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搭太魯閣號從台中出發前往花蓮,不到十二點就到達花蓮車站。這趟行程到了花蓮之後,全部都是選擇天祥晶華所提供的服務,下午我參加了半日遊的行程,主要是遊覽九曲洞,以及綠水步道。從小到大來過九曲洞無數次,但這還是我頭一回能仔細欣賞這鬼斧神工的地貌。
[構思]
使用廣角鏡頭來拍攝峽谷的風貌相當合適,雖然廣角的外端有嚴重的變形,但對於風景照來說,比較難有明顯的線條,來察覺變形的狀態。在拍攝有大量岩石表面的照片時,要特別注意測光的問題,通常拍出來的照片都會過曝,因此把握「白增黑減」的原則,可以適當調低一些EV值,讓畫面多保留一些細節。這張照片左右兩個空間的光線反差很大,遇到反差大時,我都盡可能取得兩端光源的平衡點。
[設備]
Nikon D300 & Sigma 10-20mm F4-5.6 EX DC HSM
[環境]
昨天上午參加了天祥晶華的合歡山一日遊行程,巴士從酒店門口出發,一路走走停停,最後在中午時停在克難關,我們從克難關往石門山的頂點前進。石門山是百岳裡編號第66座,就位在合歡山邊,標高有3237公尺。不過攻頂的路途很短,只有短短的750公尺左右,是很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體驗一下的百岳。
[構思]
攻頂後,我們往下方前進。一路上的風景真的美不勝收,隨手拍都是很漂亮的照片。台14甲在合歡山往武嶺這一段,一路蜿蜒展開,相當美麗。前幾次我都是在下方的管理處拍照,這一趟到了石門山上,就從高處拍下路面蜿蜒的狀況。我刻意等到有人走過時,作為畫面中大小與環境的對比跟參照值。
[設備]
Nikon D30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今天一早起床趕搭從台中開往花蓮的太魯閣號,原本這趟旅程是計畫搭飛機前往花蓮的,無奈飛機在前幾月停飛了,只好改搭太魯閣號。搭太魯閣號是全新的體驗,這還是我頭一次搭火車超過基隆往花蓮方向的路線,因此感覺很新奇。火車只花了四個小時就抵達花蓮,真的很快速,很可惜這趟因為回程要搭飛機先到台北,所以沒帶小摺,不然在花蓮騎小摺一定很舒服。
[構思]
搭乘這班列車的遊客,在抵達花蓮車站時,都擠到前方跟太魯閣號拍照。我很久沒使用10-20mm這顆鏡頭,因為要到太魯閣遊玩,所以特別帶廣角鏡頭出門。因為車頭的前方擠了太多的遊客在拍照,於是我移往車子的前方,拍下了列車停靠時的風景。花蓮真的是好山好水的地方,隨手構圖都可以拍下很漂亮的照片。
[設備]
Nikon D300 & Sigma 10-20mm F4-5.6 EX DC HSM
[環境]
在台灣我比較少有機會拍攝到教堂的面貌,通常都是到國外之後,才有機會參觀教堂裡的設計。基督城市中心的這一座大教堂,在旅遊書籍上看到,只要在門口的捐獻箱裡投幣(金額忘了),就可以在裡面拍照。不過一般拍照似乎都要注意閃光燈的問題,以免閃光燈打擾了教堂裡的人。這一天教堂裡正在舉辦花藝比賽,對我來說比較奇特的體驗,是上午才剛結束一場告別式,而接著便是開始了花藝比賽。生活的面貌,大概也就是這樣了吧!
