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K新買的書了,「風之影」這本書有的人說好看,有的人說前面三分二有點悶,我目前看了大約十分之一,我發現我似乎對於這類的書都有好感,哈~

Bedroom

我看書的速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越變越慢,有些時候似乎鬼打牆般,某些段落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在想,會不會是我不夠專心的緣故?

說到這,我不得不說說「但丁俱樂部」這本書,這本書我大約看了四十幾頁就看不下去了。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亦或是我閱讀這本書有障礙?(好吧!自己看不懂,就別牽拖翻譯翻不好......)我對於書本一開頭落落長的各種人名,總是無法在我的腦海裡形成一種意象。因為這樣,我就無法進入書裡的世界。目前它以已經被我列為拒絕往來戶了。

Bedroom

在大眾唱片行買CD,每滿一千元可以兌換一個簡易的收納箱。雖然這收納箱很醜,但也比換個海報來的好。在上一次買唱片時之前我換了六張海報,結果現在原封不動的還躺在我車子後座的地板上。

前幾天一直想買新的櫃子,好把我那些佔滿了地板的書跟CD收納一下。但是看了看,房間裡實在沒有地方擺書架或櫃子了,我只好把不常看的書搬到和式間存放。

Bedroom

這個醜醜的收納箱,本來預估大約可以擺個五十張CD,沒想到竟然可以擺上將近八十片。若加上在上面堆疊,那就可以放更多了。Jerry說當CD超過一千片時,就很懶得數。之後再計算就是兩千片、三千片......為一個單位。看來我要離兩千片,還有很長的努力空間哩!前幾天聊到我們都有些朋友喜歡玩音響設備,他們的音響都達百萬級,有的光熱機就得花個十幾二十分,但神奇的是這些百萬級的音響擁有人,專輯的數量卻不多(我想可能是有些媒體數量較少吧!例如LP之類的...),看來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我看再過個三十年,我應該還是停留在聽CD的等級吧!了不起買個十萬等級的音響,我就可以偷笑了~哈哈~

2006-07-31  -  duncan Email  -  1180  -  影像日記 - 讀者回應

沙漠般的風味

2006-07-31  -  duncan Email  -  1011  -  我的視界 - 讀者回應

我蠻喜歡以人物為主題的照片,不過我在這一部份向來都不擅長,對我來說拍街道或風景,比拍人像照輕鬆多了。不過這是個人比較級的說法,我在攝影的種種事物上,還有很多需要去學習。攝影跟藝術很相似,它都是一種主觀性的創作與表達,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觀點與特質,特過不同的人所呈現出來的作品也就各異奇趣。我喜歡紀實類的風格,就是拍下某一瞬間,呈現出原本或是截然不同的一面,而這也就成了我在拍照時的一個重心。

我對於生活中人物主題攝影的要求,跟我練習武術的觀點有一點點關聯。武術的種類很多,但基本的要求大多都是一致的。因此我們在欣賞武術表演時,著重的就不只是侷限在動作技法上。我認為要練好武術,基本功與技法的純熟是根本,而如何去掌握「氣」或者「神」,反而成了判斷好或不好的標準。氣跟神聽起來很玄妙又抽象,但若是以演繹來做說明,能扮演好劇中的角色,詮釋出內在的情感,引起大家的共鳴,也差不多是掌握了氣跟神了。

因此我在拍這人物方面的照片時,除了基本該注意的「構圖」跟「光影」之外,我最在意的是能不能把握到主角的神韻,或是當下的那個情感。當然對我來說,這是一輩子的功課,我希望有能力可以捕捉到生命中動人的一刻,自許之~

01

02

03

04

=> 深入閱讀...

2006-07-30  -  duncan Email  -  2157  -  我的視界 - 回應(2)

週五跟一位朋友,聊到了有關書跟音樂的事。他推薦了劉墉的書籍給我,我說我好久沒看勵志類的書了,現在大部分都是亂讀一通。後來回想到這件事時,才發現自己閱讀的風格,已經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了。

從小到大,唯一保留下的好習慣,大概就是喜歡看書。還好我媽對於我買書跟買CD這件事,一直都是持贊成的態度,不過難免會碎碎念就是。這幾週我整理房間時,我媽就會趁機挖苦我說:「你的財產大概就是這些書跟CD了吧!」

由於書越來越多,而房間的空間有限,所以現在買書時,我都會考慮再三。如果是書局內或edia那邊可以閱讀完的,我就不會買。edia的書很多,而且Jerry會持續的補貨,有些書他有買的話,我大概就會選擇在咖啡館裡看完。

