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公司舉辦了「工作團隊與團隊協作」的內訓課程,我覺得是近十五年來參加過最精彩的一次管理與溝通方面的工作坊。課程進行過程中我們是分組競賽的,當時我們自己單位成員被安排在同一組,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就感受到團隊同仁能力跟品質的重要性。跟熟悉且有默契的人一起闖關,明顯就是開外掛。劣幣逐良幣真的是影響很大的問題,我認為劣幣不盡然一定要說是能力不到位,而是無法與其他人協作,但自視又高,這種人越多,那個工作環境的氛圍就會越差。説回教育訓練,我整理了心得,也紀錄在這一篇分享文中。
「本次內訓課程非常精采,講師授課方式活潑生動,且隨時與學員互動,從一些實作的活動中,去類比團隊協作會產生的誤解,以及如何改變自己溝通協調上的觀點,實作的活動包含了巧拼板以及團隊報數,因此在本次的課程結束後,除了參與的管理組同事外,後續也想彙整內化傳遞給部門其他同仁。
課程一開始從團隊與團體的差異開始說起,企業組織的組成裡當是一個團隊,而團隊跟團體的最大差異就是擁有共同的目標。而之後圍繞在團隊的角色與功能、團隊的發展、團隊的能力一一進行細節上,以及有系統架構的歸納來做重點說明。
之後進入了團隊的成長、改變、突破的方式來進行論述,讓參與課程的學員思考沒做過、不願意、不敢作,這些對應到前面的成長、改變、突破的主要障礙。而課堂的最重點在於「溝通」,這裡分析了為何難以溝通?以及什麼樣的人會難以溝通(有能力又有意見)。而要面對不好溝通的狀況要從尊重與理解切入,具體的實施方式包含有:傾聽、認同、提問、說明。其中也提到在工作職場上有不同需求的工作者,包含為了權、名、錢,或爽。在面對不同需求的人時,應該注意尊重、讚美、認同,再接續回我們要溝通的主要意念。
疫情的關係,假日跟平日沒有太大的差別,全家人都關在家裡,有時想想家裡還有好幾個樓層,彼此可以適當保持一點距離跟空間。
小孩起床後固定會看個書,寫個評量之類的。至於我會有時間好好煮個咖啡或是泡個茶,看看旅遊實境節目,轉換一下心情。
通常到了下午就會回到書房工作,反正也沒其他事情,就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也避免胡思亂想或過度的擔憂。必要的風險控管有備而無換,但太過杞人憂天的話,對身心有不良的影響。
之前看到許多 Youtube 經營的頻道,有時會思考市場到底在哪裡?比方說就直播自己在看書、吃東西之類的。原本只有一兩個人經營類似的主題,現在隨便搜尋就一大堆。
疫情開始之後,Work From Home跟著興起,之後出現了更多工作直播的頻道,本來一直不解這樣的主題會有閱聽人嗎?
但後來發現我自己看書或工作時,有時候會播這一類的影片,一方面有個東西在放映,另一方面會覺得有人一起在努力,是一個蠻正向的遠距互動。(話說以前在國外工作,我都會放台灣的節目或新聞)
基於實驗精神,在工作的時候也順便錄製了幾段 Work From Home With Me 的影片,可惜的是我喜歡的音樂都有版權,因此只好找 Youtube 上授權的音樂庫,來做為影片的背景音樂。
我的書房沒有美麗的景色,但是環境跟設備都蠻適合工作的,如果哪天 WFH 工作覺得有點孤單,可以把這類的影片播出來當做背景,會有一點療癒的效果。
P.S.
剛剛小孩對於這種直播看書或工作的頻道,感到不可思議,然後說:這種節目也有人要看哦!
同時還問我,到底誰會看這種節目?
我心想你爸爸我就會看啊!而且你們兩個還不是很喜歡看森林裡面徒手用原始手法蓋游泳池的節目......
