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有關「本國語文寫作補救教學」這一則新聞時,真的是百感交集。一開始我對於新聞裡提到的「本國語文寫作補救教學」教師參考手冊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不過看完了這個手冊之後,我覺的應該大力的推廣給眾多的網友們才是,而不只是成為教師的參考手冊而已。
前一陣子李家同教授發佈了「糾正大學生電腦網路部落格的偏差行為」的個人看法。我一直很欣賞李教授的文章,儘管很多次他的觀點與我截然不同,但每次閱讀時,總能從不同的角度中看到事物的另一面。舉李教授對部落格的看法來說,我是不認同他的觀點的。不過若以大學生群所擁有的個人部落格產出的量跟質來相比較,我相信「量多」的狀況遠高於「質精」,不過所謂的質跟量的標準人人不同,我上面這一段話,也是我自以為是的偏頗之詞而已啊!
有關李教授的這一番言論,不同的部落客相繼的發表他們對於這件事的看法,這些文章發表的同時,其實也正是反駁李教授觀點的一種證據,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選下面的延伸閱讀。
我自己平時很喜歡在網路上閱讀文章,網路上的文章是我這十年來閱讀內容的主要來源,我想這跟我本身的職業與個性有很大的關係。我閱讀的範圍還蠻雜亂的,除了媒體發佈的各式新聞外,舉凡生活、文藝、體育、資訊、旅遊、科學、搞笑......等我都有興趣。這些資料的來源多數都是網友所提供,雖然在正確性上沒法百分百的肯定,但資訊的豐富是很多媒體無法比擬的。而且話說回來,現在很多真正的大眾媒體,其發佈的資訊,還不一定是正確的哩!
在眾多的種類裡,我最喜歡看的大概就是個人的日記亦或是旅遊的遊記了。看別人的日記,可以發現許多自己生活中無法體驗的事,而最主要的是,這些內容主觀,而且真實,沒有經過媒體包裝的那一套。於是,我可以看到一般OL的上班點滴、外科醫生的甘苦生活、導遊的生活雜記、廣告媒體人的另一面......等等。因為每個人思考方式的不同加上環境的差異,於是就呈現出不同的生活方式,而這些是我很感興趣的。
不過近一、兩年由於資訊平台的親民性與普及化,網路上的內容更多了,在大量的瀏覽之下,我反而感到有些疲乏,因為很多的內容不再是我所喜好的,我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也成了有代溝的LKK了。(光是看到LKK這名詞,就能發現自己有多麼不上道了~)前幾次跟朋友們閒聊到這一方面的事,大家的看法與我差不多,看來我們這一群還真是物以類聚啊!
其中對於許多粗鄙言詞的氾濫,也讓我感到難以適應。這都讓我想到以前當兵時,大家都喜歡幹來幹去,用強烈的字詞當作語助詞,一方面可以融入群體,另一方面又能證明自己的確是個男人(為何要這樣證明,那我就不知道了),想來還真是蠻可笑的。其實仔細想想,那不過就是一個群體裡的一種共通語彙而已。只不過用這些語彙的人,根本不了解語彙所代表的真正意義,也不了解用這些話語有何不妥。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這些語彙與用法會在群體裡蔓延,久了這些群體的人,也會認為這是一種流行,亦或是一種很普遍的用法。言語的使用,本來就會進化,這也只能算是一種自然的現象,比方說火星文或是注音文,假以時日說不定還能登上字典裡佔有一席之地哩!這就好像海峽對岸的字典裡,把「雞」這個字定義成「妓」一樣,大家閱讀到這一則新聞都感到不可思議與不妥,不過日常生活裡,的確普遍的存在這種解釋。
我對於這則新聞有感,只是想努力去維持,在我教育過程中,所帶給我覺得美好與嚮往的那種文化。我很遺憾這些東西,慢慢的在更年輕的一代裡失去了蹤跡。寫篇日記,不過是為了抒發一下日常生活的某些事罷了,我想對於多數人來說都是如此。不過對於注音文、火星文亦或是幹譙文這類用法,以及文章結構論述的問題,我還是希望能喚起多數人的重視,一同為我們的文化來努力。
「文化」不過就是一種生活的表現而已啊!