七月份書單

本月份終於又去誠品光顧了,不過我那張誠品新會員卡還是沒用到,舊的這張還可以用到明年哩!最近一連看了「Le Dernier Trappeur(最後的獵人)」跟「Eight Below(極地長征)」,對於狗狗跟大自然環境的生活很感興趣,所以買了兩本跟動物有關的書。一本是「藏獒」,另一本是「狼圖騰」,看起來還蠻厚的,很適合睡前閱讀,哈~

另外聽說「風之影」很好看,推薦排行榜的前幾名的書幾乎都看完了,這個擺在書架上的第一本聽說很不錯,所以順手帶了回來。至於「浪人劍客(23)」,我老是搞不清楚我買到第幾集,不過離上次買漫畫書已經超過三個月了,肯定這一本我還沒買。本來還想買「時空旅人之妻」跟「越界20000哩:2個人,2部摩托車的冒險」,時空這本Jerry已經有買了,找一天再去edia那邊消化,至於伊旺麥奎格的摩托車等下次再買好了。一次買太多,也看不完~

七月份歌單

至於本月份的唱片,Jason Mraz的「Mr. A-Z」與「Waiting For My Rocket To Come」是Jerry推薦的。而Shayne Ward的同名專輯最近超強打,所以一起買回家。至於Keane的「Under The Iron Sea」與庾澄慶的「戒不掉」是老早就想買的,所以本月一共採買了五張新專輯。這五張都很好聽,強力推薦~

現在家裡CD也都沒地方擺,本來考慮多買一個大的CD櫃,但考慮到以後搬家的問題,還是先用收納箱整理就好。以後要規劃一面牆,專門放CD才行,哈~

2006-07-30  -  duncan Email  -  1207  -  書的迷戀 - 讀者回應

Z世代的一中2街

2006-07-30  -  duncan Email  -  996  -  我的視界 - 讀者回應

宛如蛋黃般的夕陽

2006-07-29  -  duncan Email  -  1102  -  我的視界 - 讀者回應

下班後的居酒屋

2006-07-28  -  duncan Email  -  1438  -  我的視界 - 回應(2)

一早起來我就開始料理今日的早餐,在紐西蘭的超市採買對我來說是很有滿足感的一件事,因為這些看似日常生活的小事,讓我更覺得自己貼近了當地的生活。對我來說旅遊最大的樂趣除了陌生的探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親身體驗當地的生活了。三明治的製作很快速,總之就是東西包一包,用個刀子從對角切成一半就行了。我向來對於料理食物這件事沒什麼天分,而也都不太有興趣去接觸這些。但前兩年回歸校園生活後,很多時候得自己料理食物,加上旅遊與日本頻道節目看多了,對於廚房的事物越來越有興趣。我想這應該是好的開始吧!尤其我現在都乖乖洗碗盤,對於這樣的改變我媽應該是最大的受益者。

paper9-23

早晨的天氣與昨天相近,天空飄著細雨。來到這邊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天氣,除了在Hamilton遇上了真正的大雨之外,其他就算偶有小雨,也是一下就放晴了。有趣的是,回程經過Hamilton時,又遇上了大雨,似乎那一帶水氣特別豐沛。

住汽車旅館有個好處,那就是車子停在房間門口超級方便。在這裡多半的時間我都穿著拖鞋,主要是長時間的開車,這樣的穿著會舒適一點。我只有要下車觀光或是遠距離行走時,才會換回我的布鞋。而車子後坐看起來實在有點凌亂,因為我都把後座當成曬衣場,貼身衣物與襪子就這樣披在椅子上,雖然有排列,但就是不怎麼美觀又沒形象,老實說衣物真的乾的很快哩!我快速的把東西整理了一下,旅館的老闆人很好,我在這裡收到了台灣送過來的Email,有個重要的文件需要列印,老闆二話不說就幫我印了出來,而且不肯收錢哩!有了這文件,讓後來的行程便利了許多。

paper9-21

在前往The Square的路上,經過了這間藥房。昨晚在旅館裡氣喘發作,果真被醫生給說中了。我在出國前有點感冒,醫生開了抗生素給我,千交代萬交代我一定要在出國當天回診,不然他擔心我出國後會因為環境溫度的變化,引發氣喘之類的......。當天因為時間來不及得趕去機場,所以就沒回診,然後在紐西蘭的每一天我都喝冰啤酒當開水,果不其然昨晚就發作了。

我買了一瓶感冒糖漿跟兩包喉糖,在國外生病很不方便,我也不敢亂買成藥,所以只好喝感冒糖漿撐著。而我每天一樣繼續喝冰啤酒、葡萄酒,結果回到台灣之後,到現在還沒完全恢復,真是始料未及啊!我的感想是,出國前一定得把身體給顧好,不然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那可多麼無趣啊!

