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明日報的系統不穩定之後,我就再也沒回到明日報新聞台的介面,在過了這兩年之後,突然間懷念起當時跟些不認識的網友,在上面古今閒談、胡亂哈拉的日子。

我在新聞台上認識了許多的高人,我們隨口寫了幾句,這些陌生的網友馬上就會加以回應,而且回文個個精彩的緊,在這一刻頗有李白所寫的:「......。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春夜宴桃李園序)」之感。

我喜歡古文學,尤其是我們自有的文化。我不管現在的人吵什麼中國人?台灣人?不管是什麼,大家都是地球人。我們得以跟別人炫耀的,不,應該說我們得以跟其他人分享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文化。這文化包含從古至今累積下來的,也包含在地的文化,而我從不認為這兩者會有衝突。

以前唸書時,我的中文成績還算不錯,我的歷任國文老師對我的要求跟期待也高,也因此求學時期我背了許多莫名其妙的東西。在那個年代裡,我還不懂的如何去欣賞這些文學的動人之處,只是很痛苦的一昧死背而已。

而我從國中時期開始,就在圖書館裡打工,這圖書館的工作生涯一直到我當兵前才停止。也因此我靜態的休閒活動,除了聽音樂外就是看書了。

度過了死背的時期後,就開始進入了「強說愁」的時期。總之就是少年當當當的煩惱,莫名其妙的暗戀學妹,然後老愛讀些有的沒的哀愁的詩詞。

我還記得歷史老師曾說過,這些談情說愛的東西,通常都出現在太平盛世的末端,而接下來馬上又會發生戰亂,然後又出現所謂的戰亂文學。

一直到了我開始工作,面臨到不同於學生時期的壓力後,慢慢的我才體會出,這些從小累積在我腦子裡的垃圾,是我賴以生活調劑的寶貝。

尤其當自己面對某些狀況,心裡有了很深的感觸時,才知道原來古人老早就經歷過這些事件。而且更讓人佩服的是,他們只用了精簡的幾段話、幾行字,就表達出這麼複雜的情感。

直到這時候,我都有種感覺,很想認識當初寫下這些雋永佳作的古人。這些其實不是硬梆梆的文字,而是貼近你我生活的一種真實記錄。就算歷經了千年,人們的情感跟感受,還是不曾改變過。

18

前幾天提到了蘇軾,我最喜歡他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詞寫作的時間,是他被貶到黃州時的落寞時刻。這闋詞是他對於自己生活心態的一種寫照,而我經常把這闋詞拿來贈給遇上了困境或不如意的朋友。

這詞的大意是(我亂翻譯的):不要去在意那風雨打在樹葉上的聲音,遇上這惡劣的氣候,不如邊唱歌邊呼嘯的從容前進。穿著簡單的草鞋,拿著根輔助的竹棒,輕鬆的邁步前行,遠勝過騎著馬趕路的感覺。就算是風雨交加,又怕了什麼?穿著一件遮雨的蓑衣,只管頂住風雨的吹襲。微冷的春風吹拂過來,連微醺的醉意都清醒了,這還真讓人感到一絲寒意啊!前面的山頭協射出夕陽的餘暉,回頭望了一下剛剛走過的地方,風雨已經停了,而這時夕陽也已經西下了。這剛好是回家的時刻啊!

僅以這闋詞送給我自己,人生不外乎是這樣而已。





2006-11-14  -  duncan Email  -  1825  -  小品散文 - 讀者回應

回應管理, Pingbacks:

這篇文章還沒有 回應管理/Pingbacks ...

讀者回應:


你的Email位址將不會顯示在這個站點.

您的URL將被顯示.

允許的XHTML標記: <p, ul, ol, li, dl, dt, dd, address, blockquote, ins, del, span, bdo, br, em, strong, dfn, code, samp, kdb, var, cite, abbr, acronym, q, sub, sup, tt, i, b, big, small>
Enter this code:
authimage

(換行會被轉換為 <br /> 標記)
(將你的姓名及Email及網址記在Cookie中)
(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寫訊息給你(不會顯示你的Email).)

上一篇文章: 你們的書架上都是什麼書啊?圖文大接龍下一篇文章: 美好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