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3/21我跟主管搭高鐵北上,到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參加TWNIC所舉辦的2007網際網路趨勢研討會,這是頭一次到這個會議中心,從外觀看起來還蠻氣派的。當天聽了許多場精彩的演講,真的是收穫良多。
[構思]
這一張照片並不是我所拍攝的,特別挑選出這張,是要感謝小米跟小奈(還有巧寶)熱情的捧場。他們倆人號稱是當先生的粉斯(也僅只有這兩位粉斯而已),由於當天是週三,還讓他們請假前來實在很過意不去。所以特別挑選這張照片,感謝他們熱情的參與。通常使用NATURA Black 來拍人像照,不論是大堆頭亦或是個人獨照,都相當好用。由於是24mm的鏡頭,因此可以很輕易的將許多人都拍進去。一般若是兩、三人的合照,我會盡量讓人佔滿三分之二的畫面,僅餘留三分之一的空間,這樣一來可以突顯人物的特性跟表情。而通常我會選擇中間人物的眼睛作為對焦點,對焦之後再移動畫面來構圖。至於人站立的位置嘛!我耍了點心機,就是站後面一點,這唯一的好處是在多人的對比中,看起來會瘦一點。
[設備]
NATURA Black F1.9 & Fujifilm Xtra400
P.S.
由於家母今天上午因缺鉀溶血而住院,若這幾天太忙,每日一圖將暫停分享~
[環境]
剛到奧克蘭動物園時,第二站觀賞的就是這個半開放式的鸚鵡區。在這鸚鵡區的人,幾乎人人都自備一頂遮陽帽,我心想這遮陽帽主要的功能應該不是用來遮陽吧!這一區有動物園的管理人員在旁邊販售液態狀的飼料,只要手上拿著飼料,園內的鸚鵡就會聚集過來,能跟鸚鵡這麼近距離的互動,真的是一個很棒的體驗。
[構思]
原本我也想買個飼料來跟鸚鵡做近距離的互動體驗,不過我到的時候一直顧著拍照,等到我發現販售處時,飼料早就被搶購一空了。我在旁邊一直在觀察其他遊客,與這些鸚鵡間互動的過程。其中這小男孩衣服上的條紋對比到鸚鵡身上的斑紋,看起來非常有趣。而這一幅照片則記錄下當時互動的情景。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上週三參加了TWNIC所舉辦的「2007網際網路趨勢研討會」,原先我所準備的講稿只有圖片而沒有文字,而且我的圖片是利用圖層的方式,塞在一張張的投影片裡,所以看起來只有九頁的PPT檔,其實裡面塞了37張圖片。原本我想利用SlideShare的服務,將PPT的內容嵌入在Blog裡,但很可惜用圖層推出來的PPT轉檔一直出問題,直到目前還沒辦法解決,所以我想用文字來呈現可能比繼續處理這件事快多了。
說回演講當天,其實發生了突發狀況,這突發狀況奈奈音已經圖文並冒還原了現場的狀況,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過去看看,真的有趣極了。在奈奈音遇上麻煩時,原本坐在台下閒閒沒事的John跟我,被主持人點名得串場說點什麼,當時我心想不知道大家外套夠不夠厚,因為我一發言場子肯定會很冷。
在緊張跟麻煩的狀態之下,奈奈音順利了完成了第一個時段的分享,輪到我上台前,主持人告訴我說因為時間延遲,所以可能得將內容縮短些,然後研討會的最末段再撥出時間跟大家一起討論。於是換成在台上的我,遇上了腦袋一片空白的狀態,因為我不斷的思考我該把什麼內容略去才好。
於是,我把原本該說的部分,通通快速帶過,到頭來卻變成了搞笑的攝影小故事,這真是始料未及的。還有下文的是,我在講台上看到後面的工作人員,一直對著我畫圈圈。邊講的同時,我的腦子不順暢的思考著,畫圈圈是什麼意思呢?感覺很像是在演達文西密碼一樣,一直過了一、兩分鐘,我才突然明白,原來它跟頒獎典禮上所出現的音樂是一樣的......那就是告訴我們時間不夠了,趕快下結論吧!
於是準備了兩週的東西沒怎麼說,倒是在國外等待、等待再等待的故事,成了這一次分享的重點。這讓我更深刻的體驗了計畫永遠比不上變化啊!於是在回來之後,我決定把這一次的內容整理篇文字版,然後放在自己的Blog上做個記錄,下一篇就跟大家分享這次研討會裡我所準備的主題。
P.S.