Youtube 上其他的線上閱讀與工作頻道
https://youtu.be/QYpDQxHfTPk
就目前網路行銷的領域來說,關鍵字策略是行銷工作上很重要的一環,不論是做網站本身的優化(SEO),亦或是採購適合的關鍵字廣告,如何選擇關鍵字都是一件重要的議題。
簡單分享一下我自己個人對於關鍵字策略的擬定,以及網路行銷應用間的一些想法。我主要想探討的是在行銷議題間的策略,而非SEO方面的技術,對於SEO方面有需求的,或許可以參考一下坊間眾多的SEO排名服務。
在傳統媒體的廣告策略上,我們通常都會先考量曝光的管道跟媒介,然後鎖定適當的消費族群,估算廣告成本所能帶回的效益。同時也會製作適合這媒體播放的廣告內容。在行銷議題上,有些人會參考Heinz M Goldmann所提出的AIDA(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and Action)模式,原先這是應用在業務人員的推銷技巧上,但是引用到網路或傳統媒體的廣告行銷策略上,到也蠻適用的。
所謂的AIDA簡單說,就是先吸引注意(Attention),接下來引起興趣(Interest),然後刺激消費的慾望(Desire),最後使顧客完成交易的行為(Action)。在傳統媒體方面,我們通常會先鎖定消費族群,例如一間汽車經銷商,想要推銷剛出款的休旅車,那可能會鎖定廣告的媒體。如果是電視媒體,那麼必須選擇適當的頻道跟節目,比方選擇旅遊頻道、運動頻道或是財經頻道來進行廣告播送。這樣可以確保看到的使用者中,消費對象能佔有較高的比例。
同樣的如果是想在雜誌媒體曝光,那麼可能會鎖定汽車雜誌、時尚雜誌或是財經雜誌,這部分的讀者裡,消費者比例也較高,較能得到消費者的注意力,廣播也是類似的概念。
當轉換到網路上來,選擇的行銷管道可能是入口平台的Banner或彈跳視窗型的廣告,選擇哪一種入口平台,就是一種考量。不過現在的策略,應該都是著重在流量高為主,散彈打鳥總是會有一、兩隻被打到吧!除了入口平台外,關鍵字廣告也是近年較有廣告效益的一種方式,應該說與一般網路廣告比較起來,關鍵字模式是廣告商能夠控制預算,也比較能分析廣告實際帶來效益的一種方式。
說到關鍵字廣告,選擇什麼樣的關鍵字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了。這就跟開店沒兩樣,開店的原則首先當然是先考量有人潮的地方,不然開在一個沒人知道的地方,那麼店的服務再好,也沒人知道。所以關鍵字選擇通常的重點都會落在熱門查詢,然後配合所謂的關鍵字包圍策略,來擬定要購買或自己優化的關鍵字。
關於這個主題很早之前就想寫了,只是工作一忙起來,主題就列在我的文件清單裡,一直到最近參加了幾個活動之後,才又想起了這一件事。
這兩年在跟廠商談行銷案的推廣與配合時,不論是B2B或是B2C的廠商,對於Blog的風潮或是網路討論區的口碑效應,通常都很感興趣(從去年開始奇摩知識家已經成了眾公關公司,與SEO公司的新載體了)。從業務端的角色來說,這應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不需要提供太多的範例,廠商自己已經認同了這種置入性行銷的方法,對於銷售來說已經成功一半了。
但對於我這種企畫端的角色來說,實在是相當的痛苦。我去哪裡找來各式各樣的網路寫手,可以來進行所謂的口碑宣傳跟置入性行銷的工作。
身為一個長期在網路上抒發心情與分享生活的族群之一,我能理解置入性行銷的存在,而擔任網路企畫端的工作,我也知道市場的走向跟需求,不過我始終對於這方面的議題有些冷漠,操作得當可以幫客戶帶來好的效果,但操弄過了頭一方面損失了客戶的形象,一方面也會賠上個人的聲譽。
所以我不反對置入性行銷,但支持所謂的披露原則。也因為有自己的堅持,所以我不太願意拿自己私人的空間,去作為工作上營利的工具之一。但我的個人空間還是有著商業行為,不論是推薦獲利或是廣告獲利,老實說我還蠻喜歡推薦兼獲利的模式,差別只在於這的確是我真心想推薦的東西。
