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我的第一個iPad的App,light app「驀然回首‧記憶中交錯的光影」攝影集已經正式上架到App Store,懇請好友們支持並幫忙宣傳,謝謝大家。
話說使用iPad以來,最困擾我的就是只能利用一台電腦裡的iTunes來進行影片或照片的傳輸。當然要避開這個尷尬的狀況,可以利用第三方的App,例如使用GoodReader作為檔案管理的介面,將檔案直接拖曳進GoodReadre裡面,不過這麼一來還是得勾選「同步應用程式」的選項,如果應用程式有分門別類過(資料夾管理),那原先iPad的資料又會被清掉。
至於影片是可以在iPad的摘要設定時,選擇「手動管理音樂和視訊」的選項,透過手動拖曳的方式,將影片拉進iPad的影片側邊欄裡,檔案就會同步進入,但照片沒辦法。由於上週我筆電的硬碟壞了,一整個星期我都無法透過iTunes同步資料到iPad裡面,於是加深了我找解決方案的想法。
我看過一篇文章,可以修改iTunes Music Libary.xml與iTunes Libary.itl裡的Library Persistent ID,不過我測試過還是不行。這週我注意到有兩套軟體,分別是Xilisoft iPad Magic跟i-FunBox,它就像是iTunes一樣,但不需要同步到應用程式,也是直接用拖曳方式,就可以將多媒體的檔案同步到iPad裡面,真的是方便了許多。而且更厲害的是,它可以將iPad裡面的檔案再抓出來放在電腦裡。
先說說Xilisoft iPad Magic這套軟體,我主要是透過他來傳輸影片、音樂跟照片。它一個很便利的功能,是可以直接將影片轉檔,然後同步到iPad裡,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很方便。另外照片也可以輕易從iPad裡面複製回電腦上。有關使用的方式其實很直覺,至於軟體請Google一下,應該很好找。(p.s.我有測試過綠色版是有問題的,建議用安裝版)
i-FunBox的介面跟檔案總管類似,只是它秀出的檔案結構與Xilisoft iPad Magic不同,我主要是利用它來將iPad上的資料匯出到電腦上。至於使用方式,應該也很直覺,一樣建議大家參考延伸閱讀或是多利用Google。
延伸閱讀:
我的iOS攝影集App
Xilisoft iPad Magic 與 ImToo iPad Mate 傻傻分不清楚
軟體王-資訊網站曦力Xilisoft iPod Magic 3.3.0.1110
【iPhone無料程式】i-FunBox讓iPhone免JB也可變成隨身碟
用i-FunBox讓PC快速管理iPhone/iPad/iPod Touch上的檔案(免費)
Update:我的第一個iPad的App,light app「驀然回首‧記憶中交錯的光影」攝影集已經正式上架到App Store,懇請好友們支持並幫忙宣傳,謝謝大家。
這幾週密集在分析,跟研究明年一、二季要開發的功能,當然開發計畫是依工作藍圖的規劃來走的,但仍免不了得參考許多相似或是同質的功能或UI介面。其中發現到一個快速竄起的App與社群,就是在iPhone上的instagram。
我看到instagram的推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因為我是用iPad(手機是HTC),而沒有iPhone,所以一直都沒有下載這個App。直到上週做系統分析時,看到這一篇「『為何Google做不出Instagram?』Robert Scoble說說看」,才進而搜尋注意到更多Instagram這個App的介紹,於是也下載到iPad,開始試用instagram的功能(它是免費的)。