希望這一篇的產出不會拖太久~
[環境]
過年期間曾走訪了一趟北投,之前經常到這邊來洗溫泉,但倒是頭一回參觀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溫泉博物館原本是日據時代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這早期的浴場在歲月的更迭中,曾淪為片廠倉庫,也曾經荒廢過。在民國八十三年時,被北投國小的師生發現,在八十七年時依原貌修復,然後成為現今的北投溫泉博物館。
[構思]
我拍攝的這個位置,是溫泉博物館的二樓(入口從二樓進入),正對面的那個小房間,是A6區「台灣好萊塢」。房裡正播映著早期的台語電影,在以前北投就已經是電影公司經常取景的地點,也因此有台灣好萊塢之稱。這屋頂的設計很像溫室,採光良好,我之所以拍下這一幅畫面,主要在於屋子本身的不對稱,以及投射在地板與牆上的陰影。這些不對稱的幾何結構,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目光。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在準備離開Hamilton Gardens的時候,天空又下起了毛毛細雨。這時候的天色快速的昏暗下來,方才所看到的風景,又出現了另一種風貌,於是我又稍做停留,拍下了這張照片。
[構思]
水的反射也是一種很好的主題表現,這湖泊的景致可說是相當的夢幻,短短的半小時內,因為光影的變化,整個景致也出現了截然不同的風貌與味道。我在湖泊的另一側,將相機固定在碼頭的地板上,然後趴著取景與構圖。由於曝光的時間有四秒,因此整個水面呈現了一種迷離的紛圍,這畫面的構圖上,我採用了二分法,除了主題建築與倒影能相互呼應外,我讓上方多重層次的雲朵,與下方水波紋跟倒影,也做了另一種對比營造。我盡量試著讓這畫面能呈現出中國山水畫的詩意感覺。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入夜後的景致跟下午的景象,帶給我截然不同的感受。當點點的燈火亮起時,那一瞬間有種衝擊式的感動,我不太能理解是什麼樣的因素,帶給了我這些情緒,不過從這角度向外望去,真的是美麗極了。前一天所張貼的照片,那路段就在畫面的左手邊。而這張照片目前是我那22吋液晶螢幕的桌面,從22吋的螢幕上觀看,所有的元素的細節,都相當的清楚。
[構思]
在塔上從不同的角度望出去,都有不一樣的美景。從這角度望出去,視野相當棒。一方面可以看到北方的奧克蘭透過港灣大橋與這端的市中心連接,一方面又能看到整個港灣裡的建築分佈,的確是非常的壯觀。在這一刻天色慢慢昏暗之際,我利用廣角端並將光圈縮到f8,拍下了這整個港灣的照片。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這條道路的前方連接著港灣大橋,往北奧克蘭向前延伸。從塔上遙望著路上一串串的汽車,我心裡都會思考著,每天行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是否早已習慣了這樣美麗的景色了呢?
[構思]
蜿蜒的道路一直都是很適合拍攝的一種主題,通常面對這種向前方延伸的路段,一般都會採用直式的構圖來表現。而道路本身在視野上就具有一種延伸性,因此我也很喜歡拍攝以道路為主的題材。在構圖時,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將港灣大橋的一部份抓進來,後來為了避免過多的東西搶了蜿蜒的主題,因此我將重點保持在被港灣所擠開的路段上。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抵達奧克蘭時,我搭著租車公司的循環巴士,從機場到Maui Rental Car的總部辦理租車驗車的手續。從下飛機時的那刻,直到抵達這個辦公室後,我才慢慢體會到紐西蘭人生活的步調。在這不小的辦公室裡,坐滿著等著領車的遊客,小姐要我稍後,她說待會有服務人員會跟我接洽。我大約等了二十分鐘,本以為小姐已經忘了我的存在,沒想到這邊的步調雖慢,做事的方式倒是有條不紊哩!
[構思]
我在等待叫號的時候,把我的行李整理了一下。我這趟帶了不少的電子設備,雖然電子設備都跟著我隨身旅行,不過我還是利用這個空檔檢查一下所有的物件是否可以正常的作業。從我這個角度,發現右方的椅子、電燈以及遊客的組合,有一種特殊的幾何感,因此我利用整理相機的空檔,隨手拍下了這張照片。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前幾天聽台科大技教所講座教授蔡今中博士,跟大家分享了「一個科教人員應具備的態度」的精彩演講,我覺得其中所述說的內容,並不僅僅只適用於科教界,因此晚點我想應該會把這次演講的內容整理出來,跟大家一同分享。(以下敘述方式,我改用我的理解來說明,所以語氣跟口調,都會與蔡教授的原演講有一點點差異)
在這次演講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小故事,就是當你在從事研究工作時,最幸運的就是遇見一位帶你入門的好師傅。蔡今中教授就舉出他個人的例子,他學生時期就讀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在他畢業多年至今,他一直都與他的指導教授保持聯絡,而每一回有機會到美國參加研討會時,他就會與老師聯繫,看看是否有碰面的機會。
有一回他要到費城參加一場學術研討會,在這之前他與他的老師聯繫,兩人約好在會場見面。在出發之前,他臨時接到他老師的Email,老師信上說當天他有事,沒辦法到費城跟他會合。他回信說,沒有關係,反正研討會結束後,他還會回到紐約,不然就直接在紐約會面吧!
沒想到隔了一天,他又收到老師的來信,信上寫說他已經將當天的事情排開來,所以他們又能夠在費城會面了。於是就這樣,研討會的當天,他的老師依約參與了他當天下午的研討議程,聆聽了他兩次的研究分享。會場中間休息時,他的老師跟他說,我今天還有事情要處理,很抱歉沒辦法全程聽完你學生下午的研究分享,時間一到我就會離開,到時候我就不另外跟你說再見了。
原來他的老師特別從紐約飛來,只為了聽他的學術分享,而議程一結束,他又得趕搭飛機回到紐約,繼續他原本的工作行程。聽到這裡,已經讓人覺得這位老師跟學生的關係,真的是相當的密切,而且僅為了之前的學生,而老遠跑到費城來聆聽他的演講,不過這故事還有後續的劇情。
就在蔡今中教授結束了當天的研討議程後,他收到了一封他老師的Email。信上寫說,我很喜歡你所進行的研究與方向,針對上午聽完你的分享之後,我有以下的幾點想法與意見,跟你分享。而這信件的下面,就一一列出他老師對於他研究的看法,以及他所給予的建議。
聽完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想起韓愈所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其實不管在那個領域裡,我們都有機會遇上這樣的老師,當然我們也都有機會成為別人這樣的角色。我想這個故事,多少可以讓大家多瞭解要當一位好老師的辛苦吧!
