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17, 2004
從小我就有一種偶像情節,應該說我很容易羨慕或欣賞某個人,不論他是誰,都可以成為我的偶像。雖然我一直不承認我迷戀偶像,但月光總說:「你這樣還不叫迷啊!?那到底要怎樣才算迷?」
要成為我的偶像條件好像不高,舉凡從我生活周遭的人,一直到偉大如國父,都是我的偶像。還記得以前寫畢業紀念冊,同學們都會寫上:「我最LOVE的明星-方文琳、成龍、孟飛、馬蓋先… …」,我在自己的畢業紀念冊封底寫上:「最喜歡的歌星-羅可珺」,但現在我已經完全記不起她是誰了。
剛認識月光時,剛好是周慧敏時代,那時我跟我合氣道的搭檔小治,兩人都很喜歡周慧敏,我只不過買了兩張CD,「流言」跟「盡在不言中」,然後買了幾張海報跟相片,月光就把這些行為看在眼裡,記了十年。
後來前幾年孫燕姿出道時,我又狂買她的CD,除了橄欖樹那張沒買外,連演唱會的DVD都買了。另外我還不怕死的,去SOGO前面排隊要給她簽名,當時排了八百多號,但後來被月光CALL去吃飯,功虧一簣。
月光總是問我說:「你是不是喜歡孫燕姿那種女生?還是濱崎步那種啊!?」其實,我只是喜歡聽孫燕姿的歌,並不是因為她長的很孫燕姿我才喜歡她的。(好怪的說法…什麼叫做長的很孫燕姿…沒關係這不重要)
另外我還因為宇多田的First Love,一改我對日本的印象,然後一個人跑到日本去自助旅行。然後還上了官方網站留言,最後留言被艾迴選為歌迷的感言,刊登在日本的平面媒體上。
這樣的行為難道還不算「迷」嗎???
請讓我辯解一下,我老覺得要稱的上「迷」,至少也要有追星族的本領、契而不捨得精神、無所不收集的支持以及失去理智的態度,這樣勉強才算稱的上是個「迷」吧!我只不過買了幾張專輯,我的CD目前有六百多張,舉孫燕姿來說,不過才佔了五張,劉德華的我都還買了七張,所以還不算多的。(因為孫燕姿還沒出到七張…呃!)
我沒辦法去排隊等簽名,孫燕姿那次是例外,因為我買預購,就當天發售,剛好她也來了,我就邊領CD邊等簽名,就降子而已。要我去追星,還是去排演唱會睡路邊,這…我辦不到… …
我喜歡的偶像可不是只有女生而已,像馬蓋先、馬英九、李安、劉德華、強尼戴普……這也都是我的偶像。我是因為一個人所散發出來的特質吸引我,才因此對這些人有些小小的興趣,有時會希望我自己也能擁有這些特質。
前面說到「失去理智的態度」,關於這點,我覺得不是只有迷戀偶像這方面而已。也許從我們的眼中看待別人,我們都會自動幫這些人塑造出一個形象,有時這些形象並不是這個人,而只是我們腦袋中的他而已。(挖…好抽象哦!)
關於這一點,舉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的一段來說明好了。小說中殷離第一次見到張無忌就喜歡上他,但後來當張無忌長大後,她卻認不出真正的張無忌,而終其一生在尋找她心裡的那個狠心的小鬼。
『殷離神色溫柔的瞧著他,呆呆的看了半晌,目光中神情變幻,終于搖搖頭,說道:「阿牛哥哥,你不懂的。在西域大漠之中,你與我同生共死,在那海外小島之上,你對我仁至義盡。你是個好人。不過我對你說過,我的心早就給了那個張無忌啦。我要尋他去。我若是尋到了他,你說他還會打我、罵我、咬我嗎?」
說著也不等張無忌回答,轉身緩緩走了開去。張無忌陡地領會,原來她真正所愛的,乃是她心中所想像的張無忌,是她記憶中在蝴蝶谷所遇上的張無忌,那個打她咬她、倔強凶狠的張無忌,卻不是眼前這個真正的張無忌,不是這個長大了的、待人仁恕寬厚的張無忌。』
現實生活中,好像也都是如此,至少我是這樣啦!我與朋友在一起,朋友在我的心裡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形象,我很少會去注意到外貌,所以要我描述某人的長相有點困難,但要說出感覺卻很容易,因為我的「感覺」一直很鮮明。
對於不是透過正常管道認識的朋友(什麼是不正常管道?怪怪…),我都希望別見面,因為我不希望因為見了面之後,原本在我心裡的形象因此而破滅。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我身上,大家所認識的,在網路上的這個「當先生」,可能都是不一樣的。也許真的是我,也許並不是我。
粉斯情節,誇飾之後,擴大成外顯的Fans情節,而其他的部分則散佈在每個人的生活裡。
所以真的迷嗎?