延伸閱讀:
李家同:糾正大學生電腦網路部落格的偏差行為
上週在學長辦完「合氣道發現之旅」的活動之後,跟學長閒聊時談到了些有關合氣道精神的問題。說來慚愧,我已經將近兩年沒固定到道館練習了。上一趟的練習實在很糗,在課堂快結束前有十幾分鐘的自由技法練習,我也被叫上場跟大夥一同切磋切磋。在很久沒運動的情況下,我還自以為這點練習不算什麼,不過是摔過來摔過去而已。結果還不到三分鐘,我的雙腳就已經開始發軟,眼前的景象慢慢變黑,有種快休克的感覺。
偏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實在很想跟同學說我要停下來休息一下。可是場上場下的通通是他的學生,我這個跟他們老師同期的不知名人士,實在是喊不出口,於是只好硬撐著直到自由技法的練習結束為止。後來我跑到廁所裡坐在馬桶上足足有二十幾分鐘,當時真的有種要嗝屁的感覺,差一點就要叫救護車了。更糗的是,我廁所門沒力氣關,有個念小學的女學生跑進來,還被我的樣子嚇了一大跳,當時實在是糗斃了。這是我練習合氣道以來,最難堪的一次了。
從這一次之後,我就決定如果我的體力沒有恢復到一定的水平,我是絕不再勉強自己上場的了。這次看到山訓的課堂表,我心裡不禁想,就算我有時間我也不敢參加,又要沖瀑練劍,又要在草皮上練自由技法,一天要操個三堂課,真的是從早操到晚啊!
學長一直以來的心願,都希望現在的道館能夠回到以前樹德合氣道社的樣子。於是我們討論了合氣道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精神?在以前練習的時候,基礎技法的訓練,向來是最根本的東西,但真正對我們帶來影響的,並不是這一段嚴格的訓練過程。每次在練習時,不論是老師或學長,總很喜歡講故事。所以我接觸到最多有關「禪」方面的故事,也是在這一個時期裡。
在電影「The Last Samurai(末代武士)」裡,有一段是Tom Cruise在那個村莊裡默默探討武士精神的場景。其中有一位小孩在打坐、練字、習劍,那種感覺就跟我當初在學習武術的感覺很像。雖然我們沒有練字,但都是在搬榻榻米、曬榻榻米、擦地板的過程裡,潛移默化的體驗這些有關精神方面的訓練。現在的道館,學員都是繳錢來上課,很少有人能體驗到這種做粗活的精神。反觀日本許多不同武術的職業道館,仍把道場的維護工作,視為一項重要的訓練之一。
練習技法時,我們最常要求的就都是那幾項:重心要放低、保持中心線、圓轉的順暢、意念的觀想。不論是段外或是有段者的練習,基本上還是圍繞在這些根本的觀念打轉。技法不過是用來磨練我們了解這些中心項目的方式而已,不論多麼華麗或繁瑣的技巧,也只是這些東西的應用跟變化。但難的就在於光是這最基本的東西,就得花上個十幾年才能有那麼一點點的感想跟成就啊!
在這所有要注意的項目裡,其中有一個要求我映象最深刻。以前老師總會告訴我們,人要有「格」。有了這個格,技法才有中心,也才有個依歸。我們可以把格解釋為精神方面的「品格」與「禮節」,也可以把它解釋為技法的「中心」跟「重心」。合氣道的技法就像是凌波鼓一般,所有的變化都因為中心的鼓棒轉動而產生的,而這中心就是我們老師不斷要求我們的「格」。而這一段故事,影響了我日後做事的方法跟原則。對我來說,這是我從合氣道裡學到最重要的東西。
最近常看到新聞在討論所謂品格的教育,我不禁回想起練合氣道這些年來的過程,也許合氣道所強調的精神,很適合用來作為我們的品格教育呢!
話說回道館方面,我覺得觀察一個道館有沒有真正進行精神上的鍛鍊,只要注意擺在道場外的鞋子,就可以看出端倪了。武術的好壞其實有限於個人的體能跟天分,但武道的境界則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精神的鍛鍊去達到的。
P.S.