這場演講裡,還包含了其他有趣的項目,例如蔡教授分享了他念博班時修課的故事,一般學校的博班修課學分大約是五十幾個,而他的學校規定要九十幾個,所以他說修到後來根本沒課可修,在這情況之下只好去其他系所選擇一些課來上。而他利用這樣的例子,來說明跨領域的學習對於自己研究的影響,同時他也用這經驗告訴他的學生,老師建議你多修某些課,對學生來說都是有用意的。
Anyway,我會找個時間,將這次演講的內容整理一下,我想對於從事學術領域工作的人,或是還在攻讀碩、博士的學生來說,應該會有很大的助益才是。
P.S.
這篇文章裡有些細節弄錯了,因此在2007.3.22 22:44做了些修正。看來就算Jordan已經從公牛隊退休多年,我還是一直懷念著芝加哥啊!
[環境]
在Hamilton Gardens的時候,天色一直是陰晴不定。Hamilton Gardens的入口處有一座中型的湖泊,湖裡隨處都可以看到不同種類的鴨子游來游去,光是在湖畔坐一個下午,就是一種享受。
[構思]
我在天色快昏暗前,從湖畔的一邊,拍下了Hamilton Gardens的遊客服務中心。我刻意讓下方的湖泊佔了較多的畫面,一方面可以呈現出天空的倒影,同時也能讓湖面的波紋透露出多一點的寫意。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去年五月份時,我曾寫了一篇「我喜歡的電視節目(上)」,原本理當會有一篇下集的,但因為工作繁忙,結果還真如我那篇所寫的「如果我太懶,那大概永遠都只有上集了」,而我今天有感而發的主題,其實也源自於我之前想介紹的電視節目之一。
國興衛視每週四與五的晚上八點都會播出「全能住宅改造王」,這是我很喜歡的電視節目之一,不過我收看的都是晚上十點播出的那場。這節目主要是在介紹原本架構不佳的房子,在屋主的委託之下,節目會派出一位適合的建築師,來幫屋主重新打造他們的房屋。這整個的過程會被記錄下來,同時經過剪輯,播出給大家來觀賞。
單純的從節目的主題來看,這或許不是什麼新穎的話題,不過這節目最特殊的地方,在於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建築師對於房屋建造的思考邏輯,參與的過程,而最重要的是,他們真正是創造幸福的產業。由於我們家有好幾位建築師,我從小就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長大,因此對於從事相關工作的辛苦與點滴,感受特別深刻。
節目裡的建築師在瞭解了屋主的生活之後,進行大改造的同時,會設身處地的幫屋主保留下他們珍貴的記憶,甚至發揮許多的巧思,讓屋主在看到房子完工的成品時,總會忍不住感動的掉淚,當然看完整個過程的觀眾,感情充沛一點的,情緒往往也會隨著劇中的溫馨情境,而跟著掉下了眼淚。
這節目裡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會有個Before 與 After的畫面作為對照,而它所採用的背景音樂,專輯名稱剛好也叫做Before After。我想很多喜歡這電視劇的觀眾,都會想知道這是源自於誰的專輯,這是松谷卓的鋼琴創作專輯,不過台灣似乎買不到,對於這張專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Amazon上面購買。
為什麼提到這節目呢?對我來說,我就想成為劇裡的建築師一樣,將我的工作或生活,變成幸福的產業。前幾天我寫了篇「換了個位置,就換了個腦袋」,稍微抒發了一下我目前的心情。今天參與TWNIC所主辦的2007網際網路趨勢研討會時,有人問了現任台灣微軟全球技術服務中心副總經理洪志鵬先生,對於Java未來的看法。這個問題的確蠻有話題的,原因在於洪志鵬先生原先在昇陽服務,而現在卻轉而到.net的微軟。不過我覺得洪先生的回答很好,而這種處境也跟我的那篇抒發文有點類似的狀態。
總言之,每個人對於生活或者工作,都會有自己的觀感跟看法。而事實上,當我們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時,無法避免的我們都得努力的工作。有些時候,原本是因跟果的關係,在經過現實環境的混雜之後,往往讓人迷失了方向。比方說我們因為想要更好的生活品質,而努力的工作。但越努力工作的同時,有些時候沒抓到平衡點,反而失去了我們的生活。而困難的地方,就在於如何抓到這中間的平衡點。
而在工作上,我也面臨了理想跟現實間的相互拉距。我單純的希望,我能貢獻我所知的所有知識與經驗,幫助我的公司有更好的營收。而在這同時,我希望我能創造出幸福的產業,去幫助所有使用我們公司服務的人們或企業。但現實環境,總有現實的因素存在,企業是個營利單位而非慈善事業,因此我只能勉勵自己,在達成公司目標的同時,我能保持我的初衷,竭盡所能的去創造出滿足多數人的服務與產品。
「創造幸福的產業」是我個人小小的願望,它不容易達成,但只要我能夠堅持,儘管只是一點一滴的貢獻,它都將會是我努力工作的熱情來源,以此自免之。
延伸閱讀:
全能住宅改造王的改造範例
[環境]
我在天空之塔上待了很長的時間,從天色明亮一直看到路上的街燈亮起。從高處往下望可以觀察到許多不一樣的角度,我很喜歡一點一點的去找出周遭環境吸引我的地方,包含建築物的結構,亦或是街道上的景致等,而我一直認為這也是找到特殊主題來拍攝的好方法之一。
[構思]
一開始我沒注意到這棟大樓的Logo,後來仔細的再觀察了一遍近端的建築物時,才看到那醒目的Microsoft的標語。在看到這棟大樓之後,我挑選了個角度,拍下了這工作的場景,以及周遭的環境狀態。畫面左邊的建築還有個鐘樓,非常的有趣。如果在這個地方上班,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這時剛好是下班時刻,整個奧克蘭市中心裡的人們,整準備下班回到各自溫暖的家。從這個高度向前望,可以看到主要道路上,塞滿了向外散去的車潮,當下的場景只能用壯觀兩個字來形容。
[構思]
我到天空之塔時並沒有攜帶腳架,在天空開始昏暗的時刻,我利用觀景台的玻璃帷幕,來固定我的鏡頭,透過廣角端拍下了這樣的景色。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在香港機場轉機時,不同的登機口區域,都會安排某些休息的區域,而這些休息的區域也是我很喜歡觀察的項目之一。畫面裡的這一區,是一個提供給小朋友觀看卡通的地方,我第一次經過時,這裡坐了五、六位小孩,在晃了大半個機場再次回到這裡,發現多了一位年輕的外國旅客。我覺得大人跟小孩搭配在一起的樣子,非常有趣。