我也不知道到底「迷」的是什麼?
April 6, 2004
一、
經常要面對兩難的抉擇,
要去流浪嗎?
要完成那短暫的一個夢想?
多買一個新玩具?
唉∼
為什麼你那麼想去流浪?
是因為這一切讓你想抽離嗎?
儘管只是逃避兩個星期也好。
那為什麼不去?
因為我好怕∼
怕一切我不瞭解的事物。
等我老的時候,
一定很怕寂寞,
所以在我還沒老之前,
努力的學了好多東西,
期盼等我老的那一天,
我不會因為寂寞而死掉∼
如果真的老了,
那你會怕些什麼呢?
我會害怕我這輩子的所有記憶,
在那個老去的時候紛紛衝擊而來。
二、
摩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這是什麼樣的道理呢?
我跟月光偶爾會討論到彼此的家人,
抱怨一下他們的缺點。
以前我的脾氣很倔強,
不管別人怎麼想,
我就是這樣∼
慢慢的,
現在卻是另外一個自己。
月光說,
如果兩個人吵架,
勢必有一個人要妥協,
那幹嘛還去吵?
她的同事一位獅子女,
很愛跟她男友吵架,
每次都吵的不可開交,
但到頭來還是她先低頭∼
月光問我:
「你現在是不是知道一定是你要認錯,
所以乾脆都不吵了∼」
是啊!
幹嘛要吵架啊!?
有話委婉的說就好嘛!
可是啊!
摩擦卻是一種自然定律。
不管誰跟誰,
再好的親人、情人、朋友都還是會有摩擦的∼
有些時候,
每個人都需要那一點點的任性,
有些事是我們任性,
有些事是他們任性,
我想這是必須的。
我不敢奢求我身邊的每個人,
都肯接納我那古怪的任性。
如果我可以,
我希望我能接受別人的任性∼
月光說:
「這是一個角力賽,
誰先生氣誰就輸了∼」
小小的摩擦難免,
我只希望在我還沒思考是不是「太計較」之前,
就忘了摩擦的這回事,
不要輕易讓自己造成一個個的遺憾∼
三、
以前不知道什麼叫做「近情情怯」,
慢慢的,
深深的體會到了箇中的滋味。
還記得以前聽到老師說一個故事,
是在跟我們說明「近鄉情怯」的情境。
當時舉了兩首詩當背景,
王維寫的那一首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還有賀知章的那一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那個故事描述了一個很久沒回故鄉的人,
在回到故鄉前夕時,
心裡的那種感受。
想想小學生,
那裡知道這種心情,
當時連「床前明月光」都不太清楚呢!
不過那時卻記住了這故事,
每一年多長大一點點,
就多體會了一點點當時背的那些詩的心境。
我的老師一定想不到,
當初那個自閉的小子,
上課一點反映都沒有的怪小孩,
也許是十多年後,
唯一還牢牢記住她當初講過那麼多事情的人∼
如果她知道了,
不知該要難過?
還是會有一點點的感動?