paper9-16

我到達市中心廣場時,早已避開了上班的人潮。白天的廣場與昨晚的景致截然不同,看起來有生氣多了。i-SITE旁邊有個早餐車,看了就很想嘗試一下當地早餐的特色,很可惜我已經吃很飽了。我在i-SITE裡面拿了幾份地圖,服務人員告訴我Te Manawa博物館就在附近,並畫了一張草圖給我,告訴我要怎麼過去。

paper9-14

頁數: 1 2 3

2006-07-28  -  duncan Email  -  8350  -  浮雲遊子 - 讀者回應

在今年六月份之前我看過最悶的三部DVD裡,上次有簡單的描述了「THE WEATHER MAN(氣象人)」,這次分享一下「Munich(慕尼黑)」。另外一部則是「Syriana(諜對諜)」,有時間再來分享一下。

munich-04

基本上我會分享的片子有三種:第一種是我覺得有深度,但一般人不太會接觸到的。第二種是我完全看不懂,但偏偏其他人都說是好片的電影。第三種是我太無聊,沒什麼好寫時才把看過的電影拿來充數一下,而慕尼黑這一部電影應該介於第一跟第二種情形之間。

在DVD還沒發行前,我就已經在其他部DVD裡看到了這一部片的預告。我看片子之前很少做功課的,通常都是憑直覺選電影,所以一開始我一直以為這是動作片或驚悚片,結果看了之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

電影的劇情是描述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有十一位以色列奧運隊隊員慘遭巴勒斯坦Black September組織所殺害。在慘劇發生之後,以色列政府決定以牙還牙,派遣了秘密暗殺小組進行報復行動。小組成員一共有五名,隊長由Eric Bana(艾瑞克‧巴納)所飾演,其他組員分別由Daniel Craig(丹尼爾‧克雷格)、Hanns Zischler (漢斯‧史屈勒)、Mathieu Kassovitz(馬修‧卡索維茲)、Ciaran Hinds(西亞朗‧辛德斯)所飾演。

除了隊長看不出有什麼特殊的專長之外(我猜專長應該是他的成長環境),其他組員分別負責了交通輸運、文件偽造、爆破設備與清理善後的工作。整部片子的節奏有點沈悶,雖然它有暗殺跟爆破的場景,但這些畫面並不刺激,所以它並不是用一般動作片的方式來詮釋劇情,而所有劇情的鋪陳都有很濃厚的醒世意味。

munich-01

場景裡面有幾幕還有點黑色幽默,例如馬修‧卡索維茲所飾演的爆破專家,他真正的身份只是個玩具製造者,根本談不上真正的爆破專家,也因此在行動的過程中,出了許多差錯。艾瑞克‧巴納所飾演的隊長,為了執行以色列政府派給他的暗殺任務,他與專門販賣情報的組織聯繫,由這組織取得暗殺名單上的目標資訊。有幾幕他因為違規被帶到這組織裡,參與了他們的家族活動。在這一幕裡,有很強烈的家園與國家的對比。

另一幕是他們與巴勒斯坦組織,一同在某個付錢買來的居留處短兵相接,這兩個組織的對話也透露出很深的民族仇恨,這些仇恨演變到現在,早已理不清,誰也無法阻止相互報復殘殺的悲劇發生。

在後段的情節裡,這些隊員之間開始有了疑問,他們並不知道暗殺的對象,是否真的主導了慕尼黑事件。而他們開始暗殺行動後,對方組織也動員起來,進行報復的行為。到最後他們的隊員一個個被暗殺,剩下隊長最後隱匿在紐約。雖然以色列情報局想徵召他繼續報效國家,但他不願再過這樣的生活。而在進行了這些暗殺活動之後,隊長就再也睡不安穩,隨時擔心對方會找上門來。

從這影片對比最近以色列與黎巴嫩之間的戰爭事件,應該更能體會影片中所要描述或宣揚的意念。在宗教信仰與民族的仇恨之下,這些敵對的團體之間,只有仇恨而沒有和平。在DVD裡有收錄了幕後拍攝的相關資料,其中就有描述為了要拍出這個慕尼黑事件後續的暗殺情節,編劇必須蒐集很多的資料,然後去模擬出相關的事件與場景。

munich-06

而為了要忠實呈現事件本身,拍攝的情節必須符合當時的情景,也因此它不像一般的戰爭片有著驚心動魄的畫面。相對的,影片本身要呈現的是很多的疑問,有關民族之間的仇恨,恐怖攻擊的手段,以爆制爆的行為......等等,這些都留給觀眾很大的省思空間。

也許片子的本身很沈悶,但他所帶給觀眾的是更為沈重的議題,這是一部可以讓人不斷思考的片子。同類型的片子裡,順便推薦一下剛出DVD的「Hotel Rwanda(盧安達飯店)」,這些片子都有很深層的意念,可以讓我們去思考許多的問題。