[構思]
當初拍攝這張照片時,我想到的主題是「童心未泯」。以我自己為例,儘管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但我仍然喜歡看卡通、閱讀漫畫,而跟小孩玩耍時還會爭的臉紅脖子粗。所以我看到一位年輕人坐在那小小的座位上時,我就想要拍下這幅畫面。我選擇了一個角度,一方面可以完整的呈現電視裡所播放的節目,另一方面也可以將現場的環境記錄下來,包含這區域裡的地毯、座椅,以及旁邊免稅商店的倒影。
[設備]
Nikon D70 & Sigma 10-20mm F4-5.6 EX DC HSM
MyHeritage face recognition是個有趣的服務,只要在網站上簡單的註冊一個帳號後,你就可以上傳你自己的個人照,然後跟資料庫裡的明星臉比對,看看你的臉到底像哪些明星。
說到臉孔辨識,我在研一那年聽過一場演講,是有關臉孔辨識技術的學術討論,不過我對這方面的領域沒啥研究。後來曹回台大念博班,研究人臉辨識的主題,我對於這方面的東西,才開始注意到應用面的發展。對於人臉辨識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曹的Blog(Blog1,真的很有趣哩!
我知道這個服務,是去年時我有幾位Flickr contacts傳了幾封訊息給我,那時我才知道有這網站,提供這種有趣的功能。當時我看到後馬上透過連結,連回去要試試看,結果一看到要註冊後,我就想說晚一點再測,沒想到一拖就過了幾個月。
今天在尋找一些網路個人化服務時,又看到這個網站,於是就利用時間註冊,並測試了一下我的臉到底像誰。國中時我媽老說我像郭富城,我想我媽實在是太抬舉自己的兒子了,結果我後來跟同事說到這件事時,大家都笑得半死。這之後又有人陸續說我像竹野內豐,說到像帥哥還不錯,不過也有人說我像台灣藝人安迪,哈哈,所以後來誰說我像誰,我都覺得挺好笑的。
經過多年誰像誰的趣事之後,利用這套人臉辨識系統,又讓我重溫那種好笑的情境。我先利用曹文光幫我畫的插畫下去辨識,結果出來的清一色都是女明星。在這之後我又測試了幾張照片,結果還是像女生比像男生多,我不禁懷疑,我的臉有那麼女性化嗎?這幾張比對的照片裡,唯一重複出現過三次的就是元斌,看來如果我想整型的話,他應該是個很好的參考範本,哇哈哈~
[環境]
從我居住的Duxton Hotel Auckland往外望,即可看到天空之塔矗立在不遠的前方。飯店隔壁是一棟辦公大樓,儘管已經沒人上班,但某些樓層仍保持著燈火通明,從房間裡望向這空蕩蕩的辦公室,有一種熟悉而無法言諭的情感。
[構思]
我使用廣角鏡頭,好讓遠方的天空之塔跟前方的辦公大樓,能夠一起塞進畫面裡。辦公大樓的玻璃帷幕,反射出下方被行道樹所遮蔽的道路,因此我特別調整角度,讓道路的倒影能夠清晰的呈現出來。我很喜歡利用這種對比式以及反射的效果,來呈現出較多的環境元素。
[設備]
Nikon D70 & Sigma 10-20mm F4-5.6 EX DC HSM
[環境]
昨天所分享的是夜晚Albert street的街景,我形容晚上是多變的風情,對於不曾到過現場的人來說,可能很難想像,因此我選擇了一張白天經過時隨手拍的照片,來做個對比。
[構思]
以我自己標準來說,這張照片純粹是隨手拍下來的景象,當時經過這個區段時,左邊的Starbucks建築與前方古典的IMAX Theatre形成一種對比,因此我將焦點擺在上半部的建築體上,當時曾考慮過是否要先選擇角度再來拍攝,不過這時候行人很多,很難避開掉這些人群,因此我就隨手拍了下來。由這張照片跟昨天作個對比之後,可以發現燈光的設計,真的能為建築物帶來新的風貌與生命。同樣的光影的掌握跟應用,也是攝影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夜晚在奧克蘭的市區裡漫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Albert street上的IMAX Theatre以及Starbucks在夜晚呈現出多變的風情,看到這張照片總會讓我回想起,初到奧克蘭的心情。
[構思]
除了建築的光影很吸引我之外,在Starbucks前面的那三個人,才是我真正想拍的畫面。我覺得這三人的組合,搭配到這樣的場景,格外的有趣,因此我想拍下的,是城市生活中的一種對比,偶爾我也應該會是那三個人之一吧!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理論上,這句話應該不是什麼好的形容用語,不過很遺憾的,它正是我目前生活的寫照。
很多事物的狀態,從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與自己是當事者的狀況,有時往往是截然不同的。
曾經我對於某些生活、工作、家庭、朋友這些平日與我們有密集聯繫的元素,有某一種看法。結果時光飛逝、物換星移之後,再度面臨某些相同的場景、人物,我的觀點與作法卻大相逕庭,這一點對我來說倒是帶來不小的衝擊。
會有這樣深的感觸,最主要跟我現階段執行的專案有關。我所需負責的是提出一個計畫,然後能夠順利的推導讓它上線。
在還沒負責這個專案之前,我的身份可能只是一個單純的使用者或觀察員,我可以任憑己意,接觸或避開我喜愛與不喜愛的主題。
結果當我處理這個計畫之後,我就得面臨專案上的壓力,視野不再是個人觀點,也不再有好惡,而是從一個組織為出發點,所有的想法,都必須以達到組織的目的為主。
於是在正視了現有的環境,組織成員以及目標之後,不管這結果是否如我的預期,我都得開始進行計畫的推展工作。儘管從我的出發點或是一點點專業上的判斷,與這計畫的主軸有所抵觸,我都還是得盡力來達成任務。
寫得這麼模糊,我想大概沒多少人知道我在說那方面的事吧!哈~個人的部落格一直都是我抒發己意的空間,不管是我所面臨的壓力、我的生活點滴,亦或是我想分享的美好事物,通通都發佈在這虛擬的小小園地。
儘管它是個虛擬空間,但在長期的使用之下,它也跟我真實的生活有了密切的聯繫,所以慢慢的,抒發己意時也得思考很多層面的問題,這一點倒是在一開始時,所料想不到的。
Anyway,近日的壓力不小,儘管我都告訴自己,有壓力才會成長,不過生活能夠更輕鬆一點的話,那當然更好啊!