對我來說「近情情怯」的意思,
有點類似「近鄉情怯」。
只是那個「鄉」,
改成了可以替代許多東西的「情」。
對物品的感情、
對家人的感情、
對情人的愛情、
對朋友的友情、
對生命的熱情∼
通通都讓人感到有一點點害怕跟不知所措。
越是接近,
就越不知所措,
心中百感交集的心情,
大概就是這樣。
有些期待在需要實現的時候沒實現,
之後就轉變成一種恐懼∼
不要對我太過溫柔。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疾病,
害怕溫柔的疾病,
哇哈哈∼
你還是會期待,
只是當它來臨時,
你卻不知如何去面對∼
很多的事,
似乎都是這個樣子∼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世界,
沒有一件事,
是完美的進行著,
一切都會有那麼一點點的驚奇∼
四、
有時只是想要靜一靜,
但身邊的一群朋友,
就會紛紛詢問:
「啊!你是怎麼了?」
有時只是想要說說話,
但身邊的那群朋友,
也會紛紛詢問:
「啊!你心情不好啊?」
有時想說話,
有時想沈默,
這不是很正常的週期嗎?
還是又是只有我自己才會這樣?
(哇!「還是又是」耶!真怪的句子)
古人不是說過: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嗎?
不管怎麼樣,
永遠都會有人問你:
「你怎麼了?」
往好的方面想,
一直都有人關心著你啦!
只是,
偶爾會有一點點小煩而已。
極端兩極的思考模式與衝擊,
在生活上帶來了不少樂趣,
但也會有相對的矛盾產生啊!
五、
我老覺得雙子座的特質就是∼
可以把「冷場炒熱」。
我發現啊!
我有些朋友都以為我話很多。
平常大家在一起時,
我發現我話還真的蠻多的∼
因為,
我老擔心場子冷掉嘛!
(不過月光老說:「你一講話,場子就更冷了∼」
她同學都說我很冷,呃!)
為了讓大家都有熱絡的感覺,
就只好拼命的說話啦!
哪有人聚在一起不說話的,
這就好像兩人打電話一樣,
有人打了電話,
兩個人只拿著聽筒卻不說話的嗎?
(有啦!吵架的時候∼呃!)
結果等到哪一天,
發現場子不需要自己時,
這時就會想要當個隱形人,
聽聽別人說話就好。
但是不說話時,
有些人卻以為我們失常了∼
這...還真難跟這些人解釋啊!
啊∼
又離題了。
說回近情情怯,
人生只有短短數十個寒暑,
有些東西這輩子只能遇上個幾次,
就像看那個瞎瞇慧星還流星的,
這一次沒看到,
下一次也老到看不到了。
有的人很慘,
剛好生在週期的中間,
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
沒看到,那就等下輩子吧!
很多事似乎也都這樣,
緣分就是在這個階段來到,
沒有去珍惜或把握,
稍縱即逝∼
再一次,
又是下一輩子了。
不過我只要一想到要不斷的輪迴,
就覺得生命好苦哦!
我老覺得我會認識的人,
一定跟我有一點關係,
只是我們都還不清楚而已,
也許上輩子你還是我的兄弟姊妹之類的∼呃!
呆呆國的王子與公主兄妹檔∼
有時想想,
這輩子沒把握,
那下輩子還是有牽扯,
這樣好像也沒啥不好哦!
呃!
April 10, 2004
這個月,
幫我的朋友顧家。
所謂顧家,
就是他想去休息一下,
所以由我幫他回版上所有網友的留言。
本來我們討論我應該要用什麼名字當作化名?
如果由我來選的話,
我可能會選個男生的化名。
哪知?
他選了狐狸跟玫瑰花。
後來我就扮演起玫瑰花的角色了∼
把自己假裝是個女生來回留言,呃!
(後來發現,自己弄得好像是個花癡... ...)
結果,
我留言的習慣沒改變,
總是在回留言前,
喜歡來個引言。
沒多久大家就快猜出我是誰了,
然後還紛紛寄信給我這個跑去休息的朋友。
我心裡很納悶,
為什麼一定要揭穿玫瑰花是誰呢?
聰明的人總是太多,
就不能一起裝傻嗎?
有些東西說穿了∼
那種感覺就沒有了。
我跟我朋友,
最忌諱的一件事,
就是硬要揭發他人的秘密∼
幹嘛!蘋果日報啊!
搞成這樣,
我們就一起裝死中,
哇哈哈!
