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後,我要規定,本班學生不可帶果凍筆來學校,即使藏在鉛筆盒沒拿出來也不可以,讓我發現,只好沒收到學期末再歸還。學生們倒抽一口氣,但知道我是認真的,開始照做。直到學期末,本班只出現一支果凍筆,躺在我的抽屜。』

早前看到這篇文章「果凍筆要買嗎?」,對於一個文具控看到這種混淆邏輯的文章,只有四個字點評:「關你屁事。」

我內心不禁想:「是不是書套要管、書包要管、墊板要管、水壺要管、鞋子要管、便服也要管?」

話說學校有規定好像不要用自動鉛筆,原因不外乎如這篇所述,是不知道現在有2mm以上的自動筆?還是覺得鉛筆不會斷,削鉛筆不麻煩?

我喜歡鉛筆,但我覺得 2mm 自動鉛筆也很方便,然後我是個文具控,我認為用什麼筆跟寫字好不好看,根本不是議題。至於每個家庭經濟狀況不同,學生難免會比較,但禁止這個不是處理這些的好方法。

教導愛物、惜物,以及瞭解工具的本質,用鼓勵來代替禁止,我覺得這才是建立價值觀的方式。至於一支筆拿來擴大為物慾,也真是夠了。

#自動鉛筆 #automaticpencil #20mm #20mmpencils #北星鉛筆 #大人的鉛筆 #文具控

Duncan Chen(@ladiossopp)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說說另一個小故事,小五時我從原本的學區仁德村搬到了三和村,原先我是走路去僑仁國小上學,搬到三和村時已經靠近成功嶺,只好搭公車去上學。

那時我住的房子一樓是辦公室,辦公室的吳阿姨有時會去接我下課,當時公司裡的車子是兩台 Benz,一台190,一台500,吳阿姨通常都是開190出去辦事,所以她接我放學時我就是搭 Benz 回家。

[全文:]

有次我正在等公車,一起等公車的還有合唱團其他班的同學,吳阿姨看到我就接我回家,我順口問了同學要不要搭便車,同學委婉的拒絕。隔天就有老師找我談話,然後告誡我不要炫富......

當時我還小,根本不知道 Benz 有啥了不起,我還嫌它車頭水箱大的醜,所以我聽不懂,誤以為隨便邀同學搭便車是不對的。那次談話對我來說沒太大意義,今天又想起這件事。

我當時大多都是搭公車,便宜的是公路局一趟3元,102跟105的貴了點,是5元,至於彰化客運可以找零錢,但搭一次是6元。有人開車送我回家,開什麼車,也不是我決定的,我覺得不太洽當的,的確是問同學要不要搭便車。

當時很單純,因為公車不好擠,同學住在烏日國小附近,回家也是順路,不過就是舉手之勞。同學婉拒,我也沒堅持,這跟炫富有啥關係?

那位老師有看過我好幾次被接回家,我現在想起來,很想說,你又知道我在炫富了?不是我的車,也不是我家的車,我炫什麼富?

這種人有病,啥事也沒問清楚,就套了一個大帽子給我。還好當時我聽不懂,所以沒有反應。至於那個老師我也不知道是哪一班的,只知道她是導護老師之一。

在翻轉教育的平台上,看到這麼讓人覺得很不翻轉的文章,實在是無言。但幸好留言裡很精采,瞬間覺得跟我一樣怪的人也不少,挺欣慰的。

同一個議題,之前有看過這篇文章「陶晶瑩:我們不買四百元的自動筆」,跟這個議題有關。

我覺得從父母的出發點來看,教導小孩用適合自己的東西,是家庭教育的一環。

一支筆四百元到底貴還是不貴?我想這是價值觀的問題,但每個人對於價值觀的主觀感受不同。

記得大概是我小五的時候,那時從大里搬到烏日,爸爸媽媽平日都要上班,我就是標準的鑰匙兒童,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有了自己的零用錢。

有零用錢的主因是在於我自己處理早、午、晚三餐,沒記錯的話,一開始是每天五十元的零用錢,這筆錢主要就是讓我吃飯的。之後到了國中,零用錢提升到每天一百,到了專科零用錢每天變為兩百,持續到我開始打工為止。

爸媽工作不容易,錢賺的辛苦,當時我的興趣就是看書跟聽音樂。小五時我有了第一台隨身音響,是愛華的。那時我都會去同學家買饅頭,一次買十顆,然後除了午餐吃學校便當外,早晚餐都是吃饅頭,不然就是去巷口買25元的排骨飯。

我幾乎每一週都可以存下一筆錢,買一張卡帶。所以國小畢業之前,我幾乎就買了70卷音樂卡帶。一直到國中畢業,記憶裡我共有三百多卷卡帶。而到了現在,在不加入 Apple Music 的會員之前,我家裡至少有一千五百張音樂 CD,一百多張藍光影碟,兩百多張 DVD 影碟。

前面提到我也喜歡看書,我為了省下買書的錢,所以小五我就開始跑圖書館,從國一我開始擔任圖書館義工,然後到專科我開始在學校的圖書館打工。圖書館8開頭的書(散文、小說)我幾乎都看過。也因為在圖書館待了將近十一年,讓我省了不少錢,也充實了不少知識。出了社會後,自己開始賺錢我就狂買書了。

回到音樂卡帶,一卷當時便宜的60元,貴的80元,跟一個25元的便當比起來,是兩到三倍的價格。前面提到了,我家經濟並不寬裕,但我寧願把吃的錢省下來,去買我喜歡的東西,到現在,我都還是覺得這是一種投資,儘管我後來並不是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

自從開始用 Apple Music 之後,我幾乎都沒動過 CD 牆上的唱片了。 #CD #唱片 #音樂 #Music #CDWall #CD牆 #音樂牆

Duncan Chen(@ladiossopp)分享的貼文 於 張貼

所以我覺得,回到根本,這就是價值觀的問題。對某些人來說,這些一點用處都沒有,對另一群人來說,這卻是一種投資。

提到陶子,我很佩服她,但我跟她價值觀念不同。她的身價比我高,賺錢能力也很強,但她的確很節儉。前幾年他們家去澳洲旅遊,回國後寫了文章,提到澳洲東西貴,然後被白人歧視。

因為近幾年我去澳洲的次數很多,所以當時看到她的文章覺得很傻眼。我猜想她是把澳洲跟東南亞國家的物價去做比較,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結論吧!


陶晶瑩批評澳洲事件懶人包

Re: [新聞] 澳洲行花得一肚子髒話 陶晶瑩開砲轟白人歧視

當年我看到這個事件時,我心裡的感覺是,有錢人或者知名藝人,眼界不見得比較高,知道的事物也不見得比較多。看到某一部分的無知顯露出來,讓我覺得有點蠢。而歸根究柢,我認為這也是價值觀問題,所以也不用評論太多。

回到筆的話題,前面提到我是文具控,但一支六元的筆我用的很高興(我還一次買了一箱),一支上千元的自動鉛筆,我用的也很開心。太昂貴的東西,給年紀太小的小孩,容易搞丟,所以貴的東西,都是我的,平時出門或在家,我借給兩小使用。而他們自己的,就選他們高興的,但要符合他們這年紀的預算。

我不希望小孩拿家裡的東西去跟人家炫耀,同樣的小孩回來跟我說誰有什麼什麼時,我也會跟他們說明為何我們沒有。之前禹彤會跟我提,同學買了什麼玩具,怎麼樣之類的。我會跟她說,可是你有出國,你去了那麼多國家,同學也沒有啊!所以不應該這樣比較。我們的錢有限,要用在值得用的地方。

另外我希望我的小孩,知道什麼是好的東西,也能欣賞美的事物。至於如果想要擁有好的東西,那就要培養能力,有辦法去享有那樣的東西。物質慾,牽扯到一個慾字,就是不太好的。但若這是一種動力,利用動力來幫助自己過較好的生活,就能把不好的東西,轉換為好的東西。

P.S.網友留言,深得我心(翻轉個屁):『價值觀是建立在腦袋不是建立在物品身上,發現價值觀差異是一回事,利用教師權力限制學生自由是另一回事。這老師就是網路正義化身,習慣性用霸權的方式處理不符合自己內心的美好世界,翻轉教育刊登這種文章還說自己是翻轉?』

延伸閱讀:
讓小學生自己決定「能不能帶果凍筆到校?」





2017-06-20  -  duncan Email  -  1871  -  影像日記 - 讀者回應

回應管理, Pingbacks:

這篇文章還沒有 回應管理/Pingbacks ...

讀者回應:


你的Email位址將不會顯示在這個站點.

您的URL將被顯示.

允許的XHTML標記: <p, ul, ol, li, dl, dt, dd, address, blockquote, ins, del, span, bdo, br, em, strong, dfn, code, samp, kdb, var, cite, abbr, acronym, q, sub, sup, tt, i, b, big, small>
Enter this code:
authimage

(換行會被轉換為 <br /> 標記)
(將你的姓名及Email及網址記在Cookie中)
(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寫訊息給你(不會顯示你的Email).)

上一篇文章: 線上小說推薦下一篇文章: 東京六日親子自助遊 Day 4-忍野八海、河口湖、音樂盒之森、富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