我自己的單位除了幫客戶包裝所謂的行銷方案之外,自己公司的入口網站也經常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來進行宣傳跟行銷的工作。礙於許多的因素,我總覺得所謂的網路活動,經常都是才開始就已經結束了,或許活動起始的時候號召了許多的人來參與,但只要獎項一公布之後,似乎活動的生命週期也跟著結束,網路活動的生命週期太短,似乎無法好好發揮所謂的長尾效應。
舉幾種網路活動為例,邀集大家參與跟推廣與集氣的,最後抽出獎項;亦或是請資深或高人氣寫手進行置入式行銷,幫忙撰文寫些推廣或使用心得;請使用者設計或分享某一個主題,最後評選來得到某些獎品;線上參與活動然後抽獎選出得獎人選。大抵上網路活動,約有這幾種通用型態。
我們幫客戶設計過幾種置入性行銷的活動,只可惜活動的設計本身,往往就需要兩周到一個月的時間不等,這麼長的時間包含了活動主題的企畫、頁面的設計,程式的套版,有時會加上電子報行銷的搭配,同時也得跟客戶端溝通。如果有要邀請寫手幫忙推廣的話,還得先洽尋適當的人選,看看對方有沒有興趣參與。
以客戶跟公司的立場,當然希望所有的評論只有正面而沒有負面,廣告嘛!就是不管什麼樣的東西都要包裝的美美的,不然找我們廣告幹嘛!這是一種是事實,所以越高明的廣告,會包裝的越精緻,而對於使用者來說,只能自己判斷東西的好與壞。
從九月開始我轉換到新的研發單位,負責新服務研發方面的工作,連同這一次在這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我已經從B2C單位,跳到B2B單位,現在又換到了RD單位,辦公桌也因此換了四次,我覺得不管到哪裡,每隔半年調動一下位置,似乎是躲不調的宿命。
在原本的單位裡,最大的困難在於工作的協調。而轉換到了這個秘密武器開發的單位之後,最大的問題則是對於新技術的瞭解不夠,每天得閱讀大量的資料,同時得思考用什麼方式可以建立競爭障礙。不過在多數專利被申請之下,想到避開他人的專利,同時申請自己的專利,唯一的方法就是全盤瞭解,這也算是一件吃力的工作。其實恐懼的來源,應該就是「無知」,而無知應該是我現在最害怕的問題,哈~
多數的同事看到我總是開我玩笑,說我到新單位之後看來春風滿面,一方面逃離了原先壓力很大的營收單位,另一方面又可以專心做技術職的工作,不需去煩惱人事管理的總總問題。不可否認的人事行政事務的管理,的確會耗去多數的心神,讓人每天下班時疲憊不堪,不過研發工作也不輕鬆,但好處是這跟自己的興趣相符,就算辛苦也能夠苦中作樂。
我們的會議室視野很不錯,在原先的單位裡,因為西曬很嚴重,考量到多數同事的工作環境,我們的窗戶都被紙板遮蓋住,避免太亮的陽光跟熱度影響到工作。新單位的人員編制較精簡,且我們的位置較不會直接受到西曬的干擾,因此多數時間都可以看到窗外的視野。工作感到壓力跟鬱悶時,偶爾看看戶外,還蠻有解壓跟開闊視野的效果。由於這間會議室太亮,不太適合用投影機,後來老大決定買一台42吋的LCD電視,所以現在開會都是看電視啦!
由於人少,所以我也將我的私人物品放在公共區給大家使用。現在要專注在研發工作上,相對的茶跟咖啡的消耗量更多了。我帶了電動虹吸壺、電動摩卡壺,還有個法式濾壓壺,希望這麼喝下去不會胃酸逆流才好。新工作的會議很多,跟專利工程師、法律顧問、技術顧問、小組成員......都有密集的會議,為了做好智財權的建檔,不論大小的會議都要有完整的記錄,為了這個需求我只好去買了一台SONY ICD-UX60的錄音筆。專業的錄音筆效果真的很不錯,不過就是貴了點。
希望今年我們的工作能有個初步的成果,到時後就可以正式對外公開啦!努力的工作,就是為了要完成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