Children's Clothing

[環境]
隨著家中新成員的加入,生活的重心與細節都慢慢被轉移到這個小人兒身上。還記得陳金寶沒出生之前,家裡已經充滿了朋友跟家人送來的嬰兒衣物,這些衣物我們都會先水洗過晾乾,然後收進她自己房間的衣櫃裡。在那一段時間,我常看到我媽反覆拿出小朋友的衣服來看,攤開又折起來,一直說好可愛。當時我心想只要是迷你版的東西,看起來應該都會很可愛。

[構思]
隨著陳金寶進入我們的家庭,她的衣物跟用品都是獨立清洗跟消毒,現在就連我都覺得看到這些小東西,心理也覺得很可愛,我想這應該是難以抗拒的情緒轉變吧!現在頂樓有一小塊區域,專門晾曬小朋友的紗布衣,一整排晾起來,感覺就跟我們的衣服截然不同。某一天的早晨,實在忍不住了,所以隨手拿了相機到頂樓拍下了這張照片。

[設備]
Nikon D70 & Nikkor 24mm F2.8D

2010-04-27  -  duncan Email  -  1540  -  我的視界 - 讀者回應

New House

[環境]
去年搬到新家之後,在客廳活動的時間增加了很多,於是泡茶的工作,就慢慢從我爸身上轉移到我身上來。前陣子陳金寶剛出生的時候,家裡手忙腳亂,已經很久沒有悠閒的品茶活動。在小朋友滿三個多月之後,彼此慢慢適應,現在一週大概又有個三、四天晚上,飯後一家人會坐在客廳裡,砌壺茶稍微紓緩一下一天忙碌的生活步調。

[構思]
生活裡的某些細節,其實是不太有機會透過載體記錄下來,呈現給其他人的。大多數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畫面,都只記錄在我們的記憶中,隨著時光的流逝,也許會在某些時間點浮現出來,但大多數時間,這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去年聽宋校長分享過一個故事,他說他們家族的照片,比次的個人照都是在另外的家族裡保存,也未這樣每一回大家聚會看到照片時都覺得很有趣,因為你總能看到自己家裡看不到的東西。我想記錄下某些生活中的片段,因此在某一回自己一個人泡茶聆聽音樂的時候,拍下了這張照片。照片中的茶壺是舅舅的作品(竹南蛇窯 林添福),茶杯是台中龍井某位師傅的作品,卻是在三峽老街買的,至於茶盤則是黑檀木原木茶盤。

[設備]
Ricoh XR1000S & Ricoh 50mm F2 & TMAX400

2010-04-26  -  duncan Email  -  1531  -  我的視界 - 讀者回應

Melbourne

Melbourne

[環境]
在墨爾本漫步的時候,會看到許多有歷史痕跡的建築物,我一直對於建築方面的工藝很感興趣,也很讚嘆在國外百年前就已經有雄偉的高樓建築。因此對於路邊不怎麼起眼的建築物,我通常都會花一點心思去探索,想從中找出讓我如此著迷的原因。有一點還蠻有趣的,母親娘家有三個家庭,可說都是從事跟建築設計有關的工作,而我們這下一代共十個小孩,目前卻只有一位選擇建築領域的工作,如果在我求學的時候不是剛好考上電機,接著又轉往資訊領域的話,我猜我應該也會是讀建築相關科系長大的吧!

[構思]
我對於牆跟地板這兩個主題都很感興趣,他們引起我注意的部分,是矩陣式的結構,以及本身的紋理跟現場光影的反射。一般來說拍攝地板時,我喜歡有光影明暗反差的畫面,好凸顯地面的紋理或環境的倒影反射。而牆面的部份,主要則是紋理結構與矩陣造型的表現。矩陣造型也是一種幾何圖型的組成,藉著鏡頭本身的效果,遠近畫面比例的不同,就能夠讓視野有所延伸。我喜歡取某個角落的整體呈現,而不單只是面對著一面面的牆,這樣子能夠反映出現場環境的概括。第一張照片是在墨爾本市區拍攝的,已經靠近小義大利區,該範圍都是RMIT的建築物(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第二張照片是在亞拉河畔拍攝的,是船塢的背面,很有意思的銀行賽艇俱樂部

[設備]
Nikon D30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2010-04-14  -  duncan Email  -  1534  -  我的視界 - 讀者回應

Southgate foot bridge

[環境]
住在墨爾本的時候,飯店的位置相當不錯(The Langham, Melbourne),就位在亞拉河畔旁,清早或傍晚時想在河邊散散步,只需要搭個電梯,不到三分鐘就已經在河邊漫步了。今年六月底,即將前往Sydney,對於到底是要住在Darling Harbour、The Rocks,還是CBD實在是很兩難。居住地點的便利性,將大大影響在當地四、五天的活動行程啊!當然費用也是需要列入考慮的因素範圍,目前就房價看起來Sydney比Melbourne高了一些。

[構思]
Southgate foot bridge橫跨在亞拉河上,是一個給行人專用的天橋。一開始選擇The Langham, Melbourne也是因為看到飯店首頁,橋河的景色就決定住在這邊。由此可知今年我選擇Four Seasons Hotel SydneyFour Points by Sheraton, Darling Harbour, Sydney,也都跟周邊或房間所能看到的景觀有關係。Southgate foot bridge的造型相當特別,如果利用Google map俯瞰更能發現它與眾不同的地方。橋的中央利用一個三角形,搭配跟著橋身延展的彩虹弧形,形成這座橋的主要架構。我在河岸的一端,拍攝下三角形與弧形搭配的樣貌,利用廣角端可以產生驚人的延展效果。

[設備]
Nikon D30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2010-04-09  -  duncan Email  -  1563  -  我的視界 - 讀者回應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