雖然第一代的iPad沒有鏡頭,但因為我有買Apple iPad Camera Connection Kit,所以可以透過這個將隨身數位相機、手機,或是單眼的照片匯入iPad,即時透過instagram分享到網路上。從instagram分享照片可以同步到其他的社群,我主要是分享到Flickr跟Facebook上。不過這幾天發現分享到Facebook上的功能無效,倒是Flickr還是ok的。只是密集的分享,也會有一些洗版的狀態,尤其是Flickr跟Facebook上都沒有其他留言的時候。
instagram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幾個濾鏡效果,然後在照片上傳時,可以透過手機定位,一併分享拍照地點的資訊。同時這個App具有社群功能,可以追蹤他人的照片,也可以留言來互動。另外除了App在分享照片的同時,可以同步到另外的社群之外,所有人分享後的照片,一樣有分享的工具,因此可以輕易的轉傳或分享,擴散力相當驚人。
我在使用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如果我將Nikon的原始檔(nef)匯入iPad,那分享出來的照片都會很模糊(解析度不夠),但是如果匯入Jpeg都沒這個問題。instagram最引人入勝的,應該就是它的濾鏡可以讓照片重生,散發出跟原本截然不同的味道。也難怪這麼快就可以吸引到這麼多的用戶。這再次證明一件事,熱門的東西技術上不見得最創新,但應用部分肯定是創新的想法。
這週Facebook跟噗浪上看到最多的推薦連結,就是黃哲斌所寫的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離職也是有重如泰山、輕如鴻毛之別的,這篇文章帶起了許多的漣漪,應該是屬於重如泰山的等級吧!(之後又補了一篇:我不是天生牛逼 也不愛搭噴射機)
黃哲斌:「我越來越難獨善其身、越來越難假裝沒看到,其他版面被「業配新聞」吞噬侵蝕的肥大事實,新聞變成論字計價的商品,價值低落的芭樂公關稿一篇篇送到編輯桌上,「這是業配,一個字都不能刪」。然後,它們像是外星來的異形,盤據了正常新聞版面,記者努力採訪的稿件被擠壓、被丟棄。記者與主管被賦予業績壓力,不得不厚著面皮向採訪對象討預算、要業配,否則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不配合報社政策」。」
這篇文章裡的主軸,所說的就是假新聞之名的廣告。除了這篇之外,剛好上週有另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踹共] 最濠洨網路電子書行銷教父湯華 Tom Hua 即將來台巡迴詐騙。因為我也沒聽過Tom Hua的名字,於是就追了一下這個事件的後續報導,同時也上網搜尋了一下,又發現了一些新聞稿的存在。
其實新聞包裝成商品來銷售,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只是報社這樣做,連電視新聞也都有一樣的產品。而網路媒體、平面媒體與電視媒體還相互串連,有的還推出了三種曝光管道的包套產品,整個結合在一起。最厲害的是,這些都包裝在新聞裡來曝光。所以現在我看新聞頻道的樂趣又多了一個,就是去發掘這是不是一個置入性的行銷新聞。之前最大的樂趣,其實是去找這個時段跟上個時段有哪些新聞不同,哈~
岔題一下,除了新聞廣告化之外,新聞報導本身的正確性也有很多問題。例如:
拾獲貧婦2萬元 不理哀求 女堅索3成、
撿錢索報酬挨批 女喊冤「我做好事」、
三成謝酬案大和解! 李婦:警察搞不清楚狀況、
當事人的朋友說法。
到最後連學校都出來發聲名稿,還組成專案小組北上找真相。這一系列新聞完全看不出到底什麼是真相,但一開始的報導就有錯誤,不得不質疑新聞報導面的真假。一般人遇上新聞一面倒,應該也是沒輒吧!