換了個位置,就換了個腦袋,有些時候只是適應現實環境的一種調整方式而已啊!
[環境]
在奧克蘭的第一個晚上,我聽從Jennifer的建議,到天空之塔對街的Mexican Cafe用餐。原本她推薦我去旋轉餐廳,不過我抵達的時間太晚,要打電話預約都已經客滿了,因此我後來選擇這間墨西哥餐廳。
[構思]
由於店內用餐的人很多,所以我乖乖的待在巴台邊等待。在啜飲著啤酒的同時,我一邊觀察店內忙碌的狀況,以及歡樂談笑的客人們。我從站立的地方,拍下了這個角度的吧台景色,這種場景的元素很多,我利用廣角端試著讓畫面的景深拉長,同時將ISO調到最高,拍下了這張照片。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以前過年時,家裡總會在年前採購一些新的生活用品,當然包含自己身上穿的跟用的,也會買套新的,象徵新年度的到來。所以小時候除了收紅包這一件事代表了過年外,有新的東西可以穿戴,也是我很喜歡年節的原因。
結果今年過年前,因為家裡計畫了出遊七天,出去玩耍基本上很難清洗衣物,所以根本也沒想過要買什麼新的服裝回來,反倒是利用這次機會,出清了許多舊的衣物。
在整理鞋櫃時,發現了櫃子裡的鞋子都已經硬化了,雖然外表還蠻新穎的,但因為年齡從十歲到六歲不等,在我猶豫了半天之後,最後出清了十雙鞋子。看著那一雙雙陪著我運動、工作、出國、流浪......的鞋子被回收,心裡有種難捨與哀傷的感覺。
這些鞋子出清之後,目前我只剩下一雙皮鞋,其他通通都是運動跟休閒鞋。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我只好再去採買新的鞋子,我分別利用三週的假日,到處去尋找即將陪伴我繼續生活的新伙伴。最後我一共買了兩雙在正式場合可以穿戴的鞋子,也多買了一個新的電腦公事包。
我一直都是DIESEL的愛用者,應該說我的品牌忠誠度很高,只要我用過覺得不錯的商品,之後採購我一定會以這個品牌為優先的考量。
這兩年台灣的DIESEL代理商很少進口DIESEL的皮鞋,大部分看到的都是以流行前衛的鞋款為主,而主要代理DIESEL服飾的貿易商,更進口了退出台灣市場多年的DIESEL StyleLab設計師產品,以前StyleLab退出的原因就是因為商品的單價太高,採購的顧客越來越少,因此才退出市場的。近幾年來DIESEL產品的定價越拉越高,在媒體強勢的曝光下,高單價的商品買氣似乎還是不錯,於是這個設計師產品又回到了台灣。
對於動輒萬把塊的東西,我實在買不下手,這些錢拿來買房子還比較實在一點。儘管如此,我還是喜歡到門市去走動,看看一些新款的商品。上週到中友時,發現了這一款皮鞋,雖然它比較偏休閒風,不過蠻符合我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小姐願意給我七五折,打完折後三千六,於是在考慮了一週之後,我去買了一雙回家。原本我挑選的是另外一個色系,不過店裡沒有我的Size,所以我最後帶了咖啡色的版本回家。
[環境]
在前往紐西蘭的飛機上,會經過國際換日線,由於不知道何時才會由黑暗轉為白天,因此整個航程上,我幾乎都在等待黎明的到來。對於攝影這件事來說,等待的行為似乎是家常便飯,我想旁邊的人對於我一直拉開窗戶的行為,應該感到很好笑吧!
