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Williamstown是我離開澳洲前,最後停留的一個城鎮。從1998年因為工作開始出差到國外之後,每一回出國不論是出差或是旅遊,我總是習慣事先作一些功課。到了外地卻不知到人在哪裡?或是該往何處去時?對我來說實在有點恐怖。不過這個習慣,在2006年參加網路上的比賽去了一趟紐西蘭之後,就慢慢改變了。除了住宿地點、行程總天數跟租車我會事先處理之外,其他每日的行程幾乎都是當天或前一天晚上才決定,這要歸功於當地(澳洲跟紐西蘭都是)Information Centre (Center)遍佈,而且遊客服務中心都會有一堆行程推薦,加上免費的專員解說,實在是很便利,會探訪Williamstown就是從遊客中心的介紹裡得知的。
[構思]
前往Williamstown之前,我大概知道這邊鄰近亞拉河的出海口,而且從這一端可以遠眺墨爾本市中心。除了想到這邊拍照之外,還想看看有沒有足夠的時間搭乘渡輪到海灣的對岸。雖然最後沒找到渡輪的搭乘點,倒是在這邊享用了一頓大餐,同時也拍了不少張照片。我很喜歡黃昏時刻,天空湛藍的像是大海一般,搭配地面上的建築與燈光,心中的那股感覺很難用言語來形容。我在同一個地點拍下了有樹林當前景,跟沒有樹林作為前景的照片。其中我比較喜愛有樹林的這張,因為建築物的光線叢林葉的間隙中透露出來,別有一番風味。而另一張照片,拍攝當下注意到的是天空的雲彩跟那盞發亮的路燈。分享這兩張照片主要想述說的是,同一個地點,只是些微元素的變動跟組合,就會傳達出不一樣的意念,所以拍照前的構圖與構思,會是攝影者需要多著墨的一件事。坊間的構圖書籍很多,多參考可以得知由場景觸發思緒的方式,不過畢竟每個場景都不相同,每個人的邏輯與思維也不同,除了多看、多吸收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構思、拍攝、檢視,與再思考,而這個過程一直都是我自己檢視拍攝作品的一個循環。
[設備]
Nikon D300 & AF-S VR Zoom-Nikkor 18-200mm f/3.5-5.6 G ED DX
回應管理, Pingbacks:
這篇文章還沒有 回應管理/Pingbac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