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系列是使用 Fujicolor Superia X-TRA 400 所拍攝的,在黑白底片的分享中提到我因為一次買太多,所以長期使用 TMAX 400 拍攝,而彩色負片部分 X-TRA 400 也是一樣的原因,除此之外已經用習慣的發色跟成像表現,我就較少想去嘗試其他底片,偶爾才會因沖洗店家推薦或朋友介紹,試一下不同款的廠牌,我這種應該算是忠實的客戶族群。

這些照片分別使用了傻瓜相機 Olympus PEN EE-3、Fujifilm NATURA BLACK F1.9,以及單眼的 RICOH XR1000S、Nikon F75 所拍攝。當時底掃後歸檔只留底片名稱跟日期,所以不太好判斷是用哪一台相機拍攝的,至於拍攝時間是 2007-2010 年之間。這個階段算是接觸攝影之後,拍的數量最多的時期,尤其是數位相機從升級到 Nikon D300、D700 每週都有檔案留存,然後底片也拍。同時這段時間也採購了很多的攝影相關書籍,前期買了許多的工具書,大多都是以數位相機為主,而底片攝影的部分我都是到圖書館借閱以前出版的書籍。後期購入的都是比較昂貴的攝影作品集,最大宗以街拍跟風景為主,這是我個人偏好的兩個主題。當然我也喜歡人像攝影,但相較於前兩類這部份的攝影集數量就少很多。

在這個時期也是構圖概念改變最多的一個階段,最早拍攝我都是憑感覺,那時還未接觸太多構圖方面的資訊,然後前期都以建築攝影為主。這可能是受到家人的影響,舅舅們都是從事建築設計相關工作,小時候我看他們出國旅遊的照片,幾乎都是建築物很少人像照,所以我 2000 年去東京跟出國工作時,拍攝的主題都以建築為主。購入 Nikon D70 後,才開始接觸街拍跟風景類的主題,看的越多就越知道自己的不足,在那時候我還做了「每日一圖」的分享,這些累積下來的片段紀錄,成為我攝影書「簡單構圖與基礎攝影」的大量素材。

2009 年小孩出生後,前面的喜好就都暫停,改以紀錄生活日常為主軸。媽媽包的東西已經夠多,沒有太多攝影包的空間,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到了 2018、2019 年,小孩都已經有自我的步調,媽媽包也遠離我們數年,所以去 Brisbane 跟 Queenstown 的時候,算是很認真的想恢復對拍照的習慣跟感覺,然後就到了現在。

前陣子我分享了使用 Leica M6 拍攝台南孔廟商圈的照片,在社群上有網友提醒我可以使用偏光鏡來避免明暗反差過大的場景。我想了一下委婉的回覆說:「我其實就是喜歡那明暗反差很大的感覺。」

我現在拍攝不會特別去思考構圖,這不是說我不考慮這件事,而是這麼多年來,這個已經是內化的東西,有沒有構圖的美感,照片自然會呈現出來。而我現在比較專注在我想要紀錄的畫面,以及我觀察到的事物。拍攝技巧、使用器具,比較不是我在意的焦點。如前幾天我分享 2020 年時鄭中基的攝影相關報導,他說過:「唱歌也好,演戲也罷,永遠都只會先考慮別人的感受,想辦法取悦觀眾。但攝影不一樣,我不需要理會別人,這時是我自己做主,我喜歡怎樣就怎樣。」

也許之後我還會經歷不同的想法階段,但這都是攝影的樂趣,我覺得這樣挺好。

2024-12-09  -  duncan Email  -  342  -  當式攝影 - 讀者回應

沒想到我這麼低調,也會被讀人點名參加「FB 5天 黑白照片挑戰(Black & White photo challenge)」的活動,秉持著實驗的精神(實驗看看這活動會撐到多久),加上我也很久沒寫「每日一圖」,實在是手癢,於是我也只好熱情的參與了。

Day 1、向右走、向左走

Day 1、向右走、向左走

原先我是想拍這個露天咖啡館的街景,只是好巧不巧,一個潮男從馬路穿越而過。一開始我是想避開他的,還有在他前面的女子(左邊邁步的那一位),他倆就剛好在我要按下快門前,從我前方交叉穿越而過。

在那一剎那間,突然想到了向左走、向右走的情結,於是我沒等到他們離開我鏡頭的視線,就按下了快門。雖然沒有很對稱,但勉強給了自己一個主題,但是我取的主題名是「向右走、向左走」。

點名:阿波

Day 2、邂逅

Day 2、邂逅

有一陣子在台北,或是在香港工作的時候,固定會搭著同一時段的地鐵或渡輪,往往都會遇到同一時段的陌生人。

而在其他生活的場景裡,我也常遇到熟識的朋友,有時驚鴻一瞥來不及相認,有時還有緣份可以打聲招呼。例如某個週五下午在Costco遇到了貝媽一家(少了貝貝),某個週日下午遇到Alice Reilly跟Sean一家四口。

我都在想,生命的旅途中,我們是不是常跟某些人相遇,只不過,對於認識的人,我們覺得特別有緣,而那些不識的陌生人,就只能是個不起眼的過客。

拍攝這張照片時,我一直在幻想,會不會在那移動的電車上,遇見了我所熟識的人。

P.S.電車上的廣告很有趣~ 準備好意亂情迷了吧!