[構思]
在隱約看到光線的時候,我便開始準備拍攝的動作。我很喜歡坐在機翼後方的位置,因為這麼一來機翼可以成為前景,形成一種對比的畫面。我利用不同的光圈值拍攝了好幾張照片,透過雙層的玻璃窗拍攝,在光圈縮小的狀態下,很容易出現窗戶上面的污點。因此我將光圈開放,並將ISO值調高,另外EV值減了三分之一,拍下了這張照片。拍攝時我不太知道身在何處,不過下方半弧形的輪廓依稀可以辨識出是海灣的景致。在高空中拍攝這類的照片,是一件讓人很興奮的事。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前陣子發行了不少新專輯,有些是老舊團體的精選,有一些則是我喜愛歌手的新唱片。因為一下子出現了太多我想要買的CD,為了避免我一時激動大量採購之下,所以前兩個月我都離唱片行遠遠的。
上週末去買一些新的襯衫時,不小心經過了唱片行,果不其然我不知不覺就已經站在一排CD櫃的前方,開始東挑西選。
因為是偶然經過,沒把採買清單帶出來,結果晃了半個多小時之後,只記得想買這四張。
其中諾拉瓊絲跟喬許葛洛班一直都是我深深喜愛的歌手,丹尼爾的專輯則是從第一版就想買,還好忍到了現在,包裝又不一樣了。而我國中時期的偶像團體接招合唱團復出歌壇,雖然少了羅比,不過我還是很死忠的支持者,畢竟在那個年代,我還勉強算是追星族的一員,時隔多年能夠聽到自己回憶裡的聲音重出江湖,這種感覺還真是複雜啊!
[環境]
在機場準備轉機時,往往都會安排一個安全的時間,通常大都是抓二到三小時。在進行長途飛行時,如果想要節省機票錢,就可以採取以時間換取經費的政策,通常轉機的次數越多,體力跟時間的消耗就越大,當然托運行李進進出出的機會也增多,這也多少增加了一些行李遺失的風險。我有幾次長途的飛行,來回轉機有過八次的記錄,因此機場裡的貴賓室或是咖啡館,對我來說就像是家一般的親切。
[構思]
這張照片是在香港機場的Starbucks拍攝的,我的下一個航班約有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差,我在出口處看到星巴克咖啡館,由於這裡就在轉機的入口處旁,於是我決定先在這邊落腳,晚點再到貴賓室報到。我的位置面對著咖啡館的入口,看著來來往往的旅客,觀察著每一個人的神情跟步調,其實也是消磨時間的好方法。我看到畫面裡這位女生的背影,應對著窄小的入口處,很有機場咖啡館的意境,因此隨手將這畫面拍了下來。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自從放年假的前幾週到現在,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曾再買新書回家。本月份到誠品購買GQ跟國家地理雜誌時,另外又帶了四本書回家。
最近工作繁忙,我想這四本書應該可以撐上一、兩個月沒問題,不過累積越來越多的書籍分享心得沒寫,不禁感嘆時間的有效利用,似乎得再加強了。
[環境]
搭飛機時,經常可以遇到這一類逆光的場景,每次看到這畫面,想拍時卻不一定有相機,而手邊拿著相機時,也不見得可以遇上光線直射進來的狀況,因此我總覺得這畫面對我來說,實在很難捕捉到。使用全手動機械式的相機有個好處,那就是不用擔心會干擾到飛機起降的運作。
[構思]
這一次我很幸運的在遇上這逆光的場景時,身上剛好有一台傻瓜相機。這台Olympus Pen EE-3有一個光感應器,這感應器用來偵測環境光,是否能夠讓相機裡的底片正常的曝光。基本上雖然這是逆光的狀態,但相機還是認為現場光源不足,因此無法按下快門。我經常使用一種暴力拍攝法,就是讓鏡頭水平的對準地面,輕按快門時就可以解除快門鍵的鎖定,不過這麼一來相機就無法正確的曝光,這拍攝的結果經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一張照片除了窗戶的光線過曝外,椅背的輪廓還蠻清處的,所以勉強算是達到我的需求了。我想這種讓人料想不到的結局,就是使用這台EE-3最有趣的地方了。
[設備]
Olympus Pen EE-3 & KODAK T-MAX 400
知道MyBlogLog的widget有一段時間了,但因為近日工作繁忙,加上我實在很不想再修改Blog的首頁,因此一直都沒有申請這項服務。
上週在準備一些資料時,又看到了其他朋友Blog上面掛上了這項服務,於是我利用這個週末,也把這服務掛上我的Blog,這麼一來可以多跟一些來訪的朋友互動,這一點應該會很有趣。
簡單的說,只要你到MyBlogLog上面註冊一個帳號,登入過後再瀏覽我的Blog時,在右方的Who comes visiting的項目裡,就會出現你來訪的記錄,當然如果你有自己的網站或Blog,也可以將這服務掛在你的網站上,讓你也知道有誰來拜訪過你,當然前提是這些來訪的朋友們,都得註冊過才行。
有關這個網站的服務,已經有許多朋友寫過相關的介紹,我向來都很偷懶,所以有關這個服務的一些說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下面的延伸閱讀。期待大家註冊後,彼此能分享更多的訊息。
延伸閱讀:
amarylliss。艾瑪[隨處走走] - [分享] MyBlogLog 讓我知道您的來訪
[ Blog Worker ] 工頭堅部落‧ 部落格臥客: MyBlogLog:讓我知道您的來訪、讓我分享我的流量
[環境]
天空之塔是我到了紐西蘭之後,第一個拜訪的景點。從飯店步行到這邊,有一小段距離,不過不用擔心迷路的問題,只要抬頭望一望,就能清楚的看到目標物,聳立在我的眼前。儘管目標很明顯,但怎麼上去這倒是個小問題,眼前的這棟大樓就是天空之塔的入口處。
[構思]
在準備進入這棟大樓前,這時的天色已經開始慢慢準備進入黃昏的序曲。我看到大片的玻璃帷幕,反射著對面的建築與天空的光影,站立在這裡,有一種似乎要邁入神奇境地的意味,於是我將這一幕拍了下來,而且牢牢的記在我的腦海裡。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抵達奧克蘭時,從機身窗外可看到天空正下著毛毛細雨。初抵達時的不確定感與不安的情緒,一時間湧上了心頭,接下來我就要邁向未知的旅程了。
[構思]