[構思]
許多室內的場景,我都不太使用閃光燈來輔助拍攝。一方面閃光燈的光線若不均勻,場景中的明暗分佈會變的很奇怪。另外會反光的物品,也會因為光源的投射,產生不太自然的反光。不過這並非絕對值,只是我個人的習慣。如果場景裡加上了特殊主題,或是人物,這時候就得倚賴閃光燈來輔助了。我在拍攝場景時,會挑我有興趣的主題,同時配合光影的分佈,來進行構圖。明暗反差大的地方,有些時候很難面面俱到,去維持畫面中的每個細節,這時就得做一些取捨。這張照片裡我想要表現的是教堂的空間,以及組成這個空間的柱體跟光線的分佈。所以上方天花板跟下方座椅的細節,我就都捨棄掉,將畫面的細節維持在中間的區塊。如何取捨一直都是拍照過程中,很有趣的一件事。
[設備]
Nikon D30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新宿的高島屋一直是我辨別新宿車站各個出口的標的物,我一直都搞不清楚新宿車站的東口、南口、新南口各自在那個位置,儘管只要繞著車站的外圍走,還是可以找到要前往的方向,但每一回總是得浪費許多時間。有一次從美國搭機飛日本,從機場剛抵達新宿車站之後,馬上又要轉搭浪漫號前往箱根,為了買前往箱根的票就在新宿車站裡繞了好幾轉,所以我對於車站的出口位置,一直都分不清楚。高島屋所在的這一整排建築通稱為高島屋Times Square,這包含了其它的百貨公司,像是東急手創館、HMV,跟旁邊一整棟的紀伊國屋。我很喜歡逛這一區的百貨公司,一整天下來都不覺得疲勞。
[構思]
下雨的夜晚,從鐵到的另一端拍攝高島屋Times Square,有著另一種風情。空氣中還瀰漫著若有似無的煙嵐,右下角的人行道上,還可以看到地面的反射,就像是鏡子一般。由於這個角度所拍攝的明暗反差很大,通常利用矩陣測光進行大範圍的測光鎖定時,會讓照片過暗。這時可以增加一些EV值,讓曝光能夠平衡。如果使用NEF(RAW)來記錄,還可以留下更多空間做一些微調的動作。
[設備]
Nikon D70 & AF-S 18-70mm Nikkor f/3.5-4.5G ED
[環境]
奧克蘭的天空之塔,是我頭一次抵達紐西蘭時,最早參觀的一個景點。雖說飛機在下午一、兩點時抵達,但是出海關,到租車公司取車,從機場開車到奧克蘭市區,進飯店Check In,一整個行程表下來,也花費了不少時間。從飯店步行到天空之塔時,已經是將近下午五點的時刻了。我在天空之塔的觀景台樓層,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從黃昏一直待到夜幕低垂、街燈亮起時,因為飢腸轆轆所以才不得不離開。在這裡看著這南半球的繁華都市,真的很有旅行的感覺哩!
[構思]
天氣好的時候,從天空之塔向外遠眺,據說可以看到很多座火山。這一天氣流的變化很快,一下子下雨,一下子放晴,雖說算是好天氣,但視野並不是很遼闊。我在天空之塔上拍了很多照片,在這裡因為得天獨厚的位置,只要小心構圖,利用一點小技巧,比方說鏡頭貼近玻璃帷幕,注意測光跟背光的問題,通常都可以記錄下這裡美麗的風景。7這張照片拍攝時,我是站在觀景樓層的椅子前方拍攝的,因此左下角還可以看到玻璃帷幕反射出後方的人影。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在香港的時候,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在香港島的山坡街道裡穿梭。由於雙子座的個性使然,我不喜歡一成不變的路線,因此每一回只要有看到岔路,我就會想要走走看,雖然經常多繞了些冤枉路,但走在這些街道裡,讓我覺得更貼近當地的文化跟生活。而同時間,也會有一種香港電影上身的感覺,小時候看的電影幾乎都是港產片,所以香港街道的印象早已烙印在腦海裡,在這些街道裡走動時,偶爾會出現兒時的回憶,這也算是我享受生活的一種方法。