點名:大方

Day 3、獨處

=> 深入閱讀...

2014-12-07  -  duncan Email  -  2966  -  我的視界 - 讀者回應

宇治 - Uji, Kyoto

宇治 - Uji, Kyoto

[環境]
農曆過年期間帶了全家人去了一趟京都,這一次是我第四回造訪京都,而在前三回裡從未踏足過宇治,因此這一次將宇治排入了我們的行程裡。其實這一趟共到了宇治兩次,一次是為了要去アカチャンホンポ(Akachan,嬰兒用品專賣店),所以從奈良回京都的路上,特地到宇治下車,轉搭計程車前往久御山的「阿卡將」分店。在轉搭計程車之前,我們還去中村籐吉本店悠閒的享用了一頓下午茶。第二回則是在嵐山逛的不夠盡興,所以加碼跑到宇治來,儘管方向截然不同,但這一回總算稍微體驗了一下宇治的風情。比較糗的是,一樣是為了享用宇治茶舗 お茶のかんばやし下午茶,結果走到平等院時,它已經關門了。冬季的京都多數都是陰天,就算有太陽也是灰濛濛的一片,宇治川兩岸在下午五點鐘過後,特別的冷冽,只能說是寒風刺骨。不過風景真的很漂亮,為了怕拍出一片霧濛濛的照片,因此決定拍HDR的照片,來呈現宇治川的風情。

[構思]
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照片,是利用同一個場景不同曝光值的相片來加以合成,使用HDR的主因在於單一照片能記錄跟表現的色階有限,如果利用包圍曝光的方式同時拍下好幾張不同曝光值的照片,就能夠將畫面中的明暗細節都表現出來,同時也會呈現出多元豐富的色彩,而這也是HDR迷人的地方。上面兩張宇治川的照片,就是利用七張不同曝光值的照片(EV值分別為:-1、-0.67、-0.33、0、0.33、0.67、1),所合併出來的。我所用的HDR合成軟體是Photomatix Pro 4.0.2版,它有Windows跟Mac兩種版本,一般我習慣透過Photomatix Pro來進行HDR照片的合成,接著輸出成Jpeg之後,再利用Nikon Capture NX2做一些色差上的調整。在HDR生成的同時,其實可以調整色溫,不同的色溫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覺,往暖色調來調整,色彩會飽和且非常的絢麗。往冷色調來調整,就會像上面的照片一般,有一種迷霧般的繪畫風情。當然若是將對比調高,或是色相進行分離,也可以仿造出潑墨山水畫的效果。

至於要合成HDR的照片,理論上三張以上,都可以合成出不錯的效果。我在相機的設定上,是利用Nikon D300/D700的一個Fn按鍵,自行定義為呼叫出包圍曝光的Menu表,利用這個Menu可以快速設定要包圍三張、五張、七張或九張相片。同時可指定EV的增減值。我習慣設定為1/3的增減,包圍曝光是採用「負=>零=>正」的輸出模式。另外拍攝時我都切換到高速連拍,我習慣包圍七張,所以按下快門後會默數七下快門,然後放開快門鍵(螢幕上也會顯示目前拍攝了幾張包圍照片,只是我習慣用默數的)。利用Photomatix Pro,可以不需要腳架(前提是快門速度要夠,且手震不致於太厲害),只要是利用我上面所描述的這個方式,手震或偏移的誤差值是軟體可以直接修正的,因此我這趟拍了36組HDR,都是手持拍攝的。

另外一提的是,Photomatix Pro軟體支援NEF檔,我建議用NEF檔拍攝在顏色的修正調整上比較充裕。至於NEF檔可以設定12bit壓縮格式即可,我測試過在ISO 3200以內,多數的場景14 bit未壓縮跟12 bit未壓縮,以及12 bit壓縮相互比較,螢幕跟實際輸出(到A0 Size)的差異都不大。利用HDR就能夠呈現不同的宇治川風情,避免畫面對比不夠,一整個灰沉死暗的色調。

[設備]
Nikon D700 &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2011-02-15  -  duncan Email  -  2658  -  我的視界 - 讀者回應