這是我跨出機場時,所看到的第一個景象。機場離市中心有一段距離,這一區並不熱鬧,從門口望出去,只看到車流從不大的車道中向左離去。我注意到這裡所搭建的屋簷非常特別,在逆光的狀態下我拍下了這一張照片。前方的旅客有了些許的剪影效果,而從屋簷透出來的光線,剛好描繪出了這建築的細節,這張照片充分表達了我此時此刻的心境。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即將在2007年3月20日至21日舉辦兩天的網際網路趨勢研討會,地點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301室(北市徐州路二號)。
為什麼提到這一場網際網路趨勢研討會呢?因為在3/21日的「網域名稱、個人風格」的兩場研討會裡,我將參加下午13:30-16:00的場次,跟其它的朋友一同分享個人為主的新網路時代。
說到這實在有點頭痛,我是在2月3日收到TWNIC的邀請函,很不巧的隔天我的VAIO就掛了,而當時我已經在武陵農場,因此完全無法回覆訊息。結果隔了兩天我就接到主辦單位的來電,詢問我是否能夠參加。在考量到工作的問題之下,本來想要直接推辭的,後來跟公司提了一下,我的主管同意我參加這場研討會,接下來就得準備些資料了。
沒想到時間轉眼就過,好不容易湊出個人簡介,而本週結束前得把PPT準備好,而我根本還不知道該講些什麼......我很認真的利用這幾週在思考跟醞釀,不過真的挺頭痛的。
Anyway,3月21日這天的場次,議程相當精采,許多知名的網路人都將跟大家分享個人網路時代的崛起,以及他們對於這個趨勢的想法跟觀點。如果你剛好有時間,也許可以一同來參加這兩天的研討會,相信我們都能相互分享,進一步了解這些網路故事背後的一面。
我個人很期待下面這幾場,如果只是去參加而不用上台該有多好啊!
一、打倒Google的第一槍:網路時代媒體革命的最後一擊 by 陳豐偉總經理(智邦生活館);
二、劉威麟先生(Mr.6);
三、陳函薇創辦人(社群書籤網站HEMiDEMi) ;
四、林志銘副執行長(愛情公寓網站) ;
五、C2C之個人廣告興起 by 陳郁辛台灣負責人(Kijiji) ;
六、如何讓你的部落格更有趣 by 林佳音小姐(奈奈音與麥犬愛的奇幻冒險日記);
七、非營利機構如何活用部落格?by 權自強先生(公益資訊--John’s Blog) 。
詳細資訊:
2007網際網路趨勢研討會
[環境]
我在香港機場時,看到這一面窗外的景色有點寂寥,灰濛濛的天空,加上忙碌的步調,孤獨的旅人們正準備邁向另外一段旅程。
[構思]
這張照片充分突顯了ISO 400底片的顆粒,原本在拍攝時,我希望可以記錄下當時外面一片慘灰的景象,然後搭配一小段的機身,結果在沖洗之後,畫面呈現出另一種類似油畫的感覺。本來我認為這是張失敗的照片,結果時隔一年後再回過頭來整理相片,卻發現我之前沒注意到的感覺。作品的本身或許不是執著在它的好或壞,能夠觸動到心裡深處,而產生某種感觸或共鳴,這就夠了。
[設備]
Olympus Pen EE-3 & KODAK T-MAX 400
[環境]
過年期間我到花蓮七星潭海岸的時候,發現岸邊的石頭上,到處都是暴斃的刺河豚。回到台中後,看到幾則不起眼的報導,有人說河豚為了吃浮游生物,誤闖進了定置魚場,最後無法逃生,導致大量河豚暴斃被沖上岸。但也有居民擔心是因為海洋生態遭到破壞,或是氣候異常所造成的一種警訊。而氣象局的說法倒是較為保守,對於暴斃這一件事的說法是:「還得多多觀察才知道結果。」
[構思]
這種刺河豚雖然本身沒有毒性,不過那身上的刺,還是挺恐怖的,不小心被扎傷的話,還得擔心感染的問題。我不太喜歡拍這一類的照片,也許跟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這個名詞有關,不過我覺得這種現象,應該在看到時就拍攝下來,並做個記錄。也許它是一種警訊,也許有其它的原因造成這個現象,但不論怎麼說,這也都是教育與生活的一環。所以我拍下這張照片,期待未來我能知道這個現象的成因。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在天星碼頭前,遇上一群人正準備進行拍攝工作。在同一個地點,我遇上許多不同的單位在進行攝影相關的工作,有拍電影的,也有拍廣告的,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我被當地的新聞台採訪,詢問我要如何慶祝千禧年的到來,採訪後對方還送我一張理容的免費使用卷,不過我一直保留著沒有使用過。以前在台中我很難看到攝影的拍攝現場,不過近年新聞台爆多,現在要看到SNG車跟採訪小組,似乎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
[構思]
現場正在進行測光的工作,以前使用純手動底片機拍攝時,也會利用測光表做一些事前作業,現在的相機都很先進,機身本身的測光系統都蠻精準的,在熟悉機身的特性之後,就算只依靠系統本身的測光功能,還是可以應付大多數的環境。由於這個動作比較少見,因此我將它拍了下來。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來往穿梭於維多利亞港灣的渡輪,是我以前上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我住宿的地點在尖沙咀區域,而工作的地方卻是在匯豐銀行大樓後方的寫字樓裡,我習慣看著海灣上面的風景,一方面視野較佳,另一方面渡輪比地鐵便宜了許多,因為這樣,我過著搭船上下班的日子。有陣子天天搭乘,並沒有特殊的感覺,但離開那個環境之後,每一回再坐上渡輪,腦海裡總會回憶起那段通勤上班的日子。
[構思]
渡輪上總有著工作人員,負責船隻靠岸時的工作。他們的工作日復一日,在船隻還沒靠岸前,不太能感受到他們的存在。等到靠近岸邊時,他們便會出現在出口處,等待著靠岸時需要工作的時刻。我很喜歡這張照片,以前不會想要拍這樣的畫面,這一次到這邊來開會,剛好隨身帶著相機,於是就拍下了這張照片。畫面裡左邊的這一位,就是現代船伕。市井小民的生活,往往最能觸動你我的心,因為我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努力的工作度過每一天。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Flyin Blue(青鳥樂團)的前身是醒屍團,這是來自於彰師大的創作樂團,在幾位團員於去年畢業之後,樂團改名為Flyin Blue。對於老諾所排定的節目非常熟悉的朋友,應該會聽過他們的聲音。跟大家推薦他們的創作歌曲OUR SONG。
★OUR SONG★
詞/小胖.kane 曲/歐肥 編曲/醒屍團
清晨陽光
敲醒了我的玻璃窗
鏡中倒影
反映都是我的迷惘
我問自己
哪裡才是我的方向?