[構思]
在準備前往蘇活區時,我一出中環的地鐵站,就開始在不同的巷弄裡穿梭,憑著腦海中的印象,往蘇活區的方向前進。這一區的建築是沿著山坡而建蓋的,我喜歡在每一個岔路口停下來,看一下山上的建築。而這張照片就在我駐足看著遠方的建築時,隨手拍下來的。拍攝這一類照片時,我喜歡抓一、兩個路人,或是可以識別大小的物件,來作為對比的元素。另外巷道間通常都會產生陰影,若由下方往上拍,別注意明暗反差過大的現象。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哲學之道的兩個端點,分別是銀閣寺與南禪寺。這條長約兩公里的小徑,是京都著名的散步路線。平常若步行瀏覽,走走停停逛逛周邊的特色小店,順便停下來喝杯咖啡的話,大約得花上將近兩小時的時間。至於騎自行車的話,悠哉的走走停停,不用一個小時就可以騎完全程。我是由南禪寺這一端進入哲學之道的,由於稍晚要趕搭飛機,在不太確定會花多少時間回到京都車站時,許多景點都是匆匆一瞥,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有點可惜。
[構思]
我騎著自行車經過南禪寺時,在奧丹前稍微停留了一下,這一趟旅程唯一沒享用到的,就是奧丹的豆腐。而在奧丹斜對面的是南禪寺的一個門口,我很喜歡這個大門的感覺,於是在自行車上草草構圖後,拍下了這張照片。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在靠近凱庫拉的濱海公路上,有許多販賣龍蝦跟牡蠣的路邊攤,店面就設在海邊,通常都是當天補上來,賣完就關門了。所以這個路邊攤的魚貨可是相當的新鮮哩!有機會經過Kaikoura Coast時,不妨多注意一下路邊的小販,品嚐一下當地新鮮美味的魚貨。
[構思]
龍蝦都是現選後馬上就料理,料理的方式相當簡單,都是用水蒸過,加上蒜泥跟奶油,就可以端到海邊享用了。我在享用龍蝦大餐前,隨手拍下了這張照片,一尾龍蝦視大小來計費,大約是30-40塊紐幣之間。用餐時須注意路邊的海鷗,海鷗搶食的速度驚人哩!
[設備]
Nikon D30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新宿車站對我來說有著特殊的記憶,頭一次自己一個人在異鄉自助旅行,地點就是以新宿車站為中心。在2000年時,新宿應該還算是東京很繁榮的一個地區。我看到人二雄路線之好旅館裡詹仁雄寫到,我才發現我也一直以為新宿是東京最繁榮的地區,只是每個城市的流行脈動都會改變,就像台北以前的東區(忠孝東路)、西區(西門町)的標的,現在已經慢慢往信義區移轉了,同樣的新宿也不再是東京代表的首選了。只是印在腦海裡的回憶,卻不是流行脈動所能掌握的。
[構思]
我很喜歡從甲州街的這一頭,看著新宿車站的燈光在夜空中閃耀著。下著雨的街道上,反射出更多的燈光,連柏油路上都閃爍著車流所帶來的燈光。這一類的夜景,我在拍攝時,都會控制測光的數值,盡可能讓明暗的高度反差,能夠掌握好。如果不使用腳架與黑卡,也可以在拍攝後進行數位後製,我習慣在拍攝時多保留一些細節,盡量不讓畫面過曝,過曝的區域很難透過軟體來進行修正。
[設備]
Nikon D70 & AF-S 18-70mm Nikkor f/3.5-4.5G ED
[環境]
Tongariro National Park一共有三座火山,分別是湯加裡羅火山、瑙魯赫伊火山和魯阿佩胡火山。在1887年時,當地的原住民酋長將這區域捐給了政府,之後規劃成國家公園。從台灣要前來這裡時,這個區域的資訊很少,唯一比較知名的就是魔戒的末日火山是在這邊拍攝的。當車子從Hamilton開往Tongariro時,一路上還是丘陵面貌,但一接近國家公園時,就已經轉往火山的地貌了,言語很難述說第一次看到火山地貌的震撼,就像是到了火星一般。