信不回,
言也不留了∼
我決定把留言裡的引言,
搬回我自己的日記裡。
一、
開場白:
多美麗的玫瑰花,多可愛的玫瑰花,大家就這樣深深愛上它...啊∼我那紅紅的臉蛋盛開在太陽下,我那亭亭的丰姿搖曳在春風中,我那高貴的氣質受人尊敬...喔,美麗的玫瑰花,喔,可愛的玫瑰花,大家就這樣的愛上它。
有人說:「上帝關起了一扇門,就一定會在某個地方開啟一扇窗」。所以不開門的這段時間,由我這朵玫瑰花,在窗邊陪大家解解悶。代班的主持人,功力比較差,所以就請大家將就著點吧!
什麼事都在發生/朱德庸
『當我沒工作時,每過一天就增加一天對工作的執著。
等我找到工作後,每過一天就增加一天對工作的厭煩。
當我沒談戀愛時,每過一天就增加一天對愛情的浪漫。
等我戀愛後,每過一天就增加一天對愛情的冷漠。
當我沒結婚時,每過一天就增加一天對婚姻的憧憬。
等我結婚後,每過一天就增加一天對婚姻的破滅。
當我沒孩子時,每過一天就增加一天對孩子的期盼。
等我有孩子後,每過一天就增加一天對孩子的倦怠。
當我沒建立新生活時,每過一天就增加一天對新生活的熱情。
等我建立新生活後,每過一天就增加一天對新生活的失望。
對我來說,沒發生的每一天都會增加一天對人生的嚮往。
而發生後的每一天,都會增加一天對人生的無奈。』
Hello!親愛的∼
你們也是這樣嗎?
...我也是。
這就是我們的人生啊!
二、
愛情與婚姻5%的差異/張妙如
說再見
『你說要離開了,
我把自己哭成雨,
又哭成生根的樹。
然後你走了,
我始終一直在那裡,
因為太痛苦而長成了永恆。
自此,
時光與我無尤,
三千年了,
我說不出一句再見。
直到有一天,
和尚來念了六千九百九十九次的經文,
我才還原成蒼蒼老婦。
「再見吧!」我也要離開了。
不是因為受感動,和尚度我以俗事,
我已經無法承受永恆式的騷擾,
如果折磨可一再地重複又重複,
我寧願接受快樂也無法複製,
而人生只能一次。
所以再見吧,
三千年原來只是三秒,
我想去找浦島太郎,
一起喝杯酒。』
看到這一則,
讓我聯想到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祂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Hello!親愛的∼
請多注意路邊盛開的玫瑰花∼
別讓花瓣真的成了凋落了一地的心。
三、
昨天聽某位才女彈古箏時,
不知怎麼的,
突然想到了秦觀的詞。
秦少遊的詞清麗和婉、深情款款,
其中有一首詞在寫牛郎與織女的故事。
從古至今,
有許多閒人雅士喜歡詠歎牛郎與織女的故事,
不過這一首詞被大家公認是其中的千古絕唱∼
鵲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白話文:
一片片纖細輕柔的雲彩,翻弄出巧妙優美的形狀;
一顆顆迅速移動的星星,為傳遞離愁別恨而奔忙。
銀河遼闊兩岸迢遙,默默踏著鵲橋,匆匆越過銀色波浪。
每年一次的相逢,任金風送爽、玉露紛降,更顯得聖潔高尚。
就這一次相逢,遠遠勝過人世間千萬次、無數次的你來我往。
雙方溫柔纏綿的情意,就像那銀河流水一樣悠長;
久等相逢的美好時光,飛逝而去短暫得夢幻一樣。
真不忍心看喜鵲們,才助他們相見,又搭起分別的橋樑。
然而,兩人的情如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永恆猶如地久天長,
又哪裡在乎,是否能天天都從早到晚長相廝守、總陪著對方?
心得:
可以送給Yuyu∼跟版上的大家。
說到愛,
想到了某本書裡的一段話。
『大家都有這種經驗吧!