看到陳年的練習照,當年還真是生澀啊!(左邊還是太極的單鞭,手的位置都太高了,哈~)
這標題真是有夠饒舌的。在7/11跟7/12我分別在蘋果日報的論壇版面,看到「台灣的誠品上流美」與「我寧願住文化垃圾場」這兩篇文章。其中「台灣的誠品上流美」那篇是由一位東海美術系的助教授所發表,「我寧願住文化垃圾場」這篇則是一位電影人所投書的。
我將我覺得有趣的部分節錄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台灣的誠品上流美
『誠品老闆吳清友涉弊案則令人想起另一台灣奇觀:全世界唯一24小時營業的書店,子夜時分仍門庭若市,紅男綠女絡繹不絕。「誠品現象」塑造了一個「書香社會,城開不夜」的台灣文化奇觀。現在的問題是:「誠品現象」與其他「台客現象」到底有何關連呢?傅柯說文藝復興時代的知識法則遵循一種「相似性」原理,以詩人般的直覺聯想在宇宙萬物間尋繹出A像B,B像C,C像D……的微妙關連……。
......
而在駙馬爺與誠品之間,還可令人聯想到許純美的「上流美」。「誠品現象」可謂文化界的「上流美」。許純美與誠品皆體現了台客精神中的「假仙」。但許純美的「假仙」帶有一種自我解構,卻不自覺的兒童式幽默,所以令人忍俊不禁。誠品上流美的「假仙」則是一種強迫症式的偏執執迷,自戀自溺,自欺欺人,一點都不好笑。
俗話說:「有總比沒有好。」誠品現象則證明了「有」有時比「沒有」更糟。誠品的文化奇觀其實只是用光鮮亮麗的櫥窗所打造堆砌的文化垃圾場。「有」真的比「沒有」好?在「文化垃圾」與「文化荒漠」之間,要做何選擇呢?也許「文化荒漠」永遠都還有重新開始的可能。而置身垃圾之間,只有被垃圾所淹沒窒息,最後自己也變成垃圾,也跟著一起製造垃圾。
......
台灣有兩大超級垃圾場,政治垃圾場在總統府,文化垃圾場在誠品。台灣最重要的文化邏輯就是垃圾的包裝行銷策略。誠品將文化垃圾包裝成品味高雅的精品,總統府則將政治垃圾包裝成冠冕堂皇的國之重器,欺騙剝削人民,虛擲浪費整個國家資源與社會能量。千萬不要小看誠品與總統府之間的相關性與相似性,那已不只是政商勾結的實質利益輸送,而是整個社會心理結構的同謀共犯關係。誠品「上流美」光鮮亮麗的櫥窗表象掩飾了台灣政治的腐敗下流,使得台灣人民面對全世界最貪腐無恥的政客,不但束手無策,還要故作清高,粉飾太平。』
我寧願住文化垃圾場
『誠品文化水平或許沒作者眼中高尚,但在我眼中,我看到它很努力替台灣文化與知識做耕耘,它日以繼夜替台灣築一道又一道文化高牆與長廊。雖常見高中生懵懂的跑去誠品,認為這樣就是人文表徵,代表自己成熟穩重,但至少我們樂見他們不是跑去網咖耗時間,不是聲色場所縱慾人生。隔壁鄰居每逢一段時間就會舉家到誠品信義旗艦店去逛,雖然他們不屬於高知識水平,但至少我聽到那位父親告誡他們小孩:去誠品不能穿涼鞋。當然沒人規定不能穿涼鞋,只是那位父親是發自內心對誠品敬仰,縱使那位父親只有國中畢業,靠擺攤販維生,但看到一個能逐漸改善台灣的誠品,就捨不得離開?
......
當大家看到誠品風光的一面,誰看到誠品15年虧損13年的歲月,因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堅持,我們才能得到這些文化綠蔭。難道風光是個錯,難道一定要傷痕累累經營才算是對文化藝術有所交代。
墨色國際的幾米,在文化藝術與品牌商業間拉鋸,適度曝光卻又不能氾濫。沒商業化沒包裝,走不出台灣,走不到國際。』
在上週我收到了誠品寄來的會員卡,隨著卡片有一張簡短的說明,告訴會員這張新卡的期限是如何計算的。有趣的是我的會員卡使用期限標註:93/01/09至999/12/31。我看的霧煞煞,我想理論上應該是可以用到民國99年吧!在誠品信用卡風波過後,我到誠品的次數銳減,每月消費的金額從以往三、五千到現在半年才消費個三、五千,我才明白這是讓客戶省錢的貼心好方案啊!