[構思]
Tongariro National Park有很多的路線可以供遊客選擇,我選擇了一條標示兩個半小時的路線,結果整整走了四個半小時才回到原點。路上地貌變化很大,除了有森林區,有火山地貌區,還有瀑布區,一路上所看到的都是特殊的植物,回程時我經過一大片的樹林,發現陽光從枝葉間隙灑下來所產生的光影很漂亮,於是簡單的構圖後拍下了這張照片。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就目前網路行銷的領域來說,關鍵字策略是行銷工作上很重要的一環,不論是做網站本身的優化(SEO),亦或是採購適合的關鍵字廣告,如何選擇關鍵字都是一件重要的議題。
簡單分享一下我自己個人對於關鍵字策略的擬定,以及網路行銷應用間的一些想法。我主要想探討的是在行銷議題間的策略,而非SEO方面的技術,對於SEO方面有需求的,或許可以參考一下坊間眾多的SEO排名服務。
在傳統媒體的廣告策略上,我們通常都會先考量曝光的管道跟媒介,然後鎖定適當的消費族群,估算廣告成本所能帶回的效益。同時也會製作適合這媒體播放的廣告內容。在行銷議題上,有些人會參考Heinz M Goldmann所提出的AIDA(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and Action)模式,原先這是應用在業務人員的推銷技巧上,但是引用到網路或傳統媒體的廣告行銷策略上,到也蠻適用的。
所謂的AIDA簡單說,就是先吸引注意(Attention),接下來引起興趣(Interest),然後刺激消費的慾望(Desire),最後使顧客完成交易的行為(Action)。在傳統媒體方面,我們通常會先鎖定消費族群,例如一間汽車經銷商,想要推銷剛出款的休旅車,那可能會鎖定廣告的媒體。如果是電視媒體,那麼必須選擇適當的頻道跟節目,比方選擇旅遊頻道、運動頻道或是財經頻道來進行廣告播送。這樣可以確保看到的使用者中,消費對象能佔有較高的比例。
同樣的如果是想在雜誌媒體曝光,那麼可能會鎖定汽車雜誌、時尚雜誌或是財經雜誌,這部分的讀者裡,消費者比例也較高,較能得到消費者的注意力,廣播也是類似的概念。
當轉換到網路上來,選擇的行銷管道可能是入口平台的Banner或彈跳視窗型的廣告,選擇哪一種入口平台,就是一種考量。不過現在的策略,應該都是著重在流量高為主,散彈打鳥總是會有一、兩隻被打到吧!除了入口平台外,關鍵字廣告也是近年較有廣告效益的一種方式,應該說與一般網路廣告比較起來,關鍵字模式是廣告商能夠控制預算,也比較能分析廣告實際帶來效益的一種方式。
說到關鍵字廣告,選擇什麼樣的關鍵字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了。這就跟開店沒兩樣,開店的原則首先當然是先考量有人潮的地方,不然開在一個沒人知道的地方,那麼店的服務再好,也沒人知道。所以關鍵字選擇通常的重點都會落在熱門查詢,然後配合所謂的關鍵字包圍策略,來擬定要購買或自己優化的關鍵字。
[環境]
凱庫拉位在基督城與皮克頓之間,從基督城出發的話,大約要三小時左右的車程,早期這邊是補鯨的漁村,現在已經轉型成為賞鯨、豚,以及各種生物的保育區了。在毛利語中,凱庫拉的意思是「吃龍蝦」,由字面上可以知道,這裡盛產龍蝦。我這趟是順時針從基督城開始環紐西蘭南島一圈,因此抵達凱庫拉時已經是回程,下一站就是終點站基督城了。再來凱庫拉的路上,濱海公路旁就有許多販賣龍蝦的小店,販賣的方式是採重量計,我點了兩尾,一尾大約是240塊紐幣上下。現蒸的龍蝦配上蒜泥跟奶油,真的相當美味哩!
