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並不是很喜歡進行數位後製,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讓自己在拍照時能夠更慎重一點。但是一個好的作品,不單單只是某一種技巧而已,它綜合了情境、經驗、觀念與感情,而後製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我現在拍攝不管是使用底片機亦或是數位相機,到最後還是轉成數位影像格式在處理與呈現,因此遇上效果不理想的照片,就會使用影像處理軟體來做一點調整。我所使用到的功能不多,簡單的整理一下,也許有一些參考的價值。

我較常使用的調整功能,大致上分成這幾項:過曝或曝光不足、顏色對比與飽和度、水平或垂直線歪斜、影像白平衡、構圖修正。

一、過曝或曝光不足
這是我目前最常遇到的狀況,在很多環境裡,場景光源的反差很大,這意思就是說亮的部分太亮,暗的部分又太暗。在高反差的環境裡,不管是使用相機內建的點測光、矩陣測光,亦或是使用測光錶其實都無法得出正確的曝光數據。通常這個可以使用漸層減光濾鏡來降低場景裡的反差,除了使用濾鏡之外,數位後製也能做一些簡單的處理。

這張照片是在奧克蘭動物園的門口拍攝的,從照片裡可以看到天空部分太亮,而動物園本體建築又太暗,這樣的照片可以利用PS來做一點調整。

使用「影像」=>「調整」=>「陰影/亮部」的功能,可以將高光的部分調暗,也可以將暗部的區域調亮。若照片原始檔記錄的細節越多,調整的效果越好。

我將陰影部分調亮30%,高光部分則調暗55%,這時候就可以看出建築物本體的細節,而天空的雲朵也出現了層次。「陰影/亮部」可以再做進階的設定,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研究。這邊有一點我覺得比較重要,光影的表現是一張照片的菁華,有時不妨多留一些暗部的空間,增加想像力與整體的層次。

頁數: 1 2 3 4 5 6 7





2006-05-14  -  duncan Email  -  15506  -  資訊工程 - 回應(2)

上一篇文章: 紐西蘭住宿選擇經驗談下一篇文章: 母親節「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