P.S.
我很喜歡電影裡場景的燈光布置,它讓電影有了更多的層次感。

延伸閱讀:
歷史小說與歷史電影─從史蒂芬史匹柏的〈慕尼黑〉談起

史匹柏的風骨《慕尼黑》

手中的香氣《慕尼黑》

你我都是殺人者《慕尼黑》

慕尼黑(官網)

慕尼黑(中文官網)

盧安達飯店(官網)

盧安達飯店(中文官網)

2006-07-27  -  duncan Email  -  2497  -  影音手記 - 讀者回應

這是今年以來,我看過最「悶」的一部片了。

the-weather-man-02

我在百視達看到「THE WEATHER MAN(氣象人)」這部片的時候,連簡介都沒有多看,就決定借回家,因為我是Nicolas Cage的影迷。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腦海裡總是跑出「Bringing Out the Dead(穿梭鬼門關)」與「Matchstick Men(火柴人)」的畫面,我想「氣象人」這部電影的精彩程度大概就介於這兩部片之間吧!還好它比穿梭鬼門關好太多了~

這部電影在描述一位氣象播報員的生活,我不禁聯想到2006/7/13的壹週刊,剛好也介紹了「天氣風險師」這個特殊的行業。本片的劇情是描述氣象預報員大衛(由Nicolas Cage飾演)有機會獲得到全國性的媒體「早安美國」去播報氣象,在工作上他似乎正要鴻圖大展,但他的私生活卻一團糟。

劇中大衛的生活可以說是現代人的一個翻版,只不過電影裡將生活的細節誇飾,從表面上看來似乎與我們無關,但實際上去思考,會發現其實我們不也慢慢陷入了這樣的境界。大衛一直有無法專注的毛病,他的父親是著名的文學家,而他雖然也想嘗試文學創作,但並沒有這方面的天分。他跟太太相處模式有問題,導致後來兩人分居,而兩個小孩則跟太太同住。他雖然分別想扮演起好兒子、好先生跟好爸爸的角色,但總是無法貼近家人的心,所以就連爸爸罹患癌症,他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全片最菁華的段落,我想應該就是他跟他父親在車子裡談心的那一段。他父親在得知自己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時,他的太太幫他舉辦了一場生前葬禮,這麼一來所有的親友都能來跟他告別,而他還可以參與其中。裡面有一段是大衛要上台分享他對父親的感言,可惜他才講了一句話,就跳電了。等到恢復供電之後,大家就繼續接著後續的流程,完全忽略了他要對他父親所說的話。於是他父親後來去找他,在車上他父親問他當時想說些什麼?這時大衛才說出了他對他爸爸的感覺。大意是他爸爸永遠是最堅強的,一直都是全家人的靠山。而他父親則告訴他,人生裡面就是不得不失去某些東西~

我覺得某些時刻我跟大衛很像。大衛一直想改善生活裡的不順遂,而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得到「早安美國」的工作機會上。他希望藉由到紐約去工作(原本他在芝加哥),可以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當他全心全意把心思放在這個工作的機會上,他卻忽略了當下的生活。而且他單純的以為,那些他失去的親情,可以因為這份新工作重新來過,全家一同到紐約展開新生活,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the-weather-man-04

有些時候我們都會把重心放在某一個未來的事物上,期待因為那樣事物可以因而改善某些事。但其實日子每天都在過,如何過好每一天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活在當下雖然是很淺顯的道理,但卻很難做到。

在片尾,他獨自到紐約展開新生活,他的生活的確因此而改觀了,我想原因也在於他終於認知了活在當下才是生活的重心。

片尾裡有一段很有趣,有個人問他未來的天氣如何,他回答說:「誰知道?」我想生活也就是這樣吧!未來誰都不知道,我們只能好好把握每一天的生活。

P.S.
裡面的駱駝蹄真的是蠻低級的~

2006-07-19  -  duncan Email  -  14840  -  影音手記 - 回應(23)

北帕默斯頓是個不太有機會出現在中文旅遊書上的地方。從魯瓦佩胡(RUAPEHU)區的東加里羅世界遺產國家公園(Tongariro World Heritage National Park)要前往威靈頓(WELLINGTON),勢必得經過瑪納瓦圖(MANAWATU)區,為了平均分散每天行走的路程,於是我在出發前選擇在瑪納瓦圖區的Palmerston North落腳。