[構思]
要前往凱庫拉市區的遊客服務中心時,我將車子停在一個海濱公園旁,然後沿著濱海步道前往市區的遊客服務處。城鎮的中心外圍,有一條類似護城河的小溝渠,我沿著這個溝渠往服務處前進,右方是河流跟小鎮,左邊則是大海,感覺相當奇妙。這一天氣後很晴朗,天空很藍,於是我簡單構圖,適當將小河的蜿蜒處突顯出來,拍下了這張照片。
[設備]
Nikon D30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我待在香港的時間,不論是旅遊或是出差,都一直居住在尖沙咀地區。之所以一直選擇居住在這區,可能是習慣使然,我已經習慣走個幾步路,就可以到HMV。想要逛電器,雖然沒有像旺角那麼多的電器城,但這裡的豐澤對我來說也很好逛了。除此之外海港城的DIESEL,跟九龍公園附近的糖朝,一直都是我對於這裡念念不忘的原因。而香港文化中心,更是夜晚休憩的最佳場所,早幾年並沒有多餘的經費可以住到尖沙咀區飯店的海景房,所以晚上我都習慣到文化中心旁,看著對面香港島的夜景。而跟同事或朋友相約,也都會選擇這座鐘樓當作據點,雖然有一段時間它一直在維修,但這裡可以說是我記憶最深刻的地方了。
[構思]
記憶中鐘樓旁以前跟現在有一些改變,現在這裡到了晚上都會打上照明裝飾用的燈光,在光源反差大的地方,通常利用矩陣測光拍出來的場景都會偏暗,如果調整ev值,可以讓建築物的細節呈現出來。再麻煩一點的話,可以將光圈縮小,使用腳架配合黑卡來平衡場景中反差過大的現象。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環境]
在香港陸續工作了一段時間,說熟不算熟,但說不熟嘛!卻也不是。應該說平日工作時的路線相當固定,不是從尖沙咀到香港島,不然就是在蘭桂坊消磨時間,其他的地方根本沒機會造訪,所以我熟悉的地方就圍繞在工作需求的這幾個地方。地鐵可以說是上班族賴以維生的交通工具,一個人在外地其實生活沒什麼品質可言,而交通工具也只能倚賴大眾運輸系統,不過也因為這樣讓我對於香港的MRT,有著特別的情感。
[構思]
多數的人不會在很熟悉的地方拍照,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發現不出比較特別的地方。這次到香港旅遊時,隨時都帶著相機,因此也有機會拍下了之前不太注意的場景。我在地鐵站裡穿梭時,發現前方來了一群人,感覺很像Backstreet boy唱片專輯的封面,於是我趕緊拿出相機,拍下了這畫面。儘管搭乘地鐵已經很多次,但我還是經常出錯,我想這應該是天性使然吧!
[設備]
Nikon D70 & AF-S 18-70mm Nikkor f/3.5-4.5G ED
享用完美味的牛肉涮涮鍋之後,我們轉進了隔壁的Peace Coffee。我還是點了一杯拿鐵,我一直有個迷思,就是喝咖啡加牛奶會對骨頭好一點,雖然這一點根據都沒有,不過下意識的我通常都會先點一杯加了牛奶的拿鐵。
位在火鍋店隔壁的咖啡館,不過才隔了一個小小的門,紛圍整個就不一樣了。Lydia想點單品,原先Bruce的朋友已經準備休息了,不過因為我們的到來,很熱心的煮了兩種咖啡讓我們品嚐,其中一種是店裡剛從國外進口有UTZ認證的豆子。這一款豆子是越冷味道越香,真的很香~
店內有隻店狗叫做Q比,一直在店裡面追著女主人跑,相當有趣。我一共試喝了兩種單品咖啡,跟一杯拿鐵,我一直在想今晚會不會拼命跑廁所啊!?感謝Bruce熱情招待,這杯拿鐵其實是Bruce煮的。
Bruce的朋友非常熱情,除了熱心的介紹店內使用的咖啡豆,以及店內的經營理念之外(就是給客戶最好的東西),還擔心我們剛吃完火鍋,消化不好,於是準備了油切茶給我們飲用,於是這一晚我喝了好多的飲料。
店內的油切茶是店裡自己製作的,綠茶摻上膳食纖維,同時還加入了玫瑰花,飲用起來除了淡淡的花香之外,真的有清腸胃效果哩!結果離開時,Bruce的朋友還送了我們今晚品嚐的UTZ認證的咖啡豆,同時還給我們油切茶,另外飲料也不跟我們算錢,實在很不好意思,這都是拖Bruce的福啊!下一回來桃園,我一定要再來好好的品嚐一下,Peace Coffee的火鍋跟咖啡啊!