Zoe, Lydia @ 美侖大飯店

Zoe, Lydia @ 美侖大飯店

Zoe, Lydia @ 美侖大飯店

[環境]
上週因Lydia在花蓮有研討會,所以有著「研討會寶寶」稱號的Zoe也跟著到花蓮。因為沒有訂到太魯閣號,加上要配合議程,所以最後我們選擇搭乘高鐵到台北車站,再轉搭松山的國內班機到花蓮,仔細的算了一下,這樣的行程也要四個小時,雖然高鐵跟飛機的總搭乘時間不到一個半小時,但卻得花兩半小時等待跟轉搭小黃,而且轉換過程還得扛行李跟嬰兒車,真的很疲勞,下回還是努力搶訂太魯閣號較為實在。這次我們住宿在美侖大飯店,在這裡的三天我負責扮演奶爸,跟Zoe待在飯店裡活動,原本我帶了兩台數位單眼,後來根本都沒派上用場。因為活動範圍幾乎都在飯店裡,想想實在有點辛酸。整體來說,美侖飯店的設施還不錯,不過在美侖時不巧遇上花蓮青商會(國際青年商會)在辦活動,青商會的某些成員實在很沒水準,在廁所抽煙就算了,還有直接在飯店二樓的室內公共空間,就抽起煙來。後來我們忍不住直接跟飯店反應,飯店才出面阻止。但一連兩天都是這樣,實在是很丟青商會的面子。說回在飯店裡,我們最常光顧的就是兒童遊戲室,而Zoe也在這裡學會了如何爬樓梯

[構思]
前面提到我帶了兩台數位單眼出門(D700、D300),但因為扛行李加上要顧小朋友,實在是累到不行,後來短暫離開房間或外出用餐,都只帶著富士的F72隨身機出門。平常我使用隨身機的時間,大多都是不方便攜帶DSLR的環境,以及用餐時要近拍的時候。這台富士的數位隨身相機,我最常使用的是EXR模式(DR寬廣動態範圍),它的EXR特性在於高動態範圍跟高感度,但至於官方所說的高解析度,對我來說是無法跟DSLR的成像相比的。我去兒童遊戲室的時候,因為要隨時注意小朋友的動向,所以就不想攜帶DSLR出門。前面兩張照片我是利用「自然光與閃光燈二連拍」的方式來拍攝的,分享出來的是閃光版。最後一張則是採用「EXR智慧場景辨識」的方式拍攝的。前兩張的構圖想法,是想利用框中有框的方式來構圖,其中一個採橫式,一個採直式。至於人物也利用遠近的對比,來作為場景的元素。比較可惜的是在閃光下的動態範圍不夠寬,因此某些細節就不見了,且畫面有點偏暗(機身的閃光出力也不夠遠,所以第二張Zoe的臉很暗),不過我沒有做任何的修正,直接就上傳。隨身機其實是有其無法取代的用途,現在的數位相機也發展的很好,簡單的構圖後都能拍出畫質還不錯的照片。

[設備]
Fujifilm FinePix F72EXR

2010-12-16  -  duncan Email  -  2595  -  我的視界 - 回應(2)

Shoal Bay

[環境]
Shoal Bay Resort and Spa的地點很不錯,飯店旁的小小一排建築群,有一間中型的超級市場,周邊還有些禮品店,可以購買當地的一些手工藝品。當然飯店本身也經營了幾個型態的餐館,包含咖啡館、餐廳、還有俱樂部。而正前方就面對著Shoal Bay,也難怪這邊會是Port Stephens的熱門度假景點之一了。這裡的晚霞非常漂亮,不過這麼漂亮的景色並不是每天都可以見到。這是我們抵達Shoal Bay的第一天,這天傍晚我們出來採購這幾天的糧食,準備在公寓裡開伙,幸好隨身帶著相機才有機會拍下美麗的晚霞,因為之後的幾天都是陰雨天,再也沒看到這樣的晚霞了。

[構思]
海灣跟我們的飯店就隔著一條小馬路,在買完這幾天的食物後,我看到傍晚的風景很漂亮,儘管天色已經昏暗了起來,我還是嘗試拍下一些照片。海灣上剛好有人在慢跑,於是以慢跑的人物為對比的基準,拍下了一連串的照片。之前分享過「Shoal Bay-黃昏的慢跑者」,這兩張的差異在於人跟整個環境的比例,以及相片尺寸的構圖不同。採用3:2跟16:9的尺寸,同樣的場景就會帶來不同的感受。之前3:2的那張照片,著重於整個海灣跟晚霞,最後才帶出慢跑者。而這一次的照片,慢跑者雖然一樣所佔的比例很小,但因為在畫面的下方,且較接近視覺的停留點,所以反而是從慢跑者延伸出整個海灣的晚霞。有關構圖的基本原理,我推薦攝影師之眼:數位攝影的思考、設計和構圖這本書,書裡前面的章節是討論不同視框尺寸背後的一些原理跟現象,這跟多數書籍直接利用照片論述構圖方式的模式不同。古代的詩詞修辭,著重以物喻人、以景喻情。構圖之於攝影,就類似語文的修辭。這張晚霞的照片,都會讓我聯想起李白.送友人裡的「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設備]
Nikon D300 &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2010-12-13  -  duncan Email  -  1644  -  我的視界 - 讀者回應

:: 下一頁 >>