對於上面那兩篇文章所寫的,其實我都能接受,因為它分別代表了兩種不一樣的觀點,而我也有自己的觀點,很明顯這是個多元的世界。這讓我聯想到品味生活與生活的品味這件事。
以往在工作場所裡,閒暇之餘同事們之間難免會聊個天,偶爾會聊到彼此的生活習慣。有些人對我的印象,總認為我喜歡用好的,有時候他們會質疑這樣是否太浪費。通常有這樣質疑的,明顯的在生活習慣上跟我截然不同。所以聊到這類話題時,我都會覺得很冷,哈~
看到沙發版上的一篇討論,讓我想起很多事。
前一陣子我們家有個小朋友在學校常被同學欺負,他現在念小二,我都忘了我小二時候的樣子了,不過那時候我也常被欺負,哈哈~
家裡的大人們面對這種狀況,不知道該怎麼來解決才好。
一、去學校報告老師,蠻好笑的~報告老師,我家小朋友一直被那個某某某欺負,你看你看,嘴角破了個洞,就是某某某用的~
二、去學校找那個學生出氣(舉雙手贊成),又會被說是大欺小,搞不好嚴重點變成雙方家長打起來。
三、鼓勵他加入幫派,目前好像不收小二生吧!現在最低也要小六生以上才收。
四、心理輔導,告訴他...那一切都是幻覺...(世界就是這樣,你認命點吧!!這不過是個縮影而已,你長大會遇上更大條的)
這些好像都不適合,最後決定跟我一樣,從小就給我們去練武啦!!於是準備送到我們自己的道館裡好好改造一下。
這年頭感覺很像活在武俠的世界裡,很多東西根本是武俠小說裡的情節。
最近週末晚上若晚點下班,經過忠明南路要回家時,總是會遇上飆車族。一群人喲和著一群人,不斷的蛇行穿梭在馬路上,完全無視於我們的存在。更有趣的是警局就在旁邊,警察們站在門口聊天,看到這現象也習以為常了。其實我也沒資格說什麼,以前我也都在路上鑽過來穿過去,差一點被抓去剃光頭,哈~剃光頭這招挺有效的,大家都覺得蠻丟臉的,因為遜腳才會被條子抓到,哇哈哈~現在自己離開了那時代,卻胳膊往外彎,希望警察們能多努力一點,讓大家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狀態下。
我第一年工作時,處理到一個標案,因為年紀輕不懂事,人家放話要我們棄標,我聽不懂,結果得罪了某個老大,隔天就拿槍來我們公司砸東西了,公司沒人敢報警,後來也是請另一位老大去協調,我還花了六萬塊當紅包,意思意思一下~之後我就不再處理標案的事情了。還記得那時候有個白目同事說,你不是練武嗎?幹嘛不制伏他。他以為我是義和團,可以擋子彈啊!!擋花生米還差不多~
之後第二份工作,半夜三點多下班,被飆車族拿鐵棒打,整整一週不能躺平。雖然也還手了,但感覺就是很不好。
去年我爸跟我們說他出車禍受傷,後來才知道他是被飆車族打,回來不敢說,是我們覺得很離譜不斷追問之下才問出來的。
感覺現在治安真的不是很好,還需要政府跟我們努力的改善啊!
我對於這些事情的想法,是能夠越低調越柔軟最好。有些時候只因為超車的紛爭,就演變成開槍事件,現在連高中生都弄得到槍,那不是很恐怖嗎!然後動不動就砍來打過去,人很脆弱,往往都是一擊就會失去生命,所以能夠避免自己被攻擊,也避免自己無心反擊別人,這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
對於這些狀況,我還是建議大家能學點武術。反正真的就像武俠世界一樣,學一點能夠適當的反應,也不是壞事。
學武最主要的地方,是教我們放鬆跟鎮定,能夠從容的面對一些棘手的問題,同時也教我們將姿態放低。
不過跟小說裡不一樣的是,練習這些很辛苦,想要有一點心得跟體會,往往沒有個三、五年,是辦不到的。我自己練了十年以上,才發現我只不過剛入門而已,哈~
那練習這個不是緩不濟急嗎?除非你現在每天被人欺負,要不然練這些永遠都不嫌遲的。
P.S.