Palmerston North是紐西蘭第六大城市,儘管如此多數的外國旅客並不熟悉這個位於火山高原下方的省城。在我所有的中文旅遊書籍裡,只有一本介紹到這個地方,而且內容僅有短短的兩頁,可見Palmerston North並不是以觀光為主的城鎮。但對紐西蘭留學有興趣的台灣人來說,它的地位可能不亞於奧克蘭與威靈頓,原因就在於它是個標準的大學城,紐西蘭最大的學校-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它的總部就位在Palmerston North。

paper9-01

之前提到紐西蘭的某些特質與台灣很類似,它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在觀光旅遊這一方面。除此之外,紐西蘭的教育機構,也是值得我們觀摩研究的對象。紐西蘭是以酪農業為主的國家,幾乎所有人對它的映象就是到處是牛羊。也許因為這樣的因素,在當地的價值觀裡,高學歷並不是青年學子的重心。紐西蘭全國只有八所大學,這八所全部是國立學校,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其他的技術學院,但多數的教育機構都以公立的居多。

雖然它只有三百八十幾萬的居民,而且位處於邊陲地帶,但這八所國立學校在世界大學裡扮演著搶眼的角色,在2004年泰晤士報統計的全球兩百大大學裡,它有三所入選(我們只有台大上榜),而2005年上海交大公佈的全球五百大大學,它跟我們一樣都有五所大學入榜(紐西蘭才八所大學而已)。而它的醫學、MBA與檢驗類的項目,更排名在全球各專業類別的前十名。由此可見紐西蘭的大學教育辦的很不錯,在世界大學裡有很不錯的評價,在教育機構的經營方面,真的很值得我們來觀摩與學習。

paper9-02

梅西大學不僅是紐西蘭最大的教育機構,其學生的人數也是最多的一所。它一共有三個校區,分別位於奧克蘭、威靈頓與北帕默斯頓。來到這邊之後,我認為最早建校的這個城鎮(1927年)是很適合唸書的環境,因為它不像奧克蘭與威靈頓這麼熱鬧,但它的生活機能一點也不遜色,相比較之下又多了一種寧靜平和的求學環境。說實在一點,就是學生根本沒地方去只能乖乖的唸書啦!

我從東加里羅國家公園離開時已經過了中午,這一天的午餐是在加油站附設的便利商店解決的,我買了一個三明治跟一瓶柳橙汁。在這邊三明治一個大約一百塊台幣,而牛奶跟柳橙汁都很便宜,一公升大約是30塊台幣左右。由火山區前往Palmerston North的路上,景致又與前三天所看到的不同。一開始我一直以為北島的特色就是丘陵地形,這的確是事實,但每一天所經過的地區,都有其特殊的面貌。今天所看到的由火山平原的地貌,逐漸又變成了山巒起伏、層層疊疊的田園風光。從言語上實在很難去描述這一路上風光景致的各種差異,只能說:「真的是太美了。」

paper9-06

抵達Palmerston North時才下午三點半左右,這天的氣候變化無常,一開始是陰天,時而飄著絲絲細雨,到達汽車旅館時,天空又已經放晴,而且還看到了一抹彩虹。在Check In的時候,老闆娘非常和善,她先介紹了旅館內的設施之後,還與我們閒聊了一下。這個城鎮我都稱它為貓都,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貓,旅館裡也有一隻胖胖的貓咪,老闆娘還特別帶我們去跟她的貓咪玩耍。另外飯店裡上網很方便,使用一天才80塊台幣,比較特別的是它連線的方式有點類似我們的ADSL,但設備截然不同。老闆娘拿了一整盒的設備給我,只要將它接到牆壁上的特殊插座裡,就可以使用了。

紐西蘭汽車旅館的特色就是房間很大,一般衛浴設備都會包含按摩式浴缸,雖然它沒有台灣汽車旅館來的精緻,但絕對可以讓我們放鬆的休息。有趣的是飯店裡有周遭餐廳的介紹,連餐單都有Copy一份,實在是太貼心了。我光是研究晚餐要吃什麼,就花了半個多小時。我居住的地方離市中心有一小段距離,我選了一間連鎖的牛排餐館,決定慰勞一下自己,因為今天一整天都是吃三明治。

paper9-03

頁數: 1 2 3 4

2006-07-14  -  duncan Email  -  13201  -  浮雲遊子 - 讀者回應

這標題真是有夠饒舌的。在7/11跟7/12我分別在蘋果日報的論壇版面,看到「台灣的誠品上流美」與「我寧願住文化垃圾場」這兩篇文章。其中「台灣的誠品上流美」那篇是由一位東海美術系的助教授所發表,「我寧願住文化垃圾場」這篇則是一位電影人所投書的。

eslite books

我將我覺得有趣的部分節錄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台灣的誠品上流美

『誠品老闆吳清友涉弊案則令人想起另一台灣奇觀:全世界唯一24小時營業的書店,子夜時分仍門庭若市,紅男綠女絡繹不絕。「誠品現象」塑造了一個「書香社會,城開不夜」的台灣文化奇觀。現在的問題是:「誠品現象」與其他「台客現象」到底有何關連呢?傅柯說文藝復興時代的知識法則遵循一種「相似性」原理,以詩人般的直覺聯想在宇宙萬物間尋繹出A像B,B像C,C像D……的微妙關連……。

......