平和會館
電話:03-3571129
地址:330桃園縣桃園市中正路878號
營業時間:11:30 - 00:30
在看到周遭朋友陸續買了小摺之後(DAHON、STRiDA),加上去年在京都騎著自行車趴趴走的經驗,不斷的出現腦海裡,於是我也興起了買台自行車的念頭。
不過原先一直考量到即將搬家,購車的念頭總是因為嫌要搬的東西越來越多,所以一直都沒怎麼積極的想法,直到最近中午跟同事門吃飯時,大家討論到今年尾牙,想要上演超級星光大道的翻版,小芬說我就是內定的小胖老師(袁惟仁)之後,我就覺得我應該認真思考增加運動量這件事了。
由於新家即將落成,裝潢、家具、電器都需要購買,近日的現金支出很多,所以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能選擇的實在不多。本來我對於小摺比較沒興趣,我喜歡的是MTB款的自行車,但喜歡的價格都太高,加上搬家或平日外出攜帶都不方便,然後又在周邊朋友的推波助瀾下,決定投奔小摺的懷抱。
原先鎖定的是20吋的小摺,預定的目標是一萬元以內的拼裝車種,我的主要需求是維持固定的運動習慣,然後可以悠哉的四處閒晃,至於爬山拉車、競速超車,或是配備改裝......這些都不是我有興趣的,因此低預算的車種還算是符合我的需求,唯一我比較難接受的是,車子的外表我都不喜歡。我還是得承認,我真的是外貿協會的一員,不喜歡的我很難勉強自己去接受。
我一直以為「網路行銷必修的十堂課」(How to Win Sales & Influence Spiders)這本書有機會成為網路行銷類的暢銷書,因為光是我自己就買了20本,其中有十一本從博客來購入,有一本從政大書局(台大店)買入,另外八本則是在好幾家誠品書店裡買來的。
為什麼會分批買這麼多本呢?因為當時覺得這本書寫的真的很不錯,所以一次買了好幾本回來,送給我的同事們,請他們拿回家研讀,有機會再進行讀書會,大家一同來討論書裡面所提到的觀念。之所以買來送給同事,是因為我覺得推薦同事買這本書,會實際行動的人一定很少,與其這樣還不如我花一點小錢,買來強迫大家閱讀,這樣效果應該會好一點。結果雖說是小錢,月底結帳時才發現也將近要六千塊了。只是很可惜的是,我們的讀書會還沒舉辦,我就已經轉換到RD單位了。
對於網路重度使用者來說,一開始看到這一本書時,可能覺得書中的內容很淺,既沒談到太多的技術細節,也不完全是一本行銷系統的書籍。我一開始買這本書,完全是因為衝動,當時在誠品尋找許多工作上要用的參考書,我稍微翻閱了一下,覺得可以拿來整理成內部教育訓練的教材,於是就放進我的書單裡,在櫃臺一起結了帳。直到我在假日在辦公事裡加班時,仔細翻閱了一下,才發現裡面有許多的觀念,的確可以應用在實務面上,我自己也做了一些相關的實驗,發現效益真的很不錯。
對於網路各項服務不太熟悉的人來說,閱讀這本書的感受可能會平淡無奇,包含沒使用過網路書籤、不瞭解部落格生態、不清楚SEO與SEM、不熟悉付費廣告的策略,那麼一開始閱讀雖然文章寫得很淺顯,但離實際應用面可能還是有很大的落差。有關這部分的現象,我也在周遭的同事與好友間驗證過了。至於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可能會忽略書裡所分享的觀念,先入為主覺得這些我也知道,而失去了進一步跟作者經驗相互交流的機會。
書裡所舉的例子,很多不太符合國內企業行銷的生態,但案例的舉出,提供了我們舉一反三的機會,讓我們進一步去看待所謂的網路行銷這件事。Anyway,網路行銷一整個的流程與循環,並不只是著重在置入性報導、曇花一現的網路活動、網站的SEO作業、惹人厭煩的種種Spam、或是關鍵字廣告而已。對於網路行銷這方面的議題有興趣的話,也許可以將「網路行銷必修的十堂課」買回來參考看看,獲許它有機會成為暢銷書也說不定。
延伸閱讀:
網路活動的起始與結束
[環境]
國家地理頻道曾經製播過「亞洲花絮集:偉大工程巡禮-關西機場」,在這節目裡介紹了關西機場這一座1.7平方公里的人工島,是如何建造起來的。關西空港號稱有三大世界級的重大成就:它有全球最長的雙層橋樑;同時也是最大的獨立建物;每週有一百多萬名旅客人次進出。我自己很喜歡關西機場的簡潔,雖然沒有太多商店可以逛(只有三、四樓兩層),但是待在機場裡覺得相當的舒適,而且沒看過報導的話,很難想像這是一座人工島。