回歸主題,除了新聞之外,部落格圈子裡寫置入性的行銷文也不少。本週的案例是[??]假推薦真廣告之都是我朋友(O.S.我推薦過的東西,也還真的都是我朋友哩!這下子一堆人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裡面提到收到公關公司的來信,只要發篇文章不需要試用或體驗,就有稿費可領。我只能說,名人代言大多也都是這樣,會真正去使用商品且幫商品背書的人並不多吧!只是提到部落客也做類似的事,有些人就很難接受了。
也許是我本身工作的關係,工作上我並不是非常排斥這樣的行為,因為公司與客戶都會有相關的行銷需求。只是如果以個人的觀點來看,我認為適當的披露,才是比較正面的行銷手法。上述的這些現象,都是因為市場的需求,以及市場的生態,演變出這樣的文化。只是身為一般的閱聽人,應該要有能力去判斷這些假推薦文或假新聞。
除了「假推薦真廣告」跟「假新聞真行銷」之外,也有行銷案例出差錯的,當然這個還是跟我們所提的業配有點關連。這個案例可參考Sony相機與Mobile01事件懶人包,以及品牌經營步步為營:Mobil01中Sony開箱文事件分享。簡單說,就是Sony的消費型相機廣告,所宣傳的實拍照片,其實是Canon單眼拍的照片。原本Nownews上面有報導,後來就被河蟹了。所以說,河蟹是不分共產跟民主的~
最後提供一些線索,讓大家看看消費新知的新聞,是否符合了業配新聞的特徵。P.S.補上一則跟上面這些不太有關連的事件,因為我也是受害者,所以要發洩一下。Books.com.tw 博客來網路書店[滿千再85折活動緊急延長公告]這件事是博客來舉辦了單日八五折活動,我在當天晚上上去買書時,選書都沒問題,但到了最後要結帳時,怎麼都無法結帳,之後更無法登入,號了三個小時放棄。隔天結帳時沒注意已經改為九折了,就這樣被貴了208塊,同時白白浪費了我的睡眠時間。可見我也是個貪小便宜之人啊!網友Roger Wu舉的例子很有趣,轉貼在這邊。
Roger Wu:有一天你去買東西, 發現有打折, 所以多逛了一些時間, 多買了一些東西, 然後結帳讓你等三個小時, 最後告訴你, 不好意思, 時間到了, 剛剛打折的都恢復原價, 很抱歉, 請期待下次活動喔!!
大家作何感想?我是懷疑博客來的誠信有問題, 我只看到促銷手法, 根本沒有應變措施, 這麼大的公司難道大家都新來的嗎? 大家辦活動沒有經驗嗎?
年底辦尾牙打出廣告說今年摸彩50台賓士, 全球的員工都回台灣參加, 然後飯店坐不下, 最後HR或者福委宣布, 進不了飯店的全部不能參加摸彩, 誰叫你這麼晚來排隊...
請問如果你是在外面排隊進飯店的, 你做錯了什麼?我只覺得博客來的處理方式邏輯大有問題, 誠信大有問題, 這是荒唐且不負責且不尊重人的行為!!
我的抗議不是為了區區兩三百塊的折扣, 我是抗議這種自以為施小慧的傲慢態度!!
這篇文章一樣是用來自我提醒用的,工作上負責網站開發、網站經營、網站行銷,以及品牌宣傳,還真是越來越難混了。至於閒閒沒事當個部落客,常會收到公關邀稿,有時也不知該高興還難過(難過的是都沒有我喜歡的東西)。最痛苦的心裡拉鋸是,我該不該也來賣屁股呢?哈哈~
P.S.