因為太漂亮、太喜歡而捨不得吃的糖,
後來卻積了灰塵,或是融化而不能吃了。
我們心裡頭的愛,
如果吝於付出,
只是堆積在心裡的話,
就一點價值也沒有了。
世界上的美好,一次也無法親眼目睹。
我們應該將心中既深又甜的愛,
經常表現出來,付出愛來過日子。』
Hello!親愛的各位∼
祝大家有個愉快的週末∼
April 10, 2004
今晚,
看書看得太無聊,
又煮了一杯咖啡,
完了∼
又睡不著了。
然後持續發呆中∼
書也不看了,
就顧著掛在網上,
唉唉唉∼
來個王子自言自語Part II好了,
一樣依慣例,
落落長啦!
當式語錄
最近我們的新聞節目越來越像綜藝節目了。似乎每隔一小段時間,綜藝事件變會捲土重來,從莉莉卡拉OK事件,到前一陣子許純美的我在上流社會的日子-許式語錄。我們的新聞節目真是求新求變、多采多姿、不務正業…呃!說漏嘴了。
說到語錄,以前都是掛點的人才有語錄出現,現在則是應用在說話與常人不同的狀況上,由於有人稱我是「王子」(也是意指非「常人」),所以我也想幫當先生出個「當式語錄」。
從1997年開始使用Outlook,我便一直都有用「記事」來記錄我簡短的生活的習慣,最近在進行電腦資料的備份,無聊時又看了看以前的記事,發現我以前還真的夠無聊的。當別人用日記本在寫日記時,我的Outlook與pst檔則一直陪伴我度過了這七年的工作生涯。我想就讓大家看看王子(n.)有多王子(v.)好了。
一、
歷經連續兩年長時間的加班生活後(14-16hr/day),
我迷失了我的生活重心,
我失去了我的興趣、朋友、與家人相聚的時間,
我只知道不斷地工作……
某日寫下了這一段,
之後我就不再讓工作成為我生活的唯一:
『生活的重心在哪?
有的人喜歡上班的日子,
有的人喜歡下班的生活。
那我呢?
我沒有喜歡或不喜歡,
哎!真糟糕勒。』
二、
工作的第一年,
理念與現實互相交錯與衝突,
(年輕時總覺得做事最重要,
但卻不知道做人才是做事的基礎,
不會做人就無法做事)
我想盡辦法解決我過於稚嫩的問題,
於是寫下了這一段不斷地提醒自己:
『人因環境而不同,
生長的環境創造了人的風格,
工作的環境則在磨練人的風格。
別在意別人的想法、做法,
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我沒辦法變成另一個人,
別人也不會跟我一樣。
所以時時刻刻互相溝通、了解與寬容才能有良好的人際互動。
朋友的定義大家都不相同,
就如同「很近」的定義不同一般。
能稱的上朋友的人對我而言就如同家人一般,
但對別人朋友可能有等級之分吧!
別計較太多,
畢竟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啊!
如果真不能釋懷,
就先當同事吧!
朋友是不能強求的。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真是至理名言,
交淺言深,
自己難過,
別人也辛苦,
何必呢?』
三、
剛升經理的時候,
想努力的改造公司的文化,
但卻不知道文化不是「強迫」而來的,
有時理想跟現實還是有些差距,
當時寫下了這一段,
但到現在,
那份工作仍是我們所有同事的最愛。
『上鼎閱讀好像沒有運作了,Why?
If 我想要成長那麼就去成長啊!
但是希望大家一同成長只是理想狀態,
別抱求太高的希望。
畢竟每個人成長的定義都不相同。
工作的情緒與態度是會互相感染的,
一個人積極那麼其他人也會感受到積極的氣氛。
但一個人消極,
同樣的其他人也會感受到消極的氣氛。
我不想當個影響他人的人,
但我也不願受到別人的不好的影響。
單純的想法往往最不易達成。』
這一句話是我學長跟我說的,本來我是沒什麼感受,後來工作經驗比較多,也再次回到學校進修,對這一句話的體會就很深了。
為什麼提到這一件事呢?其實是看了檸檬妹的網站上被藏鏡人留了句沒禮貌的言,有感而發的,雖然我安慰檸檬妹不用理那些網路小白,但看了就一肚子火。
這一句話是以前練武的時候,聽學長說起的。我自己是從小就習武,雖然沒有很認真,但也是拉哩拉雜學了一堆,而等到我可以參加比賽之後,只有一次比賽沒得獎,家裡現在有四十多個全國比賽的冠軍獎盃,哈~老實講,拿冠軍沒什麼了不起啦!以前EX都說是「做作」才得第一名啦!