[構思]
我在準備離境時,在航空公司的櫃臺區拍下機場的畫面。我特別注意機場上方鋼樑本身的的幾何,以及燈光所投射產生的風箏陰影。除此之外,我想記錄下的,是在當下我對這個空間的感受。儘管多數的機場感覺都很類似,但每一個機場都有自己的風格跟特色,這幾年來造訪的機場較多,仔細去觀察機場的設計、燈光,就成了我旅行的樂趣之一。
[設備]
Nikon D7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從燊咖啡走到平和會館,只花了十多分鐘的時間,我們是直接穿越公園,走到中正路上,我心想住宅旁有這麼大一座公園真好。經過公園時我們還看到一大群人正在烤肉,不知道能不能魚目混珠跟著這群人一起用餐。
平和會館是個相當有趣的日式涮涮鍋店,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結合了一間火鍋店跟一間咖啡館,兩間店算是擁有各自獨立的空間,中間透過一個簡單的廊道串通,因此吃完火鍋之後,還可以到旁邊的咖啡館享用一下飲料,當然要先享用飲料再來吃火鍋也是可以的。
晚上只靠一份麥當勞雞塊餐,實在沒辦法撐過去,結果我們這群人一直拖到了十點半才用晚餐,此時早已經飢腸轆轆,覺得可以吞下一頭大象了。平和會館的火鍋餐點真的很不錯,在價位上從兩百多到五百多的火鍋餐都有,Bruce推薦我們吃霜降牛肉,不過這天已經賣完了,所以後來我選了肥牛,原本服務人員推薦我點鴨胸肉鍋,不過我還是鍾愛牛肉啊!至於Lydia跟Lemonade則是點三色精選肉片鍋(牛肉、鴨肉、羊肉)。
我個人對於飲食雖然不挑剔,但還是有評審的標準,平常我對於燒肉或是火鍋,最在意的就是肉質,而平和會館提供的搭配火鍋的肉質真的很好,對我來說一鍋吃下來,份量還真的有點多哩!食材的部分,真的還蠻不錯的,難怪Ellen吃過之後,還說想再去嘗試看看。下回有機會到桃園,我想應該還是會再來試試沒機會吃到的霜降吧!
平和會館
電話:03-3571129
地址:330桃園縣桃園市中正路878號
營業時間:11:30 - 00:30
看完海角七號已經過了兩個星期了,一開始我是在看電影赤壁時發現海角七號的預告片,當時看到那爆笑的片段,就打定主意一定要看這部電影,沒想到正式上映之後造成這麼大的熱潮。我去看海角七號時,電影已經上映了三週,當天晚上還是人滿為患,幸好我前一天就已經線上訂票,不然還真的是一位難求。
原本上個週六晚上打算陪爸媽再看一次海角七號,不過我媽說她沒辦法在電影院裡待上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加上我爸有煙癮對於黑暗的密閉環境容忍度有限,所以只好等到出DVD時,再買DVD回家給他們欣賞。不過我始終覺得,在電影院裡才能感受那種群眾的力量,以及電影所帶來的感動。
還沒看這部電影時,感到相當困擾,應該說不是我很困擾,而是周遭的朋友無法跟我討論劇情,忍耐的很痛苦。為了滿足朋友們討論劇情的需求,我只好趕緊排一天去電影院裡報到。
說實話剛看完電影的那天晚上,真的是整個人飽飽的,我看的是週五晚七點五十分的場次,回到家都已經凌晨十二點多了。一直到看完電影之後,我才敢閱讀跟海角七號有關的報導與資料,這一晚我查詢電影相關的資料,一直看到凌晨三點多才就寢。這應該是我頭一次看完電影之後,還這麼認真尋找相關資料的。
剛看完時我還不太能具體描繪這部電影所帶給我的感受,一直過了兩週的時間慢慢發酵之後,我才比較能具體說出這部電影所帶給我的感動。而這個時間來分享,應該也不至於踩到雷,因為可能大多數的人都看過了,甚至有些人看了不只一遍。
在分享我自己心得之前,稍微說明一下,每一位觀看電影的人都會有自己心理上的投射,也許這跟導演當初編寫或拍攝這部電影的想法不全然相同,但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受,進而引發一種共鳴,這大概就是讓這部電影這麼成功的地方了。所以僅分享我自己的感受,就像是佛印跟蘇東坡的故事一般,眼睛所見其實是心理所想,每個人都不相同,當然所想的也就不一定相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