而在駙馬爺與誠品之間,還可令人聯想到許純美的「上流美」。「誠品現象」可謂文化界的「上流美」。許純美與誠品皆體現了台客精神中的「假仙」。但許純美的「假仙」帶有一種自我解構,卻不自覺的兒童式幽默,所以令人忍俊不禁。誠品上流美的「假仙」則是一種強迫症式的偏執執迷,自戀自溺,自欺欺人,一點都不好笑。

俗話說:「有總比沒有好。」誠品現象則證明了「有」有時比「沒有」更糟。誠品的文化奇觀其實只是用光鮮亮麗的櫥窗所打造堆砌的文化垃圾場。「有」真的比「沒有」好?在「文化垃圾」與「文化荒漠」之間,要做何選擇呢?也許「文化荒漠」永遠都還有重新開始的可能。而置身垃圾之間,只有被垃圾所淹沒窒息,最後自己也變成垃圾,也跟著一起製造垃圾。

......

台灣有兩大超級垃圾場,政治垃圾場在總統府,文化垃圾場在誠品。台灣最重要的文化邏輯就是垃圾的包裝行銷策略。誠品將文化垃圾包裝成品味高雅的精品,總統府則將政治垃圾包裝成冠冕堂皇的國之重器,欺騙剝削人民,虛擲浪費整個國家資源與社會能量。千萬不要小看誠品與總統府之間的相關性與相似性,那已不只是政商勾結的實質利益輸送,而是整個社會心理結構的同謀共犯關係。誠品「上流美」光鮮亮麗的櫥窗表象掩飾了台灣政治的腐敗下流,使得台灣人民面對全世界最貪腐無恥的政客,不但束手無策,還要故作清高,粉飾太平。』

我寧願住文化垃圾場

『誠品文化水平或許沒作者眼中高尚,但在我眼中,我看到它很努力替台灣文化與知識做耕耘,它日以繼夜替台灣築一道又一道文化高牆與長廊。雖常見高中生懵懂的跑去誠品,認為這樣就是人文表徵,代表自己成熟穩重,但至少我們樂見他們不是跑去網咖耗時間,不是聲色場所縱慾人生。隔壁鄰居每逢一段時間就會舉家到誠品信義旗艦店去逛,雖然他們不屬於高知識水平,但至少我聽到那位父親告誡他們小孩:去誠品不能穿涼鞋。當然沒人規定不能穿涼鞋,只是那位父親是發自內心對誠品敬仰,縱使那位父親只有國中畢業,靠擺攤販維生,但看到一個能逐漸改善台灣的誠品,就捨不得離開?

......

當大家看到誠品風光的一面,誰看到誠品15年虧損13年的歲月,因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堅持,我們才能得到這些文化綠蔭。難道風光是個錯,難道一定要傷痕累累經營才算是對文化藝術有所交代。
墨色國際的幾米,在文化藝術與品牌商業間拉鋸,適度曝光卻又不能氾濫。沒商業化沒包裝,走不出台灣,走不到國際。』

在上週我收到了誠品寄來的會員卡,隨著卡片有一張簡短的說明,告訴會員這張新卡的期限是如何計算的。有趣的是我的會員卡使用期限標註:93/01/09至999/12/31。我看的霧煞煞,我想理論上應該是可以用到民國99年吧!在誠品信用卡風波過後,我到誠品的次數銳減,每月消費的金額從以往三、五千到現在半年才消費個三、五千,我才明白這是讓客戶省錢的貼心好方案啊!

對於上面那兩篇文章所寫的,其實我都能接受,因為它分別代表了兩種不一樣的觀點,而我也有自己的觀點,很明顯這是個多元的世界。這讓我聯想到品味生活與生活的品味這件事。

以往在工作場所裡,閒暇之餘同事們之間難免會聊個天,偶爾會聊到彼此的生活習慣。有些人對我的印象,總認為我喜歡用好的,有時候他們會質疑這樣是否太浪費。通常有這樣質疑的,明顯的在生活習慣上跟我截然不同。所以聊到這類話題時,我都會覺得很冷,哈~

=> 深入閱讀...

