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01開幕之後,我常到101的 Mall,最早是因為有很大間的 Page One(佔地720坪),但很可惜的前幾年 Page One 的場域縮水(縮小只剩330坪),到了這回去101時發現 Page One 已經消失了。回來查了一下新聞,才知道2015年的7月就已經熄燈。(自從信義誠品開幕後,我就很少去 Page One 了)
我對 Page One 有特殊的情感,主因是在尖沙咀海港城的 Page One,早期我在台北工作時,經常會去敦南誠品待到早上。而到了香港工作,Page One 成了移情寄託的對象。那幾年我很喜歡看攝影書籍,Page One 的攝影書非常的多,所以我經常在海港城的書店裡逗留。不過海港城的 PAGE ONE 在2016年底時也傳出停業的消息,一個經營了二十年品牌,在書市的業務日趨凋零,很讓人唏噓。
『所以今後,我要規定,本班學生不可帶果凍筆來學校,即使藏在鉛筆盒沒拿出來也不可以,讓我發現,只好沒收到學期末再歸還。學生們倒抽一口氣,但知道我是認真的,開始照做。直到學期末,本班只出現一支果凍筆,躺在我的抽屜。』
早前看到這篇文章「果凍筆要買嗎?」,對於一個文具控看到這種混淆邏輯的文章,只有四個字點評:「關你屁事。」
我內心不禁想:「是不是書套要管、書包要管、墊板要管、水壺要管、鞋子要管、便服也要管?」
話說學校有規定好像不要用自動鉛筆,原因不外乎如這篇所述,是不知道現在有2mm以上的自動筆?還是覺得鉛筆不會斷,削鉛筆不麻煩?
我喜歡鉛筆,但我覺得 2mm 自動鉛筆也很方便,然後我是個文具控,我認為用什麼筆跟寫字好不好看,根本不是議題。至於每個家庭經濟狀況不同,學生難免會比較,但禁止這個不是處理這些的好方法。
教導愛物、惜物,以及瞭解工具的本質,用鼓勵來代替禁止,我覺得這才是建立價值觀的方式。至於一支筆拿來擴大為物慾,也真是夠了。
說說另一個小故事,小五時我從原本的學區仁德村搬到了三和村,原先我是走路去僑仁國小上學,搬到三和村時已經靠近成功嶺,只好搭公車去上學。
那時我住的房子一樓是辦公室,辦公室的吳阿姨有時會去接我下課,當時公司裡的車子是兩台 Benz,一台190,一台500,吳阿姨通常都是開190出去辦事,所以她接我放學時我就是搭 Benz 回家。
今年的畢業典禮很梁朝偉......
雖然我的太太是一位老師,但其實我並不太有機會看到她在課堂的那一面,同理我太太應該也很難有機會看到我在工作上的這一面。
往年畢業典禮我太太都需要待一整天,當時還接任所長的職務,所以所上自辦的畢業活動要參加之外,下午學校舉辦的正式畢業典禮,所長也需要參加,因為會有撥穗的儀式。因此畢業典禮當天,我應該都是負責在家顧小孩。
在今年的畢業典禮,我太太服務的科教所,所上學生邀請了每一位教授錄製了一段給畢業生的話,而因為畢業典禮當天中午我們家裡有喜事,所以全家一同去參加畢業典禮,所上的典禮結束後再趕去喜宴會場。
因為今年有參加畢業典禮,所以才看到了所上老師給畢業生的祝福影片。在播放的時候我跟老婆閒聊,老婆開玩笑說她的影片可能是所有老師裡最長的,後來的確是這樣沒錯。
而幾位老師的影片裡,不約而同的都提到了梁朝偉前幾日所寫的「路人甲」影評 ─「聽見流星的聲音」。這篇文章是我分享給我太太的,沒想到會出現在畢業典禮的祝福裡,而且也有其他老師提到了一樣的話,當時我心裡不禁OS:「今年的畢業典禮梁朝偉真紅啊!」
我有三隻觸控筆,分別是近日拿到的53 PENCIL、Cubii、跟Just Mobile AluPen。在FiftyThree的Paper App使用上,他們自家的藍芽觸控筆PENCIL最好用。
而在其他App的使用上,Just Mobile AluPen的手感很不錯,可能因為我手掌大的關係,這麼粗的筆拿起來感覺很好。(但是我才用了一年多,筆頭就破了,雖然還可以用,但感覺不太爽快)
至於打著設計師品牌的Cubii除了可當原子筆來用的雙寫用途外,觸控的手感到沒有特別的感覺。當然價格上也是成這樣的走勢,最好用的最貴。PENCIL有不同包裝,有的包裝有加送一組前後海綿頭,有的沒有,購買時可以注意一下。我買的這個圓桶狀包裝,裡面有加送一組前後頭。前後頭也可以單獨購買,算是消耗品。
如果沒有要畫畫,我是覺得不需要買觸控筆,手指頭會比觸控筆好用很多。至於畫畫喜歡用Paper這個App的話,那不用考慮了,就是買一支53 Pencil的筆吧!
Part 1
以前,我一直都只希望有個小孩就好。
我自己是獨子,家裡就我一個孩子。不過我小時候倒是不寂寞,寄住在舅舅、舅媽家,表妹、表弟就跟著我一起成長,所以我媽媽這邊舅舅跟阿姨的小孩,我稱呼他們從來都不加個「表」字,我對外都說那是我的弟弟、妹妹,我也一直都這麼認為。
生了Zoe之後,我根本沒想過她還會有弟弟或妹妹。有些傳統的家庭或者會重男輕女,但我對這個是一點都不在意的。也許這跟我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知道我過去的人,應該能理解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