我的感想:「當你不知道對方是誰,就別輕舉妄動。你永遠不會知道你面對的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有興趣想練國術、合氣道或是想讓小朋友練練兒童功夫班的,可以參考一下這個網站。我們的老師群看起來都是正常人,哈哈哈~
最近一連串的事件,讓我更加警悌,希望別再犯了相同的錯誤。
這要從小時候說起。應該是小五的時候吧!有次老師問班上同學,誰知道「教召」是什麼?當時我就舉手說我知道。其實只是因為舅舅收到一張教召令,當時我在家裡有聽到,於是就舉了手。老師就問我:「那什麼是教召?」
我只知道這件事,但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情急之下就胡亂瞎掰了個故事,結果當場被老師糾正,並且要我下次別再假裝我知道。
嗚~我舉手只是因為我聽過,我沒說我知道啊!!那一次的事件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一個印記,從那次起到長大後,課堂上,老師再問問題,只要我不清楚的,我一律沒反應,哈~
十多年前我老愛跟我爸頂嘴,原因是他總是用他心裡所想的,來看待別的事。這樣子說大家很難明白,舉個例子來說吧!我有位同學住員林,有次他來我家玩,我爸一聽到他住員林,就一直說他對員林也很熟之類的。我爸還不知道我同學住哪,就告訴他回家時可以怎麼走之類的,他覺得這樣才是最快的路徑,挖勒~根本就不是這樣。弄得我跟同學都很糗,我爸倒還是挺高興的。
這類事件層出不窮,就像我弄電腦,我爸明明完全不懂,他也可以跟我說出個電腦原理來,不過我現在已經習慣了,他喜歡說,我就讓他說,反正我也開始覺得這現象很正常,也過了那個會尷尬的年齡了。
出了社會之後,我慢慢才發現,我很難忍受別人有這樣的行為(不知道就店店啦!)。我不了解的東西很多,所以對於我不知道的東西,我都保持沈默,因為那不是我的專業也不是我熟悉的領域。不過我常遇到一些人,狀況跟我爸很像,碰到這種現象時,我都盡量敬而遠之。
不過有時候避不開時,又得要隱忍我內心的不耐,實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上個月接到一通廣告電話,是有關電腦課程的,因為還在上班的時間,我簡單的說了我不需要,就掛了電話。這小姐真很有耐心,到了我快下班時,又撥了電話來。她也不等我說話,批哩啪啦就開始介紹起他們的課程來了,然後跟我說MSCE的證照有多好之類的,呃!(考過了啦!)我還是禮貌的說了我不需要耶!結果她竟然說:「在這個這麼競爭的時代裡,您不怕沒有競爭力嗎?」挖哩勒~現在是怎樣,考過就很有競爭力嗎?
後來我實在忍不住了,問她說:「那您們的師資是... ...是哪一方面的背景呢?剛好我也是做這方面的耶!」結果回答不出來,急忙掛了我電話,呃!
昨天又接到了一通美語中心打來的,心情正好不爽中,又打來放火。也是差不多的台詞,問我要不要進修英文啊?......為什麼不需要啊?後來我卯起來用英文問她,換她說不出來了,我後來跟她說:「你好像比我還需要哦!」
除了這兩通,我也接過XX大學碩士學分班打來的廣告電話,也是批哩啪啦說一堆。後來我跟她說:「小姐現在碩士滿街跑耶!我不需要啦!」她又批哩啪啦說了約二十秒,告訴我這年頭還是應該要進修之類的... ...我只好跟她說:「我也是在街上跑的那個柳~」還好她聽的懂我的冷笑話。小結:我真的不太會掛別人電話啊!
這些廣告的就算了,電話行銷人員也沒能力去做身家調查,反正打來最多我不接就好了。
我發現在網路上也會發生類似的事件,在朋友的網站上常見到一些白目事件,而我有時候都會有股衝動,想要撩下去也來些回應,後來想想還是算了,有時間回那個不如來做正經事。
看來我真的需要「白目退散」御守,不知道哪間神社有這種御守的?
看了這幾天的新聞之後,做了個結論提醒自己:千萬別找公輸班的麻煩啊!
白目退散~白目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