2006-07-13  -  duncan Email  -  3146  -  小品散文 - 回應(5)

這是我在意慾蔓延閱讀版所舉行的線上讀書會活動,原本每計畫從六月份開始,每個月都會有個主題,讓大家一同討論,不過七月份主題還沒決定就是。我將我所張貼的文章,備份一份回自己的Blog上面。也歡迎對於閱讀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到閱讀版共襄盛舉。
--------------------------------------------------------------------------------

The Da Vinci Code 達文西密碼

在2004年達文西密碼中譯本發行時,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就閱讀了這一本驚悚的推理小說,老實說一開始看到封面跟書名時,我實在無法把它跟驚悚與推裡的情節聯想在一起。沒想到一開始閱讀,就深深的被書裡的劇情所吸引,書中涵蓋了宗教信仰、歷史、文藝、數學、密碼......等內容,這些看似完全不同領域且不太有關連的東西,在作者巧妙的結合之下,形成了緊張刺激的故事。

The Da Vinci Code -03

作者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把許多的文化知識彙整,編成一個他所想要的故事,當然這也引發了許多的爭議。包含宗教團體對於這一本書的抨擊,而歷史學者也出面反駁書中錯誤的地方。也因為這樣帶動了好幾本探索達文西密碼的書籍。而今年這部電影在全球陸續上映時,更引發了一些國家禁播的事件,而禁播的主要原因是『它違反史實並有詆毀宗教之嫌』。由於我的信仰與書裡提及的宗教無關,因此對我來說它只不過是一本小說,它的情節並不會影響到我對於歷史與宗教文化的認知,它只是帶給我閱讀上的樂趣而已。

在看完小說過了沒多久,就聽到這本書即將翻拍成電影。我還記得當時我看「National Treasure(國家寶藏)」時,就認為它的劇情跟達文西密碼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對於電影是相當期待的,原因是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機會去拜訪羅浮宮,以及書裡描繪的一些場景,因此我希望電影的推出,可以滿足我在這一方面的想像。

The Da Vinci Code -01

電影推出之前,就聽到坎城影評對於本片的評價極低,可以用「超爛」來總結。我對於影評總是半信半疑,每個人口味不同,而且我實在很厭惡看到滿是批評的文章。批評其實是件容易的事,寫出缺點很快,問題在於寫這些的人,真的懂些什麼嗎?我相信去看到每部片子的特點,才會對生命帶來喜悅跟快樂,於是我也跑去看啦!首映會的隔天,電影院裡真是人山人海,由此可見達文西密碼的影響力有多大,而影城周圍還有人在散發宗教方面的傳單哩!

=> 深入閱讀...

2006-07-12  -  duncan Email  -  2431  -  書的迷戀 - 讀者回應

這是我在意慾蔓延閱讀版所舉行的線上讀書會活動,原本每計畫從六月份開始,每個月都會有個主題,讓大家一同討論,不過七月份主題還沒決定就是。我將我所張貼的文章,備份一份回自己的Blog上面。也歡迎對於閱讀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到閱讀版共襄盛舉。

有鑑於這陣子達文西密碼所引發的一股熱潮,六月份的活動主題就是「說文論影—原著和電影之間」。

從1824年的視覺暫留原理開始,電影從早期的放映機,一直演變至今。如今電影已成了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許多好的電影劇本,在電影發行之後,改編成了小說。而更多的潮流,則是因為先有了好的文學題材,才改編成劇本,拍成了一部電影。比方達文西密碼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次,我們將討論有哪些電影文學或文學電影,讓人映象深刻,帶給大家不一樣的觀感與啟發。歡迎大家針對這個主題,來相互討論。我們可以從比較的角度、分析的角度、感想的角度、討論的角度... ...等不同的面向,來加入討論。主題並不侷限於某個電影文學,討論的方式也可以天馬行空,自由發揮,暢所欲言。

最後,期盼大家踴躍支持閱讀版的活動,有了各位的支持,我們才得以成長與茁壯。

P.S.
有關電影與原著的清單參考資料

因為身為版主,所以應該要拋磚引玉一下~

在大多數的情形之下,我很少是先看過了電影,然後又回頭去看原著小說的。近幾年來好的文學著作增加,這些好書往往得到片場、製片、導演或編劇的喜愛,然後有機會搬上大螢幕,讓更多的人得以接觸到這些雋永的作品。當然能搬上大螢幕,通常會考量到它所能帶來的商業價值,也因為如此在題材的選擇,亦或是編劇的改寫,通常都以能迎合大眾的口味為主導。早期的電影文學,都是以流傳已久的文學作品為主,比方說:「基度山恩仇錄」、「孤雛淚」... ...等。而有一個時期則以科幻著作為主,近年的魔戒,好幾年前的侏羅紀公園都是這一方面的代表作。至於人文紀實或是人物傳記,一直都是電影界喜愛的題材,像是「美麗境界」就是其中之一。另一種近年流行的主題,就是童書,像哈力波特將會拍完七集,而納尼亞傳奇在去年也重新拍攝,又呈現在大家面前,而納尼亞也分別有七個故事哩!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前面提到我少有先看過電影,又想補看原著的情況,但其中有幾部電影,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在看完電影之後,又回頭來閱讀原著。最早期的是獵殺紅色十月號(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作者是湯姆.克蘭西。我猜我看這部電影離現在應該有... ...十五年的時間了吧!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的著作翻拍成了多部的電影(十部以上),包含了冷血悍將(Without Remorse)、愛國者遊戲(Patriot Games)、克里姆林宮的樞機主教(The Cardinal of the Kremlin)、迫切的危機(Clear and Present Danger)、恐懼的總和(The sum of All Fears)......等等。獵殺紅色十月號是由史恩康納萊跟亞歷鮑德溫領銜主演,片長兩個多小時,在當時算是很先進的潛艇軍事片。由於對於當時各類的潛艇與編號很有興趣,於是我在學校圖書館借了這本厚厚的小說,整整看了兩遍,實在是愛不釋手。