最近最有趣的一個邀約,其實是想來借我家拍MV的,只是我家現在變成牧場了,不然我就有機會拿到歌星的簽名了耶!哈哈哈~
[環境]
上週因Lydia在花蓮有研討會,所以有著「研討會寶寶」稱號的Zoe也跟著到花蓮。因為沒有訂到太魯閣號,加上要配合議程,所以最後我們選擇搭乘高鐵到台北車站,再轉搭松山的國內班機到花蓮,仔細的算了一下,這樣的行程也要四個小時,雖然高鐵跟飛機的總搭乘時間不到一個半小時,但卻得花兩半小時等待跟轉搭小黃,而且轉換過程還得扛行李跟嬰兒車,真的很疲勞,下回還是努力搶訂太魯閣號較為實在。這次我們住宿在美侖大飯店,在這裡的三天我負責扮演奶爸,跟Zoe待在飯店裡活動,原本我帶了兩台數位單眼,後來根本都沒派上用場。因為活動範圍幾乎都在飯店裡,想想實在有點辛酸。整體來說,美侖飯店的設施還不錯,不過在美侖時不巧遇上花蓮青商會(國際青年商會)在辦活動,青商會的某些成員實在很沒水準,在廁所抽煙就算了,還有直接在飯店二樓的室內公共空間,就抽起煙來。後來我們忍不住直接跟飯店反應,飯店才出面阻止。但一連兩天都是這樣,實在是很丟青商會的面子。說回在飯店裡,我們最常光顧的就是兒童遊戲室,而Zoe也在這裡學會了如何爬樓梯。
[構思]
前面提到我帶了兩台數位單眼出門(D700、D300),但因為扛行李加上要顧小朋友,實在是累到不行,後來短暫離開房間或外出用餐,都只帶著富士的F72隨身機出門。平常我使用隨身機的時間,大多都是不方便攜帶DSLR的環境,以及用餐時要近拍的時候。這台富士的數位隨身相機,我最常使用的是EXR模式(DR寬廣動態範圍),它的EXR特性在於高動態範圍跟高感度,但至於官方所說的高解析度,對我來說是無法跟DSLR的成像相比的。我去兒童遊戲室的時候,因為要隨時注意小朋友的動向,所以就不想攜帶DSLR出門。前面兩張照片我是利用「自然光與閃光燈二連拍」的方式來拍攝的,分享出來的是閃光版。最後一張則是採用「EXR智慧場景辨識」的方式拍攝的。前兩張的構圖想法,是想利用框中有框的方式來構圖,其中一個採橫式,一個採直式。至於人物也利用遠近的對比,來作為場景的元素。比較可惜的是在閃光下的動態範圍不夠寬,因此某些細節就不見了,且畫面有點偏暗(機身的閃光出力也不夠遠,所以第二張Zoe的臉很暗),不過我沒有做任何的修正,直接就上傳。隨身機其實是有其無法取代的用途,現在的數位相機也發展的很好,簡單的構圖後都能拍出畫質還不錯的照片。
[設備]
Fujifilm FinePix F72EXR
[環境]
Shoal Bay Resort and Spa的地點很不錯,飯店旁的小小一排建築群,有一間中型的超級市場,周邊還有些禮品店,可以購買當地的一些手工藝品。當然飯店本身也經營了幾個型態的餐館,包含咖啡館、餐廳、還有俱樂部。而正前方就面對著Shoal Bay,也難怪這邊會是Port Stephens的熱門度假景點之一了。這裡的晚霞非常漂亮,不過這麼漂亮的景色並不是每天都可以見到。這是我們抵達Shoal Bay的第一天,這天傍晚我們出來採購這幾天的糧食,準備在公寓裡開伙,幸好隨身帶著相機才有機會拍下美麗的晚霞,因為之後的幾天都是陰雨天,再也沒看到這樣的晚霞了。
[構思]
海灣跟我們的飯店就隔著一條小馬路,在買完這幾天的食物後,我看到傍晚的風景很漂亮,儘管天色已經昏暗了起來,我還是嘗試拍下一些照片。海灣上剛好有人在慢跑,於是以慢跑的人物為對比的基準,拍下了一連串的照片。之前分享過「Shoal Bay-黃昏的慢跑者」,這兩張的差異在於人跟整個環境的比例,以及相片尺寸的構圖不同。採用3:2跟16:9的尺寸,同樣的場景就會帶來不同的感受。之前3:2的那張照片,著重於整個海灣跟晚霞,最後才帶出慢跑者。而這一次的照片,慢跑者雖然一樣所佔的比例很小,但因為在畫面的下方,且較接近視覺的停留點,所以反而是從慢跑者延伸出整個海灣的晚霞。有關構圖的基本原理,我推薦攝影師之眼:數位攝影的思考、設計和構圖這本書,書裡前面的章節是討論不同視框尺寸背後的一些原理跟現象,這跟多數書籍直接利用照片論述構圖方式的模式不同。古代的詩詞修辭,著重以物喻人、以景喻情。構圖之於攝影,就類似語文的修辭。這張晚霞的照片,都會讓我聯想起李白.送友人裡的「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設備]
Nikon D300 &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