背起吉他
走在擾攘的大街上
人來人往
到處播放重複影像
心中聲音
一點一滴漸漸增強
追逐夢想 沒有人能阻擋
讓我們能展翅飛翔
Never say sorry
Never surrender 大聲唱我們的歌
不必太悲傷 雨後天空總是很晴朗
瘋狂地唱著
不停地跳著 沒有醒來的一刻
這絢爛舞台上 不是夢中幻想
聚光燈照在身上
手中緊握的夢想
綻放
[構思]
在上台演出之前,我們在舞台後方的教室外,利用白色的外牆,拍下了這張團員的合照。由左到右分別是吉他:黃勝偉、貝斯:林釗逸、主唱:葉孟雯、吉他/鍵盤:林敬恆、鼓手/團長:歐奕欣。希望這一張照片是個開始,未來其他的人都能在媒體上欣賞到他們熱情奔放的表演。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3/3日我專科時代的母校舉辦教職員新春團拜,團拜活動在早期都是以酒會的方式進行,今年學校聘請了新任的李星謙校長,而新春團拜的活動也更顯的活潑,還特別邀請了樂團到校演出。
[構思]
在演出開始之前,舞台上已經準備好了待會表演所需使用的樂器。我在後台的角落裡,聽著前方司儀的介紹,望著空蕩蕩的舞台,心裡有感拍下了這張照片。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羅東運動公園有著許多特殊的景觀,這個佔地四十七公頃的公園,在設計時特別考量了健康、親水與綠地的因素,因此除了多項讓民眾休憩與運動的設施外,園內也居住了許多的野生動物。
[構思]
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的松鼠,在不同的林區間穿梭活動。用鏡頭追松鼠不太容易,有時需要一點運氣。畫面裡這隻松鼠非常活潑,只見牠從這棵樹,一下子就跑到了另一棵樹上。我很幸運的在牠停下來觀察我的瞬間,捕捉到了這個畫面。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大年初一的凌晨三點,我們便由台中出發前往宜蘭。有了雪山隧道之後,的確大幅縮短了交通的時間,途中我們還在國道三號的關西休息站小憩,結果才早上六點我們便已經抵達宜蘭了。太早到宜蘭也是一件傷腦筋的事,我們早上的行程安排了參觀宜蘭酒廠與設治紀念館,結果宜蘭酒廠還沒對外開放,而設治紀念館春節期間竟然休館,這實在是太神奇了。
[構思]
宜蘭設治紀念館是日據時代期間,宜蘭郡郡守的宿舍。這裡在宜蘭市政府的規劃下,將它改成對外的史蹟展示館,同時還結合了音樂館與餐廳的多角化經營。由於春節期間並未對外開放,所以我們一行人只能沿著建築物的外牆,繞行主體建築圈一周。我在某一個角落里,看到茂盛的林木與低矮的房舍,形成了有趣的對比,於是拍下了這張照片作為到此一遊的紀念。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今年過年期間,安排了一趟台北、宜蘭與花蓮之旅。初一時先到宜蘭玩耍,其中一個重點的行程,就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統藝術中心的建築很有本土的特色,初次來訪在某些地方,感覺好像回到了以前的中影文化城,也有某些場景看起來有周莊的感覺。這幾年過年,我都特別安排旅遊活動,最主要是不希望我爸待在家裡跟鄰居們打麻將。麻將這種活動偶而為之,勉強還算是個娛樂怡情的活動,但有些人的自制力不足,這就會導致許多的問題跟效應。沒想到到了傳統藝術中心裡,在黃舉人宅院,也舉辦了好幾場虛擬的博奕活動,看來過年賭博,似乎是華人的全民運動哩!
[構思]
所有的博奕場子,我最喜歡比大小的這一攤,而這也是參與民眾最多的地方。這種一翻兩瞪眼,高度刺激的遊戲,完全不需要動腦,一切都是直覺跟運氣,對於我這種人來說,這是最簡單的遊戲了。我跟弟妹三人,憑三千塊的遊戲鈔票,玩到最後一共賺回了七萬多塊,由此可見賭博的輸與贏,真的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我擠在人群裡,將相機舉高,朝下方拍了四、五張照片。其中這一張恰好是開注的時候,所有人的表情專注,緊盯著剛打開的骰盅,這一張恰好捕捉了當時現場的歡樂情境。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