在看過電影之後,對於人物的想像,很容易與飾演該角色的明星合在一起。有些軍事片或科幻片的場景,往往因為沒有相關的經驗,而無法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畫面,在透過電影的勾勒與描述之後,回過頭再來看原著,就能夠架構出書裡的場景。當然也有例外的狀況,那就是有些電影拍的太差,反而扼殺了讀者的想像力跟空間。比方說我們每次看金庸的小說搬上大螢幕,往往都很難接受一樣。電影裡為了將劇情濃縮到兩小時左右,不可避免的需要去蕪存菁,或重新編寫劇情。在這一部片中,改編的狀況不多,但還是閱讀原著有較多的樂趣。

High Fidelity-07

另外有兩部電影也是相同的狀況,這兩部電影分別是失戀排行榜(High Fidelity)非關男孩(About a Boy),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原著的作者都是尼克.宏比(Nick Hornby)。我也是先看電影,才發現有原著的翻譯小說。兩部片都有著自我諷刺的意味,主角都是中年男子。

=> 深入閱讀...

2006-07-12  -  duncan Email  -  2459  -  書的迷戀 - 讀者回應

部落客圓夢計劃,搖旗吶喊!
繼「日本曙光號」、「紐西蘭金剛大使」、「東京巨蛋看世棒」、「吳哥窟和平飯店」等活動之後,最近博客來書店時報旅遊又合辦了一個送部落客去旅遊的活動。參加這活動很簡單,只要先在博客來書店挑選一本書籍(不用購買),然後在時報旅遊的精選行程表上挑選一個與書本有關的行程,然後發表一篇行程特色的敘述文章,邀請親朋好友來助陣,就可以參加啦!(7/12截止,詳細辦法請參考活動網站)

這一次活動在最後階段裡,將會選出三位得獎者,這三位將可以免費出國一圓旅遊的夢想。原本我也很想參加「志在必得賞」,不過時間上無法配合,加上我還有一大堆紐西蘭的文章沒有產出,想想還是當個搖旗吶喊者好了。

在看過目前所有參賽名單的資料之後,我把我的支持票投給水瓶子。一方面我對於倫敦很有興趣,另一方面我常逛城市旅行,我想這是一定要支持一下的啦!

對於旅遊有興趣的人,千萬別錯過了這樣的活動。

2006-07-06  -  duncan Email  -  1367  -  影像日記 - 回應(2)

這是我第一次擔任旅遊講座的主講,儘管之前也擔任過研討會的主講,但在得知要負責紐西蘭旅遊講座的那一刻,真的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慌。我心裡在思考,如果遊記大部分的行程已經文字化,那麼人跟人面對面時,到底應該分享些什麼呢?

paper8-01

於是在講座前兩週,每天晚上我幾乎都會夢到我在進行講座,而講座大綱,是依夢裡的情境慢慢成形的。在剛開始我對於講座的內容感到很模糊,我只知道一個主題-「當先生尋奇記」,但對於要怎麼進行其實一點概念都沒有。

paper8-02

之後我慢慢回想起這一次去紐西蘭的起源,包含看到紐觀局與時報旅遊舉辦金剛大使的徵選活動,然後參加比賽時的整個過程,最後幸運獲得到紐西蘭旅遊探險的機會。在這段過程裡,其實我從未踏足過紐西蘭,對於紐西蘭的理解,也僅止於一封分享的Email,為了提出行程的企畫,資料蒐集了兩個多星期。

paper8-03

我想之所以能幸運獲得這次旅遊的機會,跟提出的企畫與事前的準備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我想將資料蒐集的方式與心得作為主軸,然後延伸到實地旅遊所遭遇的狀況,來作為這一次講座的內容。

paper8-04

=> 深入閱讀...

2006-07-04  -  duncan Email  -  3438  -  影像日記, 演講活動 - 回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