練武的人門戶觀念大部分都比較重,大家都很在意流派或是練哪一種武術,而我很少聽過有人真正在談武道的精神,練武似乎永遠都在比誰比較厲害(手槍永遠比人厲害啦!),而我其實對這爭論一直都興趣缺缺(我又不是在練打架得第一)。
只要是比賽就會有競爭,但其實它的標準很主觀,然後是被侷限住的,因為我的學長跟同學已經是全職的在發展武道文化的推廣,這過程難免會有些挫折跟非議。所以當時他就跟我說了:「專業只是騙人家不懂的」。
等到我回學校念研究所,更發現是如此。有些老師們的態度一直都蠻... ...優越的,結果上課講的內容,台下的學生有些比老師懂得還多。上到系統安全,結果下面坐的就是在做系統安全的學生,哈~
其實老師擁有他們各自的專業,這是無庸置疑的,只是在學校裡老師們上的課不見得是他們的專業領域,所以有些時候就會出現老師講的煞有其事(其實是不太對的東西),學生們則面面相覷,不知該說什麼。
我工作的領域跟我的家族環境一直跟建築與設計有關,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有機會認識一位專門在拍攝建築物的大師,跟幾位全球知名的建築師,在他們身上就發生了些有趣的事。
說一下這攝影大師的趣事好了,我跟他見面時根本不知道他是業界裡公認的大師,他來台灣只帶了一機一鏡,是他們國產的徠卡。然後工作時我看他拍的東西,也還soso...我還以為他只是一般的設計師而已。後來才知道我看的Lighting Design裡面很多案例都是他的作品。等到我知道之後,頓時發現那些我不以為然的相片,馬上變的非常的專業,哇哈哈~其實沒那麼誇張啦!我的意思是說,有名跟沒名其實真的有差。我從他身上學到的觀念是,什麼相機、配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腦袋。
我自己很喜歡攝影,不過我不太相信什麼「大師」的。對我來說這種東西很主觀,就自己喜歡跟不喜歡而已。所以我對於那些攝影評論都是隨便看看而已,這跟影評還有樂評一樣,有些時候那些評論跟我一點共鳴都沒有。我還記得「陶吉吉」上廣播時說過:「那些在評論我音樂的人,他真的懂音樂嗎?」我一直很欣賞這一句話。寫大家都會寫啦!問題是:「你做的出來嗎?」做的出來,才有資格說別人的哪裡不好吧!而且說了也只代表個人的觀點而已。
不只是攝影、電影、音樂或文章,生活裡的每一件事也是一樣的。有些人喜歡評論別人,然後弄得自己好像很專業,省省吧!我的心得就是上面的那一句話啦!!「專業只是騙人家不懂的」而已,現在是信大師才能得永生嗎?(我信奉「低調才得永生」啊!)
所以當我看到那一句「網站做的不怎麼樣?」,實在是@#$%︿&...他以為他在演布袋戲啊!?藏鏡人早就已經落伍很久了,現在流行的是深喉嚨啦!!!
所以我的感想是,網路小白何其多,小白太多時,只好當作是在鍛練自己的修養,哈~
就以這一篇支持檸檬妹,我覺的你的Blog是最優的~
P.S.
以上言論也謹代表我個人的想法,與我抱持不同觀點的,請在你自己家抒發意見,就不用到我這邊當小白了~
P.S.2
寫這篇的時候,肚子裡一把火,沒有表達得很完整,哈~
其實我很贊同韓愈.師說裡的幾段話: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其實每個人都有專業,也都有各自的想法,但不是因為自己知道了一些東西,就表示我們比別人高貴,每個人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只會評論別人的人,永遠都在當別人的導師。我只希望我能謹記「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然後虛心學習新的事物,這是我自己的目標啦!!!
P.S.3
學界跟業界其實各有專精,能夠相互研討交流,就能激出更多火花。只是有極少數的專業人士(不論在哪裡都有這種人),態度比較優越一點,不過那真的是少數的幾隻青蛙啦!!其實我也是青蛙,呱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