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在學長辦完「合氣道發現之旅」的活動之後,跟學長閒聊時談到了些有關合氣道精神的問題。說來慚愧,我已經將近兩年沒固定到道館練習了。上一趟的練習實在很糗,在課堂快結束前有十幾分鐘的自由技法練習,我也被叫上場跟大夥一同切磋切磋。在很久沒運動的情況下,我還自以為這點練習不算什麼,不過是摔過來摔過去而已。結果還不到三分鐘,我的雙腳就已經開始發軟,眼前的景象慢慢變黑,有種快休克的感覺。
偏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實在很想跟同學說我要停下來休息一下。可是場上場下的通通是他的學生,我這個跟他們老師同期的不知名人士,實在是喊不出口,於是只好硬撐著直到自由技法的練習結束為止。後來我跑到廁所裡坐在馬桶上足足有二十幾分鐘,當時真的有種要嗝屁的感覺,差一點就要叫救護車了。更糗的是,我廁所門沒力氣關,有個念小學的女學生跑進來,還被我的樣子嚇了一大跳,當時實在是糗斃了。這是我練習合氣道以來,最難堪的一次了。
從這一次之後,我就決定如果我的體力沒有恢復到一定的水平,我是絕不再勉強自己上場的了。這次看到山訓的課堂表,我心裡不禁想,就算我有時間我也不敢參加,又要沖瀑練劍,又要在草皮上練自由技法,一天要操個三堂課,真的是從早操到晚啊!
學長一直以來的心願,都希望現在的道館能夠回到以前樹德合氣道社的樣子。於是我們討論了合氣道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精神?在以前練習的時候,基礎技法的訓練,向來是最根本的東西,但真正對我們帶來影響的,並不是這一段嚴格的訓練過程。每次在練習時,不論是老師或學長,總很喜歡講故事。所以我接觸到最多有關「禪」方面的故事,也是在這一個時期裡。
在電影「The Last Samurai(末代武士)」裡,有一段是Tom Cruise在那個村莊裡默默探討武士精神的場景。其中有一位小孩在打坐、練字、習劍,那種感覺就跟我當初在學習武術的感覺很像。雖然我們沒有練字,但都是在搬榻榻米、曬榻榻米、擦地板的過程裡,潛移默化的體驗這些有關精神方面的訓練。現在的道館,學員都是繳錢來上課,很少有人能體驗到這種做粗活的精神。反觀日本許多不同武術的職業道館,仍把道場的維護工作,視為一項重要的訓練之一。
練習技法時,我們最常要求的就都是那幾項:重心要放低、保持中心線、圓轉的順暢、意念的觀想。不論是段外或是有段者的練習,基本上還是圍繞在這些根本的觀念打轉。技法不過是用來磨練我們了解這些中心項目的方式而已,不論多麼華麗或繁瑣的技巧,也只是這些東西的應用跟變化。但難的就在於光是這最基本的東西,就得花上個十幾年才能有那麼一點點的感想跟成就啊!
在這所有要注意的項目裡,其中有一個要求我映象最深刻。以前老師總會告訴我們,人要有「格」。有了這個格,技法才有中心,也才有個依歸。我們可以把格解釋為精神方面的「品格」與「禮節」,也可以把它解釋為技法的「中心」跟「重心」。合氣道的技法就像是凌波鼓一般,所有的變化都因為中心的鼓棒轉動而產生的,而這中心就是我們老師不斷要求我們的「格」。而這一段故事,影響了我日後做事的方法跟原則。對我來說,這是我從合氣道裡學到最重要的東西。
最近常看到新聞在討論所謂品格的教育,我不禁回想起練合氣道這些年來的過程,也許合氣道所強調的精神,很適合用來作為我們的品格教育呢!
話說回道館方面,我覺得觀察一個道館有沒有真正進行精神上的鍛鍊,只要注意擺在道場外的鞋子,就可以看出端倪了。武術的好壞其實有限於個人的體能跟天分,但武道的境界則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精神的鍛鍊去達到的。
P.S.
看到陳年的練習照,當年還真是生澀啊!(左邊還是太極的單鞭,手的位置都太高了,哈~)
回應管理, Pingbacks:

找一些資料不小心又到你這裏來
我們今年的發現之旅又來了
還是希望你能參加一份
我們會對你客氣一點的。


發現之旅的時間,
我應該是待在香港進行購物之旅吧!
哈~
我對於沖瀑的訓練,
光是看照片,